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峰 李京潤



[ 作者簡介 ]
李威峰,男,河南上蔡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暖通空調。
李京潤,男,遼寧沈陽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科,研究方向:暖通空調。
[ 摘要 ]
變配電室作為電力網中的線路連接點,對室內溫度有單獨要求,室內排風溫度一般不高于40℃,在設計中存在多種計算方式,但在設計中往往存在偏差。綜合考慮造價和效果方面,在夏熱冬暖的地區,優先采用夏季直流新風降溫處理與冬季混風的形式,在除上述兩個區域外,優先采用直接通風降溫的方式降低變配電室溫度。
[ 關鍵詞 ]
變配電室;降溫;方案
中圖分類號:TM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58
1 變配電室降溫方式選擇注意要點
(1)在計算變配電室實際散熱負荷時,應通過理論計算,避免實際計算與估算偏差較大。
(2)在前期與建筑結構等配合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平面布局,處理好室外送風與取風口之間的關系,避免室外氣流短路,同時注意室內氣流死角。變配電室內經常會散發有毒有害氣體,如氣流組織設置不當,死角區域會積聚有毒有害氣體。
(3)有些變配電室內設置了氣體滅火設施,通風系統需考慮災后排風問題,滅火氣體比空氣重,氣滅后會積聚在地面附近,災后排風口需設置在距地0.30m處。
(4)為降低變配電室內的灰塵對房間內設備的影響,常在變配電室內的送風機出口處設置空氣過濾裝置。
(5)同時要考慮當地的特殊要求,如北京地區要求夾層單設排風機。
在充分考慮各方面影響時候,應以計算為準,避免估算指標與實際運行情況差別太大。
2 消除余熱計算方法
2.1 根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版)以及《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變配電室散熱量計算公式如下:
熱平衡計算
Q =(1-η1)·η2·Φ·W=(0.0126~0.0152)W ? ? ? ? ? ? (1)
其中 η1——變壓器效率,一般取0.98;
η2——變壓器負荷率,一般取0.70-0.80;
Φ——變壓器功率因數,一般取0.90-0.95;
W——變壓器功率(Kv·A)。
2.2 換氣次數法
根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版)所要求的,在變配電室室內通風設計階段,尤其是在初步設計階段,往往因資料不全,難以確定變壓器功率及散熱量,此時可采用換氣次數法確定風量,一般按5~8次/h進行計算。不同標準的換氣次數的規定往往不同,如《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中顯示,其推薦換氣次數為10次/h。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以估算指標進行估算時,常造成估算不準。如公建和住宅,在設計面積相同、層高相近的變配電室,采用換氣次數估算時,其結果相近,但是當采用熱平衡計算時,其室內散熱量差別較大。
因此只有在初步設計或者當變配電室資料不全時,才會使用此方法。在實際施工圖設計階段,不建議采用此方法。
2.3 熱平衡與換氣次數對比分析
變配電室設置機械通風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室內余熱,使設備在合適的運行溫度下運行,根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版)所要求的,變配電室的排風溫度不宜≥40℃。
通風量的計算大小主要是與其本身的發熱量有關。本身的發熱量主要是由室內設備產生,與房間的容積無確定關系。在運用熱平衡方式計算變配電室的通風量時,常常因為參數取值的不同,造成計算結果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其主要因素是變熱平衡計算公式中的數值的選取,在本文實際案例計算時取值變電室發熱量Q為0.0152W。在使用熱平衡法計算時,因綜合考慮了變壓器負荷率、變壓器功率因素、室內外溫度等參數,相對于換氣次數計算,其計算結果更接近實際需求,計算結果相對準確。
3 三種變配電室通風方式計算及對比
變配電室基本無散濕量,熱濕比ε=∞,因此在計算時,無需考慮濕負荷的影響。在變配電室設計中,電氣設備散熱量占相當大的一部分,而圍護結構負荷較小,在實際計算時,常忽略不計。
3.1 直接通風法
夏季新風不經過降溫處理,設送、排風機通風。其通風量計算公式如下:
(2)
式中L——通風換氣量(m3/h);
Q——室內散熱量(W);
tp——室內排風設計溫度(℃);
