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清祥 曾蘭英
摘 要:現在,我們國家對網絡安全、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非常重視,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引起的諸多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規定未成年人可玩游戲的時間。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化的新時代,4g全面覆蓋,5g不斷普及,人們上網容易,網上信息量大 ,對于青少年來說網絡是把雙刃劍,自控能力較差,容易上癮、沉迷而不能自拔,演變成“電子鴉片”。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正面管教的教育與管理的方法,趨利避害,引導新時代的孩子做到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研究,希望對相關的研究人員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正面管教研究;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引言
大國崛起,民族復興,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進入新時代,尤其是手機更新快,家長把使用過的智能手機留給孩子;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利用智能平板、手機玩游戲;電話手表智能化,孩子愛上聊天等等情況。互聯網正給整個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網絡信息滾滾而來,一些不良信息、文化垃圾充斥其中,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我們城鄉結合區域的學校,留守兒童多,老人家基本上都是“網盲”,而現代網絡沖擊著傳統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一、網絡大環境下教育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發展所暴露出種種問題,給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沖擊。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說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細問才知原來這就是孩子們口中的“網絡流行語”,至此我們才認識到互聯網的普及為學生的成長以及對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迷戀網絡的孩子缺乏教育引導
學校承擔著教育學生的責任,但是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大部分只是在學生的在校時間,無法普及到學生在家的生活,學生在寒暑假等校外時間中很少與學校聯系,而恰恰學生在校外時間是接觸網絡最頻繁的時間。由于學校都明確規定,學生在校時不準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因此學校也就無法準確掌握學生與網絡的接觸程度,進而也就看不到網絡帶給學生的危害深度,因此在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中,忽視對學生進行網絡教育的工作。
(二)迷戀網絡的孩子家庭不完整
隨著網絡的普及,城市中的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網絡對孩子的影響,并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了正確的指導。但是在發展較為緩慢的鄉鎮地區,或我們城鄉結合的學校來說,留守兒童多,大部分老人不太懂上網,缺乏有效的引導,他們認識不到網絡的負面信息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當孩子在家中或是外出上網時,隔代監護人往往無動于衷,采取放任的態度,家長對孩子網絡教育的欠缺,更使學生沒有了拘束,頻繁的上網,在網絡的世界中為所欲為。
(三)迷戀網絡的孩子心理不健全
重磅突發!央媒點名網絡游戲為“精神鴉片”、“電子毒品”!迷戀網絡的孩子心理都會存在一定的缺陷,會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有所不同。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關注玩游戲引起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青少年犯罪的趨勢逐漸趨向于年輕化,而通過了解發現一部分是留守家庭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的孩子,家長在外打工,孩子缺乏愛的陪伴,把手機變成“高級玩具”,愛上網游而不能自拔。
第一,家庭影響:父母對孩子學習,生活,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一些家長對外界的接觸有限,對網絡的認知也受到限制,只想著電腦、手機這現代科技的東西,對孩子一定有用,省吃儉用也給孩子購置了一部。可一旦孩子因上網而耽誤了學習出現問題,就采取強制性措施,關掉電腦,甚至動用“武力”禁止上網聊天、玩游戲。因此許多的家長對于學生頻繁接觸網絡的行為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愛上了虛擬的世界。
第二,學校的影響:當前存在與我國鄉鎮教育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交流嚴重缺乏,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學校也不熟知學生在校外的生活情況,學校與家庭之間聯系的欠缺,使得學校與家庭均不能準確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與精神狀態,即使學生在接觸網絡時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家長與學校也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與指導,進而使得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加深。
第三,社會的影響:互聯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體現時代的重要標志。網絡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需要網絡,孩子也需要網絡,如果不讓孩子上網,擔心孩子會跟不上這個時代甚至可能錯過一個時代,就會被視為老土;如果讓孩子隨便上網,又怕網上負面的東西侵害了他們。還有社會上總存在一些網吧非法運營、不良網站、誘人鏈接等都會讓懵懂的青少年深陷其中。
(四)迷戀網絡的孩子存在安全隱患
第一,影響身體健康。沉溺于網絡中對身體也是一種損害,上網時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只有手指在不停地,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尤其是手機小屏幕,對身體健康傷害很大,特別是對眼睛的危害,現在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第二,威脅生命、財產安全。不遵守網絡道德和安全, 傳播不良信息、和陌生人聊天、進入營業性網吧、涉足大型的帶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戲等。如新聞鏈接:鄉下少年因迷戀網絡“玩”殺人游戲 ——原本成績優異,在鄉下讀書的小晨, 自從進城讀書接觸網絡游戲后,難以自拔,不僅荒廢了學業,而且在玩那些暴力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沾染上的惡習也慢慢腐蝕了他,最終他加入了打人取樂的行列,和7個同樣迷戀網絡的少年網蟲“玩”殺人游戲 ,致使14歲同學斃命。
第三,影響心理健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在帶給學生獲取信息、拓寬視野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上存在非法,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暴力游戲、色情游戲、垃圾新聞來勢兇猛,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不利與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這些都是新型網絡環境下面臨的安全問題,沉迷網絡的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對其進行格外的管教與引導,只有這樣才會保證孩子可以健康的愉快地成長。
