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琦妙
活動緣起:
“小橋”搭建活動源于中班幼兒開展的戶外晨間延伸活動。隨著探究的不斷深入,孩子們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想到小溪溝另一邊去玩但是因為害怕而放棄,于是孩子們就“小溪溝上可不可以搭建小橋方便小朋友過去玩?”進行分析討論。
該活動重點關注要解決共性問題(搭建小溪溝上的小橋)更要支持兒童個性化(各種各樣的橋)的探索,這是源于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搭建活動過程中,由于孩子自我意識與獨立性的進一步發展,會逐漸表現出不一樣的關注點。
實踐探究:
一、第一階段———前期經驗鋪墊,設計搭建計劃
(一)經驗鋪墊
1.開展與小橋相關的談話活動,發掘幼兒相關知識經驗。
2.幼兒分享收集的小橋各種種類、結構等。
3.在教室各區域中投放與橋搭建有關的材料,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繪制設計圖
設計圖畫好后,幼兒進行了一次分享交流活動,向同伴介紹自己設計的小橋,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了得票最高的設計圖。
二、第二階段———小橋搭建探索,發現問題解決
(一)問題一:搭建小橋,你需要哪些材料?
孩子們在戶外鍛煉時利用戶外器材,找到了用于支撐橋面的木板,材料收集好后,孩子們開始第一次的搭建活動,只見洋洋把單人木板一塊塊搬到小溪溝中間鏈接像一座簡易小橋,其他孩子很快注意到洋洋搭的這座特殊的“小橋”。
然而,在幾分鐘的搭建過程中,他們因為木板太過少而導致第一次的簡易橋面另一側坍塌工程活動因此暫停。
(二)問題二:橋面坍塌怎么辦?
解決方法一:投放更多材料,學習固定技巧。
建構與材料的運用對于幼兒來說是有用的技巧,如膠帶、膠水、繩子、剪刀等,使用這些材料與工具的經驗,能夠提升幼兒搭建小橋的能力。
解決方法二:小組分析原因,開始再次嘗試。
基于第一次搭建嘗試的失敗,孩子們和老師共同分析簡易小橋坍塌的原因。在學習后,孩子們開始了第二次搭建。然而在工程活動進行中,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三)問題三:1.小橋上橫木板需要幾根?2.木板有長有短該該怎么解決?
問題解決:1.幼兒通過多次嘗試知道了橋面木板越多越牢固。2.使用拼接的方式可以解決木板長短的問題。
基于前兩次的搭建經驗,孩子們快速完成了第二次的小橋搭建。
三、第三階段———小橋測試優化,多種材料實踐
小橋在第二次搭建中孩子們發現木板下加入固定物會使橋面更加牢固,且橋面越牢固通過的人越多。就在這時,媛媛第一個嘗試,接著越來越多人走上了小橋,媛媛發現橋面上人走的時間久了會出現搖搖晃晃的問題。
晨間結束后和孩子們總結小橋搖搖晃晃的原因:(1)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不能太多人;(2)小橋下面是空的,需要再次加強固定。在孩子們的分析計劃下,決定重新搭建立體的、更穩定的小橋。
改進第二次的小橋:
1.了解立體的、更穩固的小橋。孩子們通過多種方式查找有關立體小橋的資料。我們將收集到的立體小橋圖片投放到區域中。這些圖片讓孩子們對小橋有了新的認識,如小橋的功能、構造和所需的材料等。
2.繪制新的小橋設計圖通過反復的討論、修改,孩子們得出最終的設計圖。他們畫出小橋草圖和步驟圖,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幫助孩子們理清小橋搭建思路。
3.尋找牢固的搭建材料和工具。在尋找搭建材料時,孩子們想起了戶外中器材的白框可以用來固定橋面。在工程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收集和尋找材料。
4.平面的木板橋怎么變成一個立體的小橋呢?
孩子們反復探索木板之間如何拼接在一起,最終他們尋找到一個最合適的銜接點。但拼接在一起后,木板短的會掉進小溪溝,怎么辦呢?搭建小組長立刻想出了新辦法,將兩塊木板地疊加延長在一起,并進行加固,最終孩子們終于完成了立體小橋的搭建。
在這一環節,孩子們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都是組員之間一起想辦法,為最后的目標共同努力。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品質——專注、投入、積極、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更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第四階段———牢固小橋完成,增加護欄加固
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孩子們搭建的小橋非常牢固。晨間活動時許多小班的幼兒他們似乎對搭建的小橋非常滿意,而且在人、小車通過多次的情況下,孩子們發現自己搭建的小橋十分牢固且穩定。中班幼兒還一起組織了一次“堅固的橋”的比賽,讓幼兒在搭建橋的過程中,也能夠了解到橋的穩固性。
(一)探討小橋牢固的原因
在幼兒找到的各種橋的圖片中和這幾天搭建活動中,幼兒發現小橋除了護欄還有使橋更牢固的結構——橋洞。小橋下我們用來固定的東西叫做橋洞,用來橋洞減輕橋的重量,增加了橋面的穩定度,是使我們的小橋變得非常牢固的秘密。
(二)橋面穩定性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橋,如柯巖有名的八字橋、萬安橋、古纖道等,活動結束后,他們在幼兒園里的其他小溪溝搭建了各種小橋,加深了幼兒對于橋結構和搭建的認識。
活動分析:
小橋搭建活動除了是有意義的學習之外,也是具備學科融合的探究性學習。圍繞“搭建小溪溝上的小橋”這一問題,孩子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分享交流繪制設計圖、學習穩定橋面的方法、實踐搭建、調整優化。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融合了科學、技術、數學等多學科知識經驗,在解決問題這一路徑上應用各領域的知識提升搭建能力。
在小溪溝上搭建小橋,幫助不愿意或者害怕通過小溪溝是孩子們的想法,面對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坍塌”、“搖搖晃晃”、“小橋的結構”等問題,孩子們運用已有經驗,一直為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斷嘗試各種方法。通過對事物的探究解搭建中的問題過程,就是他們在游戲中學習科學的過程,也是幼兒探究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擴展已有經驗,豐富的感性經驗,從而建構新經驗。同時,調動自己的想象思維,在觀察、比較、實驗、分析、調整、再實驗的過程中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他們主動、積極、專注,以及求知、探究的態度,這樣的學習正是 STEAM教育中的有意義的學習。
搭建小橋已經告一段落,但孩子們的項目探究活動仍在進行,我們會繼續追隨孩子們的興趣,跟隨孩子們的腳步,開啟更有意義的探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