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

由韓延監制、劉江江編劇并執導、朱一龍領銜主演的電影《人生大事》原定清明檔上映,因疫情推遲到本月24日。這部市場上并不多見的“殯葬題材”影片把鏡頭對準人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殯葬行業,讓觀眾從葬禮這一“人生大事”中感受人情冷暖,體現中國人正視死亡、尊重逝者、珍惜生活的積極意義。
《人生大事》中,朱一龍飾演殯葬師莫三妹,從老一輩手中借過衣缽的他面對的是社會對這個行當的刻板印象,“這一行啊,有能耐的看不上,沒能耐的干不了”。生活各種不如意的莫三妹偶然遇到孤兒武小文,通過撫養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莫三妹的人生也出現新契機。從孩子的視角看殯葬流程,讓觀眾有機會靜下心來,審視那些生活中的“白事”。
曾打造《送你一朵小紅花》《滾蛋吧!腫瘤君》等溫情作品的韓延表示,“我們正視死亡,把死當成大事看,也要當成正常的事去看”。為了讓影片更加逼真,《人生事》在各種細節、流程和道具上準確反映殯葬行業現狀,剃了平頭的朱一龍操著一口武漢話,顯得接地氣,在提前點映中獲得不少好評。
與轉統生活類喜劇相比,“殯葬”因為涉及“死亡”,很難成為大熱類型,然而總有電影人發現這個冷門題材中的溫情一面,從中挖掘真實的人性和社會風氣。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可以看作最著名的殯葬題材電影之一,男主小林原本是樂手,陰差陽錯成為為逝者整理遺容的入殮師,從一次次的送別中感悟生命的真諦。日本還有一部展現“落語大師葬禮”的影片《守靈夜》,被導演拍成笑聲與淚水齊飛的喜劇。
韓國2019年也拍攝過同類影片《紙花》,講述生活窘困的葬禮師,幫助善良的店主私辦葬禮的感人故事。西方也有一些把鏡頭對準殯葬的優秀作品,2007年的德國影片《葬禮上的死亡》講述一場父親的葬禮暴露了家人的秘密,劇本被好萊塢買去后,2010年翻拍了美國版。
在《人生大事》之前,也有中國導演嘗試殯葬題材:李睿瑁的《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講述兩位鄉間老藝匠如何面對移風易俗的困境,而2017年的《哀樂女子天團》則創造性地將青春和音樂元素與古老的喪葬傳統相融合,呈現出一種奇特的人生體驗和勵志感悟?!?/p>
環球時報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