ts——送風溫度(℃);
采用本方法,其優點為節能、系統較為簡單,運行時只有風機耗能。
主要缺點為,在夏熱冬暖地區,計算時,室外通風計算溫度與室內設計溫度差值較小,計算風量較大,通風降溫效果較差,有時無法滿足室內降溫的要求。電氣設備在一定環境溫度下效率較高,若室內溫度一直偏高時,會影響電氣設備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壽命。
3.2 夏季采用直流新風降溫處理,冬季混風
采用上述方法時,其運行狀態在焓濕圖上的表示如圖1所示:
由圖可見,變配電室基本無散濕量,熱濕比ε=∞。
室內溫度由設計者根據相關規范及經驗自己選擇確定點。
空調機組基本為干工況運行,不對室外空氣進行除濕,室內含濕量與室外相同,可滿足室內的濕度要求并不因去濕消耗更多的制冷量,理想的空氣變化過程如上圖實線所示。在實際工程中,送風狀態點溫度與機器露點溫度相近,但不相等,實際計算時,可采用機器露點加1℃來表達送風狀態點。
采用直流式新風降溫形式,在冬季室外溫度較低時運行有些許缺點,那就是需考慮盤管凍脹的風險。一般大型的變配電室因發熱量較大,常采用這種形式。通過對新風進行降溫處理,即消除了室內余熱,又保證室內儀表設備的干燥。但是選擇此方案時,應考慮運行能耗及初投資。
3.3 采用循環風降溫處理加通風形式,限定通風量
在設計階段,如遇到變配電室因土建條件和室外溫度影響,無法直接消除室內余熱時,也可以采用循環風降溫處理和通風形式聯合運行的方式,在變配電室分別設計送風、排風、循環風,當設備運行時,應優先采用通風形式消除室內余熱。設備的通風量應按以下方法計算:
夏季通風承擔的室內余熱量:
Q1 =1.2×1.013×V1×(tn-tw)/3 600 kW ? ?(3)
其中Q1——通風量,取值采用方案二;
tn——室內溫度;
tw——室外通風計算溫度;
Q =Q1+Q2 ? ? ? ? ? ? ? ? ? ? ? ? (4)
Q2 =1.2×1.013×V2×(tn-ts)/3 600 ? ? ?(5)
其中Q——計算余熱,采用熱平衡計算得;
Q1——循環風機組消除的余熱;
t2——循環風機組風量;
ts——送風狀態點;
采用循環風降溫處理加通風形式的優點:能有效減少室外通風豎井的面積,減少送排風風道截面。在實際設計中,設置變頻風機或者雙速風機更能有效降低風機的運行能耗。
4 實例
4.1 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北京市懷柔區雁棲湖,建筑類型為商業、辦公、住宅多功能類型的綜合用地。建筑面積為198 446.140 m2(其中住宅部分為60 846.08 m2),地上建筑面積為117 825m2(其中住宅部分為35 347.50 m2),地下建筑面積為80 621.14 m2(其中住宅部分為25 498.58 m2)。變配電室位于地下一層(帶夾層),面積為300 m2,層高為5.80 m,根據電氣提資,內部布置變配電裝置功率為2 000 kV·A。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可知,北京的室外參數見表1:
4.2 通風量計算值
采用上述方法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地下建筑面積相對緊張,無機房區域,故經方案對比后,選擇方案1,實際計算通風量為12 894 mm2/h。考慮氣體滅火裝置,災后排風次數按12次/h計算,計算通風量不小于300×5.8×12=20 880 mm2/h,因此計算通風量不小于20 880 mm2/h,排風量等于通風量的80 %。
根據供電設計相關要求室內設計送排風管道。根據《北京市電力公司配電網工程典型設計——配電設計》的要求,首層和夾層的排風需要單獨設置。
5 結束語
本文羅列了國內常用變配電室的計算方法,并羅列各個優缺點及注意事項,但在實際設計中,對于變配電室的降溫方式的選擇,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從實際出發,選擇經濟合理的方案。綜合考慮造價和效果方面,在夏熱冬暖的地區,優先采用夏季直流新風降溫處理和冬季混風形式,在除了上述兩個區域外,優先采用直接通風降溫的方式降低變配電室的溫度。
參考文獻
[1]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J]. 建設科技,2015(10):31-32.
[2]黃季宜,孫敏生. 變配電機房通風空調節能方案選擇和控制策略[J]. 暖通調,2008(09):35-39.
[3]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M].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4]戴嬋. 淺談變配電室的通風空調方案[J]. 建筑設計管理,2015,32(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