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蘭
(江蘇省興化市戴澤初級中學 225700)
物理課程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物理中的諸多知識點都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有所體現,照理來說,學生在面對這樣一門高度貼合實際生活的學科,學習起來理應得心應手,但從目前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對物理存在著畏難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老師在實驗教學時,和實際生活相脫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授,忽略了和實際生活中的聯系,導致學生無法理解,不會實際應用,久而久之,打擊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影響到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老師要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采用實驗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老師首先自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其實踐能力,促進其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要在意識上重視實驗教學,在行動上積極實施實驗教學生活化,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全方位的對學生的物理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
就目前實驗教學的評價現狀來看,其評價的方式主要以中考實驗探究題和應用題來完成評價,因此是用筆試的方式來考察實踐操作水平.雖然這樣的考察方式能夠有效的評價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實驗設計等能力,但是并沒有實際操作的考察,而且即便有加試實驗,但是其成績也沒有納入到中考的總分當中,導致加試實驗逐漸流于形式.因此調整教學評價方式勢在必行,要將學生的平時實驗成績納入到中考成績當中,以提高學生對于實驗的重視程度.
物理實驗包括諸多類型,如演示實驗、課下實驗、分組實驗等,老師依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實驗的內容進行調整,比如為了提高實驗的可見度,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在分組實驗的前提下進行問題探究,為給學生創造展示課后小實驗的機會,過多的占用課堂時間,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教學進度.因此想要真正落實實驗教學生活化,就要合理的分配課時,防止所增加的課時最后演變為試題訓練,避免老師擔心影響教學節奏,而壓縮試驗時間.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中,使用的素材大多都是特定的材料,學生對這類材料的熟悉程度不高,在實驗的過程當中,學生也不熟悉材料的具體使用方式,因此在實驗中不敢去操作,感覺和材料之間的距離比較遠,這就導致學生即便有相應的理論知識,但是卻并不了解素材的實用性.因此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根據教學的內容結合生活去選擇相應的素材,讓學生使用生活類的素材來進行物理實驗,從而讓實驗課堂當中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借由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生活理念融入到實驗教學里,以拉近學生和物理實驗之間的距離,更好的體會到物理實驗的作用和意義,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從而更好的提高物理實驗的教學效率和質量.老師要重視將物理實驗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挖掘生活中的可用資源,創新物理實驗.可以多使用學生在生活當中常見的物品,將之加工成為物理實驗中的器材,以提高學生對于實驗的認知,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實驗,激發其求知欲,更好的掌握實驗中的原理和規律.在實驗當中使用生活資源為學生進行實驗展示,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生活教學情境,促進其實驗思維的形成,助力實驗的完成.比如在教學《大氣壓強的存在》實驗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雞蛋引入實驗,讓學生進行瓶子吞雞蛋的實驗.老師在實驗前可以先向學生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實驗.提問學生雞蛋會不會掉到瓶子里?學生借由書本知識會進行猜想,然后老師可以提出下一個問題,想要掉進瓶子里需要做些什么?在該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如圖1的實驗,學生會驚訝于雞蛋竟然輕松的落入瓶子中.實驗完成之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借由視頻更加直觀的了解大氣壓.

圖1
此外,對于一些效果不甚理想的實驗,比如實驗結果不明顯、不易被觀察的實驗,都可以結合生活資源來對其進行優化.比如在如圖2的《物體的慣性》實驗當中,老師可以使用毛巾、木板、棉布為學生展示出慣性.由于這些物品都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因此老師可以將之布置為課下探索試驗,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動手進行實驗.

圖2
利用生活資源輔助物理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實驗當中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降低實驗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研究力的三要素》實驗中,老師可以結合氣球這一物品來進行力的三要素的教學.由于氣球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品,將其利用到教學當中,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不自覺的想要探究氣球和即將所學知識之間的關系.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氣球的形變以及速度的變化是什么力所導致的,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足的拓展.相較于傳統的實驗來說,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氣球的形變和飛出去距離的長遠來觀察力的改變,實驗的現象更加明顯.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當中觀察物理現象,積極的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解決學習和生活的問題.物理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該多選擇富含生活氣息的素材,并且讓學生借由自己動手去制作實驗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程度,為實驗課堂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活躍整個實驗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到物理實驗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凸顯出物理學科的實用性.
想要保證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老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對實驗進行合理設計,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生活經驗,降低實驗的難度.比如在《液體內部的壓強規律》實驗中,教材當中對這一實驗的說明是,利用壓強計的金屬探頭在水中變化方向,由壓強計上的液面的高度變化來顯示壓強.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需要用到壓強計,實驗的趣味性不強,體驗感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理解起來有所困難.因此老師可以創新性的對實驗進行重新設計,讓學生將手套在塑料袋上,然后將手緩慢的放入水中,感受塑料袋從四面八方緊貼于手上,借由簡單的現象來講解復雜的原理,向學生解釋水中存在壓強.實驗簡單易操作,所使用的材料也方便易得,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老師還可以重新對實驗的裝置進行設計,以更好的順應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比如在《焦耳定律》一節中設置了兩個實驗,讓學生了解電熱和電阻、電流、通電時間的關系.實驗方法為在兩個容器中密封等量的空氣,連接u形管,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變化判斷容器中溫度的變化,雖然這一實驗方案符合學生的探究規律,但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卻非常容易出現問題.因為該實驗要求良好的密閉性,一旦漏氣將影響試驗結果,且實驗耗時較長,有時需要花費2-3個課時才能夠完成實驗,實驗時間的拉長也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因此可以將實驗方案進行改進,將實驗設計為一個實驗,電路圖設計如圖3.

圖3
讓學生分析R1、R2的變化來了解電熱與電阻的關系,通過R2、R3的變化來了解電熱和電流的關系,這一即縮短了實驗的時間,又降低實驗的難度,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實驗中可以采用變色貼來測試溫度的變化,減少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更方便學生觀察和實驗.
實驗教學并不僅僅只局限于課上,老師可以適當的延伸實驗教學,將實驗拓展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動手進行小實驗,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實驗氛圍,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動手實踐進行小實驗.比如對于課本當中的《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觀察水的沸騰》等比較簡單實驗,老師可以適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實驗,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實驗創新能力,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物理學習走入生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應該注重實驗和實際生活的結合,讓學生感悟到物理知識對于實際生活的用處,從而真正的學以致用,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能夠搭建起物理學習和生活之間的橋梁,讓物理真正的走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當中完成物理學習,調動生活經驗,提高理解能力,學會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樹立起科學意識,提高科學品質,提升物理水平,保證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