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強 陳虹
摘要民機業務是航空制造企業的經濟增長點,做大做強民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民機業務的增長,既有利于企業收入的增加,也有利于制造能力的提升,并能有效地助推軍品主業發展。發展民機業務,提高民機市場競爭力,客觀上對企業民機價格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此從機體供應商角度,結合工作實際,較為詳細地敘述了現行民機價格管理現狀,同時為提高企業民機價格管理水平,做好成本控制和報價等工作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 民用飛機;價格管理;實踐與探討
DOI: 10.19840/j.cnki.FA.2022.03.004
隨著近些年我國民用飛機(主要指民用客機,以下簡稱民機)科研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民機業務已逐漸成為國內相關航空制造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又一經濟支柱。我國的民機制造主要包括C919、ARJ和即將研制的CR929項目,其中C919代表著我國在大型民用飛機制造領域的科技水平,是我國綜合國力的象征。該型飛機經過廣大科研人員的技術攻關,完成了相關驗證和試驗機的制造,實現了首飛。目前正在進行適航認證試飛,批產后將商業交付,翱翔藍天,與波音、空客分享龐大的窄體客機市場,相關產業鏈企業將因此受益。
參與市場競爭,價格因素十分重要。鑒于機體結構件的成本在民機整體價值當中占比約30%-35%(裝機成品約30%,發動機及其他約35%),是成本控制的重點。因此,積極主動地做好機體結構件供需雙方的商務協商,合理報價、控制成本是確保民機商業交付的重要環節。
一、民機制造與商業模式
我國的民機制造采取的是“主制造商—供應商”的商業模式,與國際上波音、空客等采用的模式相一致。在機體制造方面,主制造商是中國商飛,供應商是航空工業旗下的各大飛機制造公司,分別承擔機翼、前中后機身、機頭、后機身、主艙門的制造。機體結構之所以以國內制造商為主體,主要是基于航空工業通過多年轉包生產,積累了豐富的民機機體結構件生產經驗,以及中國軍用飛機制造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制造民用飛機機體結構打下的堅實基礎。與民機的其他子系統相比,我國已經能夠獨立自主的生產民機的機體結構件。機體結構制造的主要工作是:(1)根據技術資料,生產各種零部件;(2)對零部件進行加工組裝,形成完整機翼、機身、尾部結構件,再由主制造商進行總裝。
二、價格管理現狀
(一)價格管理體系尚不健全
如前所述,民機機體供應商基本是航空工業旗下的飛機制造公司,多年從事軍品生產,在軍品價格管理上建有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相比較而言,在民機方面,雖然設有相應的民機生產及項目管理機構,但在價格方面,基礎管理較為薄弱,具體表現為:(1)沒有專門的民機價格管理機構,或者現有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從事軍品價格管理,民品價格管理只是附帶業務;(2)沒有配備專職民機價格管理人員,遇有民機價格工作,都是安排軍品價格管理人員或是由項目管理人員兼管;(3)沒有具體的民機價格管理制度,無法規范和指導民機價格管理工作的開展;(4)日常缺少對國內、國際民機市場價格的了解和研究;(5)沒有統一的民機報價模板。
(二)報價基礎為企業個別成本
在“主制造商—供應商”的管理模式下,機體供應商是唯一的供應商,機體部分價格只能采取主制造商與供應商協商的方式確定,報價也只能是以個別成本為基礎,而不是社會平均成本或行業平均成本。由于是獨家生產,價值規律得不到遵循,企業成本控制缺乏動力。
(三)以成本代替價格
現行民機是按照主制造商規定的價格構成報價,其構成包括材料費、工時費、工藝裝備費、運輸費等,沒有包括利潤。實行的是以成本代替價格的方式定價,與國際慣例不符。
(四)涉稅處理不統一
民機轉批生產實現商業交付,涉及稅務繳納問題,主要是增值稅和關稅。現行供應商在報價時有的含稅,有的不含稅。稅務問題如何處理,應在報價邊界條件中明確規定。
(五)首架選取不一致
按報價要求,民機批產定價工時是按照熟練曲線原理測算制定,首架份的確定至關重要。現行測算價格時存在供應商首架份選取不一致的情況,需要統一架次。
(六)報價構成要素方面
當前在報價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供需雙方的協商和共同確認。
1.材料費
(1)代理費。民機生產所用材料基本為進口材料,采購模式為集談集采或集談分采,需要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供應商進行采購并支付一定比例的代理費,該費用能否進入材料采購成本。(2)材料采購價格。材料采購價格的確認,是按照整個產品預計需求量為邊界條件考慮批量采購,還是按現行實際材料采購價格計入采購成本。(3)材料消耗定額。材料消耗定額由零件凈重和工藝性損耗組成,工藝性損耗則包括加工損耗和下料損耗。在供需雙方協商中,加工損耗容易認可,而下料損耗往往被忽略。(4)廢料回收。廢料是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邊角余料,具有回收價值。廢料回收應如何抵扣材料費用。
2.定價工時
