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大學發展視角下的專題資源門戶建設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時瑩 李娟 陳雅迪 邵晶 王慶潔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對數字資源的揭示是指在龐大的圖書館資源群中,按照一定的策略和規范,通過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實現資源的精準定位與呈現[1]。國內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資源導航、一站式發現平臺、特色專題資源庫、學科服務平臺等多種資源服務模式,以滿足師生及科研人員對資源檢索與獲取的需求。圖書館資源服務在助力師生的教學與科研、助力大學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資源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信息資源的愈發碎片化、多樣化和海量化,如何直接獲取與學科和研究方向相關的信息,并同時對多種類型資源的綜合獲取和利用的需求凸顯,面向學科的信息門戶應運而生。學科信息門戶是將圖書館文獻資源按學科進行分類后,提供基于某學科的一站式文獻檢索、篩選與獲取服務,以滿足某學科用戶便捷查找資源的需求。
在學科信息門戶的建設實踐中,上海交通大學在2020年推出了基于學科聚類和數據驅動的電子資源導航系統“學術資源地圖”,能夠定位至教育部13個學科門類下的110個一級學科及404個二級學科的中外文期刊、圖書、學位論文、會議錄等類型的電子資源,實現面向學科的學術資源聚合和導航[2];東北大學根據學校學科特色,設計構建了冶金專題文獻揭示發布系統,該系統收集、整合、發布“冶金工程”學科相關的期刊、圖書、會議、專利等文獻,提供檢索、瀏覽相關文獻的功能以及向科研人員推送相關資源的信息服務[3];武漢大學圖書館為本校“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建立的邊界與海洋研究資源專題門戶,利用圖書館各類型數據庫、互聯網信息、研究論文、圖書等資源,收集、整合了全球關于邊界與海洋問題的資源,為邊界與海洋研究領域提供資源服務[4-5];北京大學圖書館以知識服務為核心,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梳理、組織和整合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并基于此理念為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搭建了海洋學科門戶[6-7]。
由此可見,專題資源門戶建設逐漸成為圖書館探索資源服務的新動向,盡管在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和難點,但是隨著建設理念的不斷突破、資源的不斷更新、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館員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思路和方法將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
通過對高校圖書館資源門戶建設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如下:
(1)資源組織與揭示大都以圖書館傳統的文獻分類思維方式對各類文獻資源進行組織、聚類。由于學科分類體系的不統一、不規范,導致許多學科信息門戶僅有學科門類和學科方向的劃分,因而缺乏針對性,主題方向不明確,知識點不聚焦,往往所提供的內容并非是學院或學科重點關注的內容,科研人員難以從中快速獲取相關的資源與信息。
(2)對于商業性資源門戶的引進,在資源配置方面,大都是采訪館員或技術館員參與其中。在對各學科方向或研究方向的資源進行遴選和資源來源配置時,由于缺乏具備專業情報獲取技能的館員和專家學者的參與,因而難以對相關領域內關鍵詞進行精確抽取,以及深層次的知識挖掘、篩選,呈現的資源內容難以體現出資源門戶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3)現有資源門戶組織呈現單一,大都以資源導航和一站式發現平臺相結合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檢索和發現服務。即便是以某學科為重點的資源門戶,雖能對讀者日常查找資料提供便捷的入口,但是缺少動態跟蹤相關研究前沿、研究熱點的思路和機制。
