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它一方面體現了國人重視家庭、向往團圓的民族特質,另一方面也因其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春節期間各地不同的習俗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凝聚著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既有個性也有共性,經過千百年的豐富和沉淀,成為當代人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對春節習俗進行研究和考察,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重要窗口。
由現代出版社出版、周麗霞著的《普天同慶:春節習俗與文化內涵》一書,從我國春節的歷史由來入手,全面且細致地介紹了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包括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淳樸濃郁的民風習俗,等等,對傳統節日習俗這一中國文化特色遺產的研究和繼承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春節由來的神奇傳說、喜迎新春的迎年習俗、準備過年的年貨采購、大年三十的除夕活動、歡度除夕的各地風俗、正月大拜年的新春風俗。本書對春節習俗的起源、歷史與傳承進行了梳理,深入探討了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對當地百姓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道德倫理的影響,為傳統文化內涵的研究和傳承提供了以下視角。
第一,在春節習俗中傳承中華民族倫理道德品質。書中指出,除夕之夜共吃團圓飯的傳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關于家庭、親情的內核表達。春節期間,人們歸家、返鄉的春節習俗,正是傳統文化中孝敬父母和家庭文化的直觀體現。同樣,正月初一給長輩拜年和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也是人們對禮儀、孝心、尊老愛幼等品德的傳承。
第二,在春節習俗中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書中詳細梳理了關于春節由來的神話故事,這些內容不僅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陳釀,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特色文學的思想資源。本書考據了不同地區迎接和慶祝春節的活動方式,如貼春聯、剪窗花、舞龍舞獅表演等。春聯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藝術和文學的融合,窗花、年畫是繪畫藝術,舞龍舞獅則是表演藝術的傳承,由此說明了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是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一種頗具親和力的方式。
第三,在春節習俗中傳承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中挖掘了年夜飯中各地不同飲食習俗的特點和歷史緣由,如魚、餃子、年糕等食物的來源和嬗變,以及人文環境的變遷。從春節人們對食物的珍視和對美食的追求之中,可以看到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一年勞苦的延遲滿足,也表現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堅忍和奮斗精神。
《普天同慶:春節習俗與文化內涵》一書在傳統文化內涵表達的視野下研究春節習俗,梳理并歸納了春節的人文背景和地域習俗,充分說明了春節習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直接體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提供了獨特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