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王璐琪,男,河北唐山人,綠色建筑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碩士,研究方向:人員疏散。
[ 摘要 ]
通常情況下,在發生地鐵火災之后,煙氣具有較大的危害,同時具有較大的疏散難度和救援難度,相關部門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綜合探究地鐵事故的具體原因,確保能夠對相關人員進行及時疏散,科學制定應急措施,保證相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首先分析發生地鐵火災的主要原因和地鐵火災的具體特點,然后綜合探究在出現地鐵火災之后的疏散應急措施,確保能夠及時疏散乘客,對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有效保護。
[ 關鍵詞 ]
地鐵火災;人員疏散;應急措施;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64
2.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北京 ?100020)
在現代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地鐵是其非常重要的軌道交通,其運行狀況對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地鐵普遍呈現半封閉結構,在發生火災之后會迅速蔓延,對城市交通的穩定性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相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綜合探究導致地鐵出現火災的具體原因,確保在地鐵出現火災之后,能夠及時疏散乘客,對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有效的保護。
1 地鐵火災原因
其一為人為因素,地鐵交通項目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和嚴密性,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對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很大影響,人為因素是導致地鐵出現火災的一個主要元素。例如,部分乘客在吸煙之后隨手亂扔煙頭,地鐵交通在長時間的運行中,火源的出現可能會引發火災,與此同時,火災具有極快的蔓延速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乘客人身安全。通過相關調查研究可以發現,煙頭是導致地鐵出現火災的一個重要因素,消防管理人員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其二為電氣線路故障和設備故障,對于城市交通體系而言,地鐵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地鐵內部結構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在長時間運行的過程中,電氣線路和各項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相對較大,如果沒有對地鐵進行有效的維修和保養,對電氣線路和設備的安全運行缺乏重視,就會導致出現火災事故。在電氣線路和機械設備長時間運行的過程中,會有大量易燃物質和熱能產生,任何一個火源都會導致火災發生,在后期管理中,需要對電氣線路和地鐵設備加大檢查力度。其三為機械故障和操作失誤,在地鐵具體運行時,需要專業管理人員和駕駛員對其進行有效的操作和維護,如果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調動與操作出現故障或失誤,則會使地鐵列車出現脫軌或側翻,進而使其出現火災事故。針對該種情況,需要進行資質檢驗機制的科學完善,對地鐵車站維修工作和駕駛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合理規范,避免發生類似事故。
2 地鐵火災特點
2.1 煙氣危害大
為了避免發生地鐵火災,對火災的蔓延進行有效控制,地鐵防火標準要求地下車站設施的建設材料和裝修材料盡量選擇阻燃材料,但是部分阻燃材料在受到火災事故的高溫烘烤時,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隧道內部和列車底部的通信電纜、電力設施、商業店鋪與地鐵車站的可燃貨物以及乘客的可燃行李在發生火災事故之后也會迅速燃燒。在發生火災事故之后,地鐵環境相對封閉,使其空間供氧存在很大的不足,導致可燃物質無法充分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具有很大的發煙量,會產生濃度較高的有毒有害物質,當其濃度達到一定數值時,會使人出現窒息死亡或中毒現象。
2.2 疏散難度大