(4)資源更新不及時、維護不到位、管理不便捷是資源門戶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調研中發現,資源更新滯后、訪問限制多、鏈接打不開等問題居多,影響了用戶使用時的體驗感,對用戶持續關注專題門戶的吸引力不大,造成門戶訪問量小,建設效果不佳。
在我國“雙一流”建設進程加速推進以及國家“新基建”“新工科”“中國制造2025”等發展戰略逐步實施的背景下,大學的發展必將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的資源中心,其資源服務如何圍繞學校發展戰略而深化創新,從服務師生教學與科研提升到服務學校發展的層面,用創新的資源服務支撐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這一趨勢應引起圖書館的重視。在專題資源門戶建設的探索實踐中,我們更加意識到,圖書館不能僅停留在資源導航模式下資源的組織與揭示層面上提供服務,必須要聚焦于學校發展戰略,為學校的戰略布局方向提供與之緊密契合的前沿領域專題資源門戶。因此,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服務學校發展戰略、創新資源服務作為重要的行動計劃之一,以服務學校發展為動力,探索創新專題資源門戶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通過建設專題資源門戶為學校的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提供更加學科化、知識化、精細化的資源服務,彰顯圖書館服務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能力與水平。
近幾年,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圍繞學校發展規劃和新動向,在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在此過程中積累了不同類型專題資源門戶的建設經驗。歸納起來,專題資源門戶的建設要點包括:技術框架與資源整合、欄目規劃與資源選取、情報分析與檢索策略制定、可持續性與可迭代性等,下面分別予以闡述。
2.1.1 專題資源門戶技術框架及解決方案
專題資源門戶的設計架構由數據來源、接口層、數據層、算法層和應用層構成,其技術框架如圖1所示,基于微應用的設計便于門戶功能的迭代和完善。門戶資源通過元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數據采集后通過數據調取展示在門戶前端,實現專題資源門戶不同欄目下特定資源的瀏覽、檢索、發現與獲取。
專題資源門戶依托學術資源發現平臺、專業數據庫、館藏資源、互聯網資源等,將多源異構資源整合起來,通過自動化的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標引、數據轉換形成結構化的元數據,在統一的數據標準下實現數據融合,以廣泛的數據資源、精準的知識提煉、明確的內容聚焦,從用戶最關心的角度揭示數據內涵,構建了集高級檢索、智能推薦、資源利用熱點、資源引流統計、專利模塊、“熱詞”分析、可視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專題資源門戶,為用戶提供靶向性的專題資源服務。
2.1.2 資源整合的技術路線
專題資源門戶中的資源整合其數據源類型有三大類:互聯網資源、學術資源發現平臺和專業數據庫。動態信息類欄目的資源(如行業資訊、會議信息、標準動態等欄目)主要來源于互聯網權威網站;科學研究類欄目(如技術領域或熱點研究等欄目)的學術資源主要來自于學術資源發現平臺;具有可視化功能的欄目其可視化呈現和關聯檢索的資源發現主要來自于專業數據庫(如專利數據庫)。因此,在專題資源門戶實施資源整合時,有以下三類資源整合技術方案。
(1)互聯網權威網站資源與動態信息類欄目的集成
針對諸如行業資訊、會議信息、標準信息等動態信息類欄目,需要集成來自互聯網權威網站的信息。為了實現多源、海量、異構的互聯網權威網站動態資訊的信息融合,采用信息抽取技術,實現對網頁內容的自動化采集,從而集成于動態信息類欄目中,便于用戶統一發現、統一瀏覽。該技術的難點在于不同網站的頁面結構格式各異,頁面內容信息混雜,無法直接套用整頁內容。因此,需要構建互聯網權威網站的信息采集策略。
盡管不同網站的具體頁面布局不同,但其信息內容具有共同的構成要素,包括標題、關鍵詞、發布時間、摘要、正文、鏈接、圖片等。在信息采集前,首先構建信息采集的元數據模型,并對各要素建立信息抽取規則。抽取規則是基于同一網站的結構相似性,將目標網頁上待抽取目標按照其網頁路由、層級定位、關鍵標簽形成信息抽取的依據。互聯網權威網站資源與動態信息類欄目的集成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網頁信息抽取采用以下步驟進行:
①請求目標網頁數據,讀入網頁內容,根據網頁編碼進行解碼及結構化轉換。
