在高物價、高利率的沖擊下,不少韓國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難堪重負紛紛關店。韓國最大的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社區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一個月內,提交出售申請的店鋪達到4048家,比上月翻了一番,是去年同期的6倍。京畿道城南一家房地產中介業主金某(35歲)表示,近來又出現一波個體戶店鋪轉讓潮,不僅是二、三樓經營大型餐廳的個體戶倒閉率上升,疫情期間人氣較高的室內高爾夫球練對室、健身房等部分體育設施也紛紛關門。金某吐槽稱,銷售額漲幅跟不上原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等成本漲幅,因此很多業者堅持不住只能關門了事。
今年5月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7.56,較去年同期上漲5.4%,漲幅為2008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韓國食品和原材料等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隨著韓元大幅貶值和以美元標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輸入型通脹在韓國正呈巔演愈烈之勢。韓國央行的統計數字顯示,上月韓國物價上漲5.4%,創下過去13年9個月以來的新高,而今年韓國物價漲幅很有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水平。另一方面,持續上漲的基準利率也加重著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的貸款負擔。韓國央行日前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韓國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的貸款余額為960.7萬億韓元,較2019年末增長40.3%。
有分析認為,隨著韓國對小工商業者和個體戶的財政支援將于今年9月結束,未來低收入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的債務耕風險將進一步擴大。有專家指出,晟情持續面臨經營困難的個體戶和小工商業者不僅沒有迎來期待中的消費者需求報復性回暖,反而在高物價、高利率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環球時報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