對于城市交通體系而言,地鐵具有一定的核心價值,其安全運行對于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交通運轉具有很大的影響,地鐵交通普遍位于城市地下,具有較高的便捷性,可以使城市交通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保證居民出行的安全性。由于地鐵交通普遍為密封結構,使其在發生地鐵火災之后,具有較高的救援難度,尤其是在疏散地鐵乘客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首先,地鐵交通是現代城市交通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較大的客流量,如果出現地鐵火災,消防救援隊伍和交通管理部門很難及時疏散大量乘客,需要對該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其次,在發生地鐵火災之后,逃生條件相對較差,地鐵交通的深度通常低于地下15米,甚至可以達到地下70米,乘客的逃跑時間相對較長,火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和干擾,使其逃生概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在逃生中容易出現擁堵或踩踏事件。地鐵交通內部環境相對封閉,乘客的逃生途徑普遍較少,電梯和樓梯等設施無法使乘客迅速逃離火災現場。最后,在發生火災之后,乘客的逃生路徑相對較長,使其逃生時間過短,通常情況下,地鐵火災非常突然,列車在發生火災之后,一般會就近停靠,此時,乘客需要從最近線路或站臺行進,如果逃生線路過長,則會對乘客的安全造成很大影響,火災的蔓延會使大量有毒氣體或有害濃煙迅速擴散,危害乘客生命安全。最后,乘客安全意識和逃生意識的缺乏也會對開展滅火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部分乘客在逃生中存在從眾心理,這樣出現大規模踩踏和擁擠的概率相對較大。
2.3 救援難度大
通常情況下,地鐵內部裝飾材料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在發生火災之后,會有大量濃煙和有毒有害氣體產生,硝酸氣體硫化物和一氧化碳會對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濃煙會迅速蔓延,使乘客視野范圍大大降低,進而降低逃生的可能性,對開展滅火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首先,地鐵呈現半封閉結構,在發生火災之后,會加快濃煙蔓延的速度,對乘客逃生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滅火救援工作無法高效開展,各種大型儀器設備和滅火救援設施無法迅速運行,空間結構的半封閉狀態對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其次,地鐵結構具有較高的熱傳導性能,在發生火災之后,隧道溫度會迅速提升,而溫度過高會對地鐵結構的整體穩定性造成很大影響,使其發生開裂和坍塌的概率大大提升,對有效開展滅火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最后,在發生火災之后,地鐵線路會受到損毀,對開展滅火救援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同時,濃烈的濃煙也會對消防救援人員判斷火情造成很大影響,為制定滅火救援方案帶來很大的阻礙。
3 地鐵火災人員疏散應急措施
3.1 強化乘客安全教育
在地鐵出現火災事故時,乘客的逃生意識和安全意識對火災危害范圍具有很大的影響,為了確保能夠有效避免地鐵在出現火災之后發生擁堵事件和踩踏事件,地鐵管理部門需要和消防安全部門進行有效的合作,在地鐵內部組織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嚴禁各種可能造成火災事故的危險行為,科學講解在發生火災之后的應對行為和正確線路,確保地鐵乘客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識,使地鐵火災得到有效避免。循環播放滅火救援教育視頻,確保地鐵乘客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識,使其在發生火災之后,能夠迅速應對火災危害,及時撤離火災現場。在發生火災之后,乘客需要第一時間報告,立即按壓報警按鈕,并和工作人員及時聯系,還可以利用對講系統向車控室及時報告,通過緊急通訊裝置向司機報告。在列車行駛中,嚴禁利用解鎖手柄,同時,需要嘗試利用滅火器將火撲滅。運營單位還需要強化應急知識培訓和安全培訓,強化乘客安全教育。
3.2 定期檢查地鐵設備
對于城市交通體系而言,地鐵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想要對地鐵安全運行進行有效保障,需要定期檢測和科學維護電氣線路和地鐵設備。還需要仔細檢驗安全消防設備,確保消防救援設施能夠高度滿足滅火救援需求。消防機構必須嚴格檢查消防滅火機制、火災警報系統等設施。通常情況下,地鐵線路較長,貫穿城市主干線,因此,消防隊伍需要合理分配進行檢驗范圍和檢驗崗位,定期檢驗特定線路的消防設施,如果發現電氣線路和地鐵設施出現破損和故障,就必須對其進行及時維修,確保地鐵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使消防滅火救援設施正常工作,科學應對地鐵火災事故。
3.3 加強火災救援演習