②清洗網頁中的噪聲內容,去除廣告、頭部導航、底部版權信息等無關信息。
③讀入頁面的文本內容,對頁面進行全文本搜索,與關鍵詞庫的主題領域關鍵詞匹配,根據搜索結果,對頁面資訊進行主題分類。
④應用目標網頁的信息抽取規則,在抽取邊界內逐一遍歷,匹配網頁中的各信息要素,獲得〈title〉標簽下的資訊題名、〈p〉標簽下的正文信息,〈href〉標簽下的資訊鏈接、〈img〉標簽下的資訊圖片等信息。
⑤對抽取結果進行數據校驗,將信息要素融合為動態信息類欄目的元數據,并根據主題分類進行信息入庫。

圖2 互聯網權威網站與動態信息類欄目的數據集成技術路線圖
(2)學術資源發現平臺與科學研究類欄目的集成
由于學術資源發現平臺具有海量的學術文獻資源元數據倉儲,在與科學研究類欄目集成時,在平臺級的對接方式基礎上,通過對密切相關資源的重新聚類,可為科學研究類的欄目提供海量學術資源的發現服務。其集成對接的技術路線(如圖3所示)分為以下三個層級:
①數據層對接。根據專題領域的研究方向、技術熱點、應用場景等信息,全面梳理其技術領域下的相關術語,構建覆蓋性、擴展性查詢的高級檢索式。在學術資源發現平臺中對構造的檢索式進行全面數據抽取,形成科學研究類欄目相關資源的檢索合集。
②業務層對接。對信息抽取后的數據進行深度清洗,通過數據去重消除多次抽取后的數據重復項;通過數據消歧剔除無關領域下的同類詞檢索結果。在數據清洗后,對相關技術研究熱點的關鍵詞進行數據聚類,生成研究方向、技術熱點、應用場景下的檢索導航詞,并對其建立查詢索引。
③應用層對接。在專題資源門戶的科學研究類欄目中,嵌入學術資源發現平臺的一站式搜索模塊,針對諸如關鍵技術下相關技術、熱點研究、應用領域等內容,為用戶提供快速發現的分面導航功能,并呈現包括文摘、全文和文獻傳遞在內的各類資源獲取渠道。
(3)基于API接口的數據庫平臺與具有可視化功能欄目的集成
針對具有可視化功能的欄目,為了使專題資源門戶能夠直觀呈現研究領域下的研究成果、快速跟蹤關鍵信息,采用基于API接口的集成方式,實現對專業數據庫的信息提取、即時渲染和交互式響應,達到多維度、細粒度的資源可視化展示效果。例如,5G專題資源門戶中的“專利欄目”與“大為專利搜索引擎”專利數據庫的API接口集成,可實現發明人排行、專利發明機構排行、專利發明國家排行、相關技術專利布局等的可視化呈現和數據關聯檢索發現。基于API接口的數據庫平臺與可視化欄目的信息集成技術路線(如圖4所示)分述如下:
①根據信息抽取維度,獲得數據庫商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的規范和授權。
②在專題資源門戶的數據接口層接入專題數據庫API,向數據庫發送HTTP請求,獲得特定領域下的專利信息數據,包括類別分布、專利發明人、歸屬機構、專利國別等內容。
③將返回的JSON數據進行格式轉化、建立關聯關系、存入可視化欄目的數據集。
④根據統計生成發明人排行、專利發明機構排行、專利發明國家排行等數據,并輸入網頁前端的可視化模塊進行渲染。
⑤在網頁前端設置交互操作的觸發點。在用戶產生圖表的觸發動作后,通過API接口建立對專利數據庫的關聯查詢,實現細分類別下的專利數據快速發現。
專題資源門戶欄目的規劃和每個欄目下資源的選取非常關鍵。不同類型的專題資源門戶其欄目設計應根據門戶服務對象的定位和其針對性需求進行規劃,資源選取應盡可能選擇具有專業性、權威性、實時性的學術資源發現平臺或專業數據庫以及互聯網權威網站。因此,在門戶搭建之初,首先要明確專題資源門戶建設的功能和服務群體定位,以便科學規劃欄目的設置和確定各個欄目的資源選取原則。下面以西安交通大學5G專題資源門戶為例,進一步說明專題資源門戶欄目規劃和資源選取的思路。

圖3 學術資源發現平臺與科學研究類欄目的數據集成技術路線圖

圖4 基于API接口的數據庫平臺與可視化欄目的數據集成技術路線圖
我們在對5G專題資源門戶的欄目進行規劃時,首先對5G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開展文獻調研和情報分析,然后結合西安交通大學5G領域的發展規劃,明確了5G專題資源門戶的具體功能需求,即:能夠實時提供關于5G的國內外權威資訊動態信息;可提供5G相關會議動態信息、國家及地方相關政策信息;能夠提供5G相關標準動態信息;可實時跟蹤5G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相關學術研究及研究進展的各類中外文研究文獻;可實時提供專利動態信息以及全球相關專利技術布局等可視化動態信息。門戶的服務對象為活躍在5G研究領域的不同學院、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以及對5G感興趣的其他研究人員。根據5G專題資源門戶功能需求及服務對象的定位,規劃其欄目并分為三大類:一是動態資訊類,具體欄目包括:行業資訊、會議預告、標準動態、法律法規、相關期刊/圖書等;二是技術研究/熱點研究類,具體欄目包括: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專利動態等;三是專利信息可視化欄目,從多維度呈現5G技術相關專利發展態勢。通過上述欄目設置,研究人員在5G專題資源門戶中不僅能及時了解掌握5G相關的動態資訊信息,而且也能便捷、直觀地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研究進展和應用領域研究動態。