二、沉迷網絡孩子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缺乏親情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做科學上網的榜樣,清醒認識網絡這把“雙刃劍”,合理利用互聯網,自覺遠離“低層次”網絡信息。如我們學校留守兒童多,親情的缺失使其愛上了網絡,生活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心,每份沉迷的背后,都是愛的缺失,最好的愛是陪伴,陪伴孩子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二)隔代教育的影響
祖輩對孩子相對較溺愛,會格外的偏愛孩子,而家長又會因為沒有過多地陪伴孩子,對于孩子會產生一種愧疚心理,只要孩子開口,都會盡力地去滿足孩子,往往留守兒童都擁有手機,名義是方便與爸媽溝通,方便網上學習,而實際在玩手機。
(三)缺乏全民管理
家長對孩子網絡教育的態度。在西方國家是大人先用電腦,孩子看到父母用電腦后,他們才跟著用電腦,他們一開始上來也不是就把它當玩具來玩的。在我國,對于電腦,我們很多父母及爺爺奶奶本身不太懂,不少家長在孩子取得點成績或不高興時,還把玩游戲作為一種獎勵獎給孩子,任憑孩子自行上網,對孩子的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即不限制也不引導,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網癮。家長對網絡教育認識欠缺,家校共育聯系欠缺,這就是沉迷網絡孩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踐行正面管教,引導孩子健康上網的策略
(一)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強化家長監護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綠色、文明上網的榜樣。同時利用“家長模式”等技術,控制好游戲時段和時長,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和不當消費等行為。要求家長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陪伴孩子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構建和諧、幸福家園。
(二)打造學校教育的主陣地
第一,有效踐行正面管教,我們通過與深圳鹽田區外國語小學的交流學習,吸收了先進教育理念,推薦教師們同讀《正面管教》,讓它成為管教學生的“黃金準則”。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方法,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么,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尊重學生,真正使學生上網形成自律。
第二,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育資源,正面引導、示范、實施綠色上網。如學校的網站、希沃交互智能平板、校訊通平臺、粵教翔云數字網絡資源、興寧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以學校為主陣地,家校合力,讓學生參與學校的網絡建設、維護,推薦優秀的少年兒童網站,降低學生接觸外部不良信息的機率,引導學生安全而又健康e網。
第三,利用學校升旗儀式、中隊活動課等形式多樣地進行對《網絡大環境下小學德育活動研究——如何正面管教、引導新時代孩子健康e網》課題的正面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各項針對性活動,如舉行“文明上網,健康成長”手抄報評比活動;開展“遠離網吧,文明上網”簽名活動等。
第四,把小學生的德育工作與現代網絡結合起來,利用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特點,寓教育于網絡,通過網絡來開展生動活潑的小學生地政治思想工作,開展各種“文明上網”活動。
第五,將網絡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大力加強班主任工作,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對各班級學生的教育管理,而且對學校及周邊上網場所進行了排查,促使每位教師、家長在平時教育中注重引導,讓孩子懂得網絡是把雙刃劍,青少年應把它當作學習工具,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養分、擴展視野;若把電腦、手機當作高級玩具,就有可能會演變成“電子鴉片”,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充分發揮家校共育的作用
首先,“家庭、學校、社會”齊心協力 ,加強學生不良上網的有效管教。學校主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指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創設健康的家庭網絡氛圍,引導孩子面對網絡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做好監督、控制孩子上網內容和時間的工作。
其次,定期召開家長會,跟家長交流孩子上網的情況,收集家長對學生上網反映的信息反饋;指導家長如何督促孩子正確、合理的利用網絡學習和游戲;進一步加強家長對網絡的認識和操作,明確網絡對學生的利與弊。
再次,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拓寬學校德育教育的途徑。目前,本校建立了少先隊網站,教室里有安裝好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們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交流的自由、開放,鼓勵學生把自己關注的問題或存在的情緒與困擾,通過網絡直接反映、直率表達,這樣就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把握理由的關鍵,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使學校德育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現實,最終達到入腦、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績效。通過電腦課、教室里的多媒體和教師的指導,提供學生上網的機會,從而把學生從不適宜的網絡環境中引導過來,一起向未來;通過開展各種網頁比賽、主題班會課提高學生道德上網行為;通過開辦網上展覽,接受愛國、愛校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上網人格。
(四)對上網有癮的學生心理進行關注
加強疏導“網絡成癮”學生的心理,對“網絡成癮”學生進行個案研究,建立個人跟蹤電子檔案。開展認真調查,摸清沉迷游戲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教育轉化。如我校六(1)班何利君同學智能手機在手,沉迷手機追劇,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該同學慢慢地喚醒過來,并且喜歡上了學習,喜歡拍照記錄學習、生活點滴。
(五)充分發揮相關法律法規的作用
我們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做出的重要指示,堅持網絡安全教育,形成人才培養,積極利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引導新技術應用等,提升廣大學生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發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通知:要求家長嚴格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間,現所有游戲企業均只能在每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天晚上8點到9點為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小時的游戲服務時間等。
結語
網絡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們都說,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到來也給我們的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上網很快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種時尚,并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生活習慣產生沖擊。打開新聞網頁不難發現關于沉迷網絡引起社會問題的信息,看著這些消息心里難過,但是又無能為力。網絡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需要網絡,孩子也需要網絡。因此首先要學會使用它,同時積極正確地引導未成年孩子科學利用網絡,吸取網絡中的精華,在網絡時代中文明上網,健康成長,真正成為新世紀網絡世界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9.
[2]李銳.當網絡沖擊道德防線,我們該如何應對[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