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要做到“以學定教”,也須做好“因文選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類文本的平均占比接近80%,包括兒歌、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等多種文體,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多種閱讀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兒童喜歡新奇的事物,套路化的教學會讓他們感到單調,久之,會挫傷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建立閱讀教學方法的“武備庫”。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朱自強著的《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一書,就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一個“武備庫”,不多不少,正好“十八法”。
本書分為緒論、上編、下編、附錄四個部分。緒論主要闡述的是建立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理論和方法的理論基礎。上編重在闡述兒童文學的閱讀教學理論,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三觀’”和“兒童文學的語文教育價值”,闡明“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六大原則”和“兒童文學分級閱讀的五個規律”。下編重在解析十八種“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這其中既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朗讀法”“表演法”,也有大家不熟悉的“ 推演法”“ 天真的閱讀法”等。對每一種方法,作者先闡釋它的要義,再結合名師設計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講解,突出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重視,凸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理與經驗相結合”的特色。附錄部分是作者推薦的“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書目300 種”和“教師兒童文學教學參考書50 種”。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有“法”可選固然很好,但這并不意味著本書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對此,作者給出四點建議。
首先,要吃透閱讀教學方法背后的理論。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十八法”是以“建構論”語文觀、“兒童本位”兒童觀、兒童文學理論為基礎的,要玩轉這些教學法,有必要研讀上述三個方面的理論,弄清每一種方法的要義。
其次,要遵循小學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規則。閱讀教學方法的使用是為使教學更有趣、更生動、更高效,它既要遵從分級閱讀的規律,還要遵循閱讀教學的規則,要以“趣味性”為先,強調“感性化”,突出“整體性”,彰顯“人文性”。
再其次,要順應兒童文學分級閱讀的規律。分級閱讀的規律是以兒童在語文學習中應該發展的能力為依據的,主要包括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等。作者總結了閱讀的五個規律:從口語到書面語;從韻文到散文;從“故事”到“情節”;從“形象”到“意象”;敘事在先,寫景、抒情、議論在后。
最后,要建立明確的文體意識。文學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不同,文體有異,不同的文體所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也不同。如敘述類課文適宜選用表演教學法,而詩歌教學則采用朗讀教學法為妙。
綜上,《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一書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因文選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方法和強大的理論支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很高的應用、指導價值,值得小學語文教師閱讀。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李玉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