在對地鐵火災實施滅火救援工作時,地鐵系統普遍處于半封閉環境,具有較高的工作難度,消防人員對于地鐵系統內部缺乏救援和消防經驗,在地鐵內部環境中,很難迅速開展救援工作,針對該種情況,地鐵管理部門需要和消防機構進行有效的合作,使消防人員對地鐵系統的主要線路和基本構成有充分的了解,明確相關線路之后,開展地鐵火災演練活動,結合常見的各種地鐵火災案例,組織滅火救援工作和人群疏散演習,確保消防隊伍具有更為豐富的火災救援經驗,能夠科學應對各種地鐵火災,使火災對其造成的損害得到有效減少,對乘客人身安全進行更為有效的保障。
3.4 組織工作人員培訓
在對地鐵工程進行安全管理時,如果想要有效處理火災事故,需要嚴格按照應急處理措施和事故處理制度處理。當出現火災事故時,需要迅速疏散乘客,使人員密集區得到有效減少,尤其需要高度重視老弱病殘乘客,工作人員在幫助乘客時,需要重點關注老人、幼兒以及燒傷燙傷和活動不便的乘客對于具有較強活動能力和良好精神意識的乘客加強疏導,確保能夠及時疏導所有人員。工作人員在對乘客進行疏導和救助時,需要科學設計安全通道,確保乘客可以迅速逃出地鐵隧道。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及時關閉自動扶梯,加強疏導,確保能夠使乘客迅速到達安全地帶,然后將排風設備、排煙機、照明處理設備迅速開啟,確保地鐵內部照明和空氣的良好運行。除此之外,還需要組織值班人員定期開展消防技能培訓,在完成培訓之后,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考核,如果沒有達到考核標準,就需要重新學習,確保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掌握消防知識和各項技能。
3.5 結合不同起火部位
當出現地鐵火災時,相關人員需要結合起火部位采取有效的疏散方法。首先,如果是在地鐵站臺發生火災,需要對乘客進行有效引導,使其能夠從安全出口迅速逃生,如果乘客和事發地點距離較遠,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指揮,沿火災蔓延方向反向撤離。其次,當列車停在站臺上發生火災時,需要根據列車起火部位進行疏散工作,如果是列車中部起火,需要以列車起火部位為中心點將乘客向遠離火災位置疏散;如果是在車頭出現火災事故,則需要將乘客向車尾疏散;而如果火災位置在車尾,則需要將乘客向車頭疏散。然后,列車運行到隧道內部出現火災事故時,需要針對列車迫降位置對乘客進行分組疏散,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起火位置迅速確定逃生路線,然后指導乘客逃生;如果乘客想要從車窗跳到軌道上進行逃生,需要及時制止。與此同時,現場工作人員還需要和后站臺與前站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通過進行相關標識的合理設置,科學指導乘客疏散。最后,在火災發生之后,控制中心需要將應急機制迅速啟動,例如,隧道抽風機制,確保列車出事一般能夠迅速噴出氣流,另一端吸入氣流,使空氣實現強烈對流,確保毒煙霧能夠迅速涌向下風口,避免毒氣和煙霧對乘客造成不良影響。
3.6 強化內部人員配合
在地鐵發生火災之后,內部工作人員需要立即執行應急預案,對乘客進行疏散營救,確保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疏散最多的人員。例如,在出現火災之后組織乘客逃生時,需要向乘客發放防毒面具、氯氣罐、逃生頭罩等。還需要利用喇叭、揚聲器等設備對乘客的情緒進行有效控制,避免由于乘客情緒激動出現不必要的傷亡。最后,還需要合理應用排煙設施,確保能夠使站內煙霧濃度得到有效降低,從而恢復能見度,使有毒氣體造成的損害得到有效減少,確保乘客能夠順利逃生。
4 結束語
在地鐵運行過程中,地鐵火災具有煙氣危害大、疏散難度大、救援難度大等特點,通過強化乘客安全教育,定期檢查地鐵設備,加強火災救援演習,組織工作人員培訓,結合不同起火部位,強化內部人員配合,能夠有效落實疏散應急措施,確保在出現火災事故之后,可以對相關人員迅速疏散,避免火災的進一步蔓延,對乘客的生命財產進行有效保障,進而確保能夠實現居民生活質量的有效提升,推進城市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學鵬,張帆,陳欣格. 地鐵隧道火災人員疏散可靠度研究[J]. 消防科學與技術,2020,39(1):9-13.
[2]陳斐. 地鐵發生火災如何疏散乘客對策研究[J]. 僑園,2020(2):99.
[3]吳佳夢,朱順兵,郝雪彤,等. 地鐵換乘站高峰期火災及人員疏散模擬研究[J]. 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6):875-879.
[4]王建國,王經偉,蘇俊凱. 地鐵站臺火災不同排煙模式對人員疏散的影響[J]. 消防科學與技術,2020,39(2):196-199.
[5]丁俐暄. 地鐵消防安全隱患研究及應急處置策略[J]. 消防界(電子版),2021,7(20):108,110.
[6]李弋飛,薛凱,張鋒冉. 地鐵列車火災應急處置模擬[J].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3(3):7-10.
[7]張潤畦. 地鐵站臺火災應急疏散研究[J]. 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21,18(4):67-73.
[8]范恩強. 地鐵火災預防及滅火救援對策分析[J]. 今日消防,2020,5(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