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流動的同時,農村教育人才的流失也愈發明顯。師資的缺乏和教師專業技能的不足,已成為農村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提升農村教師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應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其語言文字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育,這也同樣考驗著教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于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家庭教育輔助不足的農村兒童的教育教學,教師的語言力變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參與青海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21 年度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青海農村幼兒園推普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QHYW-KY2021-03)時,查閱了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三好真史著的《教師的語言力》一書,這是一本適合農村教師修習語言文字能力的指導書。本書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不僅對語言溝通方式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并且在每種類型下展示出多種應用情景,為教師提供了豐富有效的溝通模式、語言手段以及實踐策略,有利于提高農村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效率,優化其教學語言。
《教師的語言力》共分為兩個部分,作者從教導技術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對教師語言能力的提升進行了探討。開篇從教導技術入手,概述了教師語言的重要功能和現實場景,以及教師教學中的預期管理;接著分別從夸獎、批評、提問、鼓勵、反向激勵五大類別的語言邏輯和要點講述了語言溝通的技巧,并且基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了針對性的策略和實例,堪稱是農村教師日常溝通和教學的“手邊書”。本書為提升農村兒童教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供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適應環境,與時俱進。農村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提高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不僅是個人能力提升的需求,更是職業發展的需求。書中指出,語言文字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農村教師的語言能力也應正視當前在網絡、新媒體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具有時代特性的語言現象,也應遵循政府職能部門、新聞出版行業的正確傳播以及教育行業的積極普及等要求。
二是轉變觀念,反向激勵。本書指出,教師應該在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之上建立起豐富的詞匯儲備庫,這樣在表達時才有選擇的余地,才能表達得更準確、生動。
三是鉆研批評藝術。農村教師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想法外,掌握批評的藝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通過鉆研批評藝術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知識的熱情,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進而培養其正確的思維體系。
本書語言簡明、結構清晰、示例豐富,針對具體問題,為提升農村教師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提供了對策,也為在艱難中摸索的農村教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借鑒范本,對農村兒童教育的改善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