在資源選取策略方面,對于動態資訊類欄目(如行業資訊、會議預告、法律法規、標準動態等欄目),由學科館員事先確定相關權威性網站和行業網站(如科技部網站、工業與信息化部網站、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網站、中國通訊學會網站等),以確保來源信息權威、可靠,并按照網站與欄目集成的技術方案,實現動態資訊類欄目下相關網站動態信息的整合、發現和呈現;對于技術研究/熱點研究類欄目(如關鍵技術、應用場景等欄目),其資源選取主要利用的是海量學術資源發現平臺,按照學術資源發現平臺與欄目的集成技術方案,實現關鍵技術、應用場景欄目下的資源發現和呈現,讓科研人員能迅速定位到自身研究領域,便捷地發現相關學術文獻和研究進展;針對專利信息欄目,按照專利數據庫API接口與欄目(專利信息欄目)的集成技術方案,實現專利信息欄目下的5G相關技術的發明專利多維度可視化呈現和相關知識發現,便于研究人員能直觀地掌握5G相關技術發明最新動向和專利布局信息(如圖5所示)。
專題資源門戶中除了動態資訊類欄目外,技術研究或熱點研究類欄目是專題資源門戶的重要核心欄目,因此,特定專題的相關技術或研究熱點需要學科館員事先開展相關專題或領域的檢索信息收集、技術要點和應用領域分析,梳理出相關的檢索詞,并最終構造出能盡可能全面地發現相關研究文獻的檢索式,為技術研究或熱點研究類欄目提供靶向性的資源發現和聚類。
以5G專題資源門戶中的關鍵技術和應用場景欄目為例,為了能夠精準提供5G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研究文獻,學科館員事先需要對5G相關技術開展文獻檢索和情報分析,包括查閱相關文獻綜述及白皮書,如查閱了中國移動研究院發布的《5G VoNR+白皮書》《“智簡5G”系列白皮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5G同步組網架構及關鍵技術白皮書》,華為公司發布的《5G應用場景白皮書》等,多次與相關科研人員進行深入溝通,對5G專題的主要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進行系統梳理,并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5G三大應用場景,最終梳理出若干細分場景及26個關鍵技術點(見圖6和表1),根據關鍵技術要點,經過反復試驗、不斷調整檢索策略,梳理出每個關鍵技術所對應的關鍵詞及其同義詞;通過構造每個關鍵技術點的檢索策略,最終構建出一個復雜的檢索式,為實現關鍵技術和應用場景領域方面的學術文獻統一發現和揭示提供了科學的檢索依據。

圖5 5G專題資源門戶布局
專題資源門戶一旦建成,既要有可持續維護的機制,又要具有可迭代性。門戶的可持續性維護機制包括:學科館員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對已建成的專題資源門戶進行欄目的增設、不同欄目下預制檢索策略的修訂、檢索詞的增加或調整、集成的數據庫或平臺的更新,以及相關網站連通性的監測等。而門戶功能也應該能夠根據需求的變化易于擴展和迭代,如隨著某專題下新技術的突破和新研究點的涌現,學科館員通過追蹤新的技術發展方向,不斷進行情報挖掘與梳理,更新資源來源與整合策略,對呈現的資源進行更新迭代,以確保欄目資源緊扣熱點前沿。并能夠根據后臺數據統計,對專題資源門戶的訪問情況、資源利用熱點等進行分析,評估資源使用效果,進行功能擴展和迭代,確保資源被合理和充分使用。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緊密圍繞學校需求與發展規劃、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在專題資源門戶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數字資源發現、整合、揭示的新路徑。例如,正在建設的5G專題資源門戶、人工智能專題資源門戶,為學校前沿領域發展布局、交叉學科研究人員提供靶向性資源服務;已建成的專題資源門戶中,“一帶一路”專題資源門戶,為支撐學校“新絲路大學聯盟”國際交流合作、留學生培養提供資源服務;新冠病毒研究專題門戶,為學校參與全球新冠病毒研究與合作提供實時的最新進展資源服務;本校課程教材教參門戶,為疫情期間學校開展線上教學提供教材教參資源保障;西安交大機構知識門戶,為有效保存和管理西安交通大學知識資產、最大限度彰顯學校及學者在全球的學術影響力提供支持;馬列專題資源門戶,為馬克思學院學科建設提供專題資源服務。實踐表明,專題資源門戶的建設,一旦契合了學校需求和發展,不僅能盤活圖書館資源,而且可大大提升數字資源可見度與資源利用率。西安交通大學專題資源門戶的建設實踐,為深化數字資源服務、提升資源服務能力、支撐學校發展提供了思路。結合實踐經驗,在進一步深化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參考。

