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香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都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作為民族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其綜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民族未來的發展方向。陶行知思想主張邊玩邊學的教育理念,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確保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以此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育中不斷的踐行陶行知思想,創新教育理念,開展“雙減”教育,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雙減”教育
時光荏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當下仍然值得我們借鑒。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孩子的大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做;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獲知更豐富的知識;解放孩子的時間,不把課程表填滿,不逼迫他急于考試,有一些時間消化所學,并學一點自己渴望要學的知識,干一點自己高興干的事情,要培養“真善美的活人”。這與當代的“雙減政策”有許多相似之處,“雙減政策”是指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樣可以讓孩子從單純的課本中解放出來,真正發揮孩子的自我創造性和能動性,將孩子推入大自然、大社會,變成立體、開放且生動的“活人”。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更多的是孩子心靈的解放,他強調要引導孩子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他對這個鮮活的世界充滿熱情,成為生命的小主人,讓孩子自覺地成長;孩子要敢說,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長和老師要創造更多的平臺讓學生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建立和世界的鏈接。同時,讓孩子雙手解放出來,不僅是拿著筆桿,還要勞動、實踐,參與社會的方方面面,才能在腦海中對世界有正確合理的看法。其思想最大的價值在于引導我們走教育現代化之路,對于我們辦好今天的教育,特別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針對于在家庭環境下開展“雙減”教育的分析
陶行知先生說,不能“輕視”小孩子,孩子是平等的“小朋友”,是“小先生”,是生命的小主人。”楊瑞清認為,陶行知家庭教育的智慧體現在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上。當下,對待祖國的“花苞”,很多家長心急如焚,期待它立即開、馬上開。“最有效的教育規劃應該是發現孩子的長處和潛質,引導孩子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風對于孩子人格的塑造、品行的養成以及成長發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雙減”之下,不少家長逼迫自己重刷中小學奧數題,轉型補習班老師,將教育變成一段對自己和孩子都有殘酷意味的經歷,“雞娃”焦慮不減更甚,既遠離了“雙減”初衷,也遠離了教育理應面向未來生活的要義。很多當代的父母為了孩子放棄了很多,完全圍繞著孩子轉,只要孩子一門心思想著學習,瘋狂報補習班,不要孩子勞動、不要孩子社交,好像是剔除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所有障礙。其實這些做法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束縛了孩子的成長。真實的現實生活需要孩子自己去觸摸、感知、實踐、想象和思考;真實的現實生活有很多挫折,有自己豐富的體驗和真切的感知。
二、針對于在學校環境下開展“雙減”教育的分析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以生活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為中心,而不單單以知識和考試為中心,要能夠看到超出‘分數’本身的東西,才能獲得好分數。”朱永新說,好教師最根本的是要有社會改造家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的教學邏輯先是“做什么”“教什么”,最后才是“學什么”。教師要關注窗外的世界,懂得社會生活,不斷修煉自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教師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與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每個孩子的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大格局、大視野,要用人類的語言,在社會改造的視野之下辦教育。
學校教育難以做到事事、處處都“始于行”。但如果日常課堂教學主要是在“坐而論道”的話,那么在作業布置、課后服務等教學環節,就是彰顯“知行合一”的最佳機會了。減負不是讓學生“賦閑”起來,而是讓他們以不同方式保持學習的節奏。遵循陶行知“行動的教育”的思想,今天學校在設計課后作業和服務項目時,可以安排更多手腦并用的活動,切換更多學習場景,遵循“生活即教育”的主張,學校應該構建“自然生態、生活安全”等四大主題課程,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科技與職業體驗”等生活化、社會化、綜合化的內容培養“真善美的活人”。
三、針對于學校教育中創造教育想象力開展“雙減”教育的分析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論的論述中和其給親朋好友的書信中,一直致力于把“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表明了“健康第一”的個人思想,這充分體現了他對我國現代教育的明確認識。增加體育鍛煉可以很好的貫徹“雙減”政策,并且有利于孩子身體的全面健康發展。
我們傳統的體育教學是把孩子當成被動接受的機器,只顧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注重老師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學,老師教什么,孩子就學什么,孩子完全被老師所操縱,沒有自己的半點想法,學生只能跟在老師邯鄲學步、唯命是從,沒有一點學習自主權,因而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并且體育課經常被文化課所擠壓,導致體育課程效果很差,完全起不到強健體魄的作用。在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指導下,體育老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最大的變化是角色的轉化,老師不再是知識的管理者和傳授者,而是孩子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體育老師不僅要研究教材、教法,并且要研究和探討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通過老師的教學方法、講解要領,讓孩子能夠掌握課中學習、課后練習的方法,以促使孩子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方向轉變,把體育鍛煉變成孩子的一種興趣愛好,為孩子的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并且增加體育課程,讓孩子邊玩邊學,提高身體素質,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雙減”的初衷。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應意識到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陶行知思想主張邊玩邊學的教育理念,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確保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所以在后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要認真踐行和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和“雙減”政策相結合,真正發揮孩子的自我創造性和能動性,將孩子推入大自然、大社會,變成立體、開放且生動的“活人”。
參考文獻
[1]林永希.陶行知勞動教育觀對當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啟示[J].黃岡:黃岡師范學院教育學院,2020
[2]趙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南通: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冠今中學,2014
[3]張樹俊.淺談幼兒家庭教育的革新[J].泰州:中共泰州市委黨校,2016
[4]趙國琴.傳統游戲“火柴棒”的數學教學[J].江陰: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2017
[5]陳丞.討論陶行知的學習思想[M].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