圖6 5G應用場景

表1 5G關鍵技術一覽表
突破傳統資源服務理念,創新資源服務是大學圖書館“十四五”期間的首要任務。資源服務除了服務師生教學科研外,更要服務并支撐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因此,圖書館在做好常規服務的同時,既要密切關注前沿領域發展新動向和國家發展戰略,也要緊密結合學校學科發展規劃,通過創新資源服務,助力學校發展。而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是拓展、創新資源服務的重要路徑之一。圖書館可針對學校學科建設布局以及大平臺、大項目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專題資源門戶建設(如重點學科專題門戶、前沿領域專題門戶、新基建、新能源等專題門戶)。利用購買的電子資源和互聯網資源,對前沿領域相關的最新資源進行挖掘、組織與揭示,為學校、學院和學科發展提供專業性、靶向性和權威性的專題資源服務。
先進的技術與工具是加快專題資源門戶建設的有利保障。因此在專題資源門戶搭建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技術手段或工具進行各類資源的發現、重組和呈現。其中包括靈活的資源管理工具、前端展示工具、多終端統一配置工具等。而采用基于微應用的模塊化架構,保證了專題資源門戶的可迭代性與可擴展性。通過資源與技術、工具的深度融合,可有效加快專題資源門戶建設進程,最大限度發揮專題資源門戶的作用,提升專題資源門戶的服務能力。
加強圖書館與服務平臺商和資源提供商的友好合作,是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提質增效的關鍵。目前國內外學術資源發現平臺在專題資源門戶建設方面大都愿意與圖書館合作,在資源整合方面能積極給予集成技術支持。而數據庫提供商大多持觀望態度,在數據庫服務方面僅限于提供基于IP的授權訪問模式,而不提供基于API授權的訪問模式。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對提供API訪問模式究竟能帶來什么益處并不了解。事實上,如果數據庫商能夠提供基于API授權的訪問,就意味著圖書館在建設專題資源門戶時,可利用數據庫API接口來進行特定資源的調用和相關資源信息的發現,這是一種新的資源發現和利用方式,不僅能讓用戶在專題資源門戶中通過特定欄目直接進入相關的專業數據庫,繼而瀏覽相關檢索結果列表,也可進行相關資源的進一步檢索,從而使數字資源的利用更加便捷,并大大提高數字資源、特別是專業數據庫資源的可見度和利用率。隨著專題資源門戶的建設規模逐步擴展,基于API的訪問需求會更加普遍。因此,在進行數據庫談判時,應盡可能地爭取數據庫商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其提供數據庫API授權訪問模式。此舉既能提升專題資源門戶的使用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數據庫的利用率。
創新資源服務對館員隊伍在不同領域專業知識的擴充和先進技術的綜合運用、與學校各部門的協調協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將鍛造復合館員隊伍和專項服務團隊建設、提升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作為圖書館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各種創新項目,組織并培育多部門協同項目團隊,鼓勵一人多崗、一專多能,不斷錘煉館員情報專業知識與其他專業知識及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以項目團隊促進館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全面提升,從而打造一支具有敏銳力、執行力、創新力的館員隊伍,在跟蹤、把握前沿領域和學校發展新動向過程中,能夠應對學校、學院及科研團隊多樣化的需求與挑戰;在服務學校發展、學科建設以及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中,提供專業、精準的資源服務,真正實現圖書館服務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