(1)數控和自動鉆鉚工時。報價要求按照熟練曲線原理,測算不同梯度產量下的產品定價工時,其中數控和自動鉆鉚工時是否按熟練曲線原理下降。(2)工時統計范圍。工時的統計范圍是否應該包括質量檢驗、下料、物料運輸等工時。
3.工藝裝備費用
民機轉批產后,提升制造能力所需速率工裝(裝配和零件工裝)品種、數量、價格及攤銷方式。
三、加強管理、統一認識、合理報價以提高民機市場競爭力
(一)健全價格管理體系
建立民品價格管理機構,或在現有價格管理機構上增加民品管理職能,配備專業的民品價格管理人員,建立民品價格管理制度和報價管理流程。具體可采取職能和矩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對于日常的企業內部價格管理、成本控制以及民機、轉包業務市場調研和價格資料的收集、分析等工作,實行職能管理,由價格主管部門負責。對于具體的報價業務則實行矩陣管理,即在型號總會計師系統下,成立以項目、技術、價格等人員組成的項目工作團隊開展工作。實行例會制度,必要時可集中辦公,主要職責是:申請項目研制經費、批產和改裝項目報價及評審、參與項目商務協商等。報價采用矩陣管理,可促進技術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充分發揮團隊中各個專業的長處,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報價的合理性。DFC83470-72AB-4D9A-8457-53A9ED51D905
(二)遵循價值規律,控制產品成本
民機是商品,是商品就要遵循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定義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可以理解為平均價格。而機體供應商都是唯一的供應商,難以形成社會平均價格。為遵循價值規律,在核定各供應商機體價格時,是否考慮按所有供應商的平均費用率計算工時費,這樣和材料費、工裝費等組成的價格可粗略看作是社會或行業平均價格。采用此種方式定價,對實際小時費用率低于平均費用率的供應商是鼓勵,反之則是約束,價值規律原理在民機生產中基本可以得到體現。有利于供應商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
(三)完善價格構成
按照國際慣例,民機生產一般采用成本加成法定價,即在成本基礎上加一定利潤確定價格。目前國際上民機生產制造的利潤率為9%-15%。我國的民機制造應由主制造商比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民機制造實際加以確定。現行國內機械行業的利潤率一般為10%。按成本加成定價法,可以在價格上充分體現供應商的經營成果。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保障供應商持續穩定的從事民機制造。
(四)積極落實稅務政策
民機生產特別是國產大飛機的研制和制造是國家科技產業發展的國家意志。供需雙方應積極爭取國家稅務政策的扶持,一是主制造商申請設立民機生產保稅區,使交付保稅區的機體結構件享受退稅政策,二是機體供應商按照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積極申報并辦理好民機生產進口原材料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免交工作。在此基礎上,供需雙方應在報價邊界條件中明確報價不含稅,以此統一報價形式。
(五)統一計價基礎
民機批產定價,首架份是基礎,選取不同的架次作為首架對批產整體價格水平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供需雙方應通過協商,在報價邊界條件中規定批產定價的首架架次,供應商以此為基礎開展報價工作。
(六)真實、合理反映報價成本
1.材料費
(1)代理費。材料采購代理費是機體供應商實實在在發生、而且無法避免的費用支出,應該計入報價成本。但機體供應商應主動作為,拓寬采購渠道,或與材料供應商協商,盡可能地降低代理費用,從而降低材料采購成本。(2)材料采購價格。材料采購價格按整個預計訂貨量作為邊界條件考慮,時間跨度太大,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且價格已經考慮下降因素,在總訂貨量范圍內所有的價格上漲風險全部由機體供應商承擔不合理。應該按現行采購價格計價,規定一定的變動幅度,幅度內發生的收益或支出由機體供應商享有或承擔,幅度外經供需雙方協商相應調整(增加或降低)單位產品價格。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3)材料消耗定額。下料損耗是材料消耗定額的組成部分。在認定材料消耗定額時,不僅要包括零件凈重和加工損耗,也要包括下料損耗,這樣才是完整的定額。在確定產品價格時,具體加工和下料損耗系數可由供需雙方視生產、工藝情況協商確定。(4)廢料回收。廢料收入可以抵扣單位產品材料費用。具體抵扣金額由供需雙方根據材料利用率、廢料回收市場價格等因素協商確定。
2.定價工時
(1)數控和自動鉆鉚工時。熟練曲線原理是指產品生產中,隨著產量的增加,工人勞動熟練程度相應提高,制造工時有規律地下降,到一定數量后基本穩定不再下降的過程。這里勞動指的是傳統的加工方式,對于數控和自動鉆鉚等高度自動化的加工方式不適用。數控加工和自動鉆鉚工作可以優化,也不會按照熟練曲線原理固定下降工時,所以按熟練曲線測算定價工時不應包括數控和自動鉆鉚工時。但供需雙方可對其優化程度進行協商。(2)工時統計范圍。二線或輔助人員從事的工作不能計入定價工時。但在工藝指令中反映,由一線生產工人從事的配合質保檢驗、下料、物料運輸等應計入定價工時。
3.工藝裝備費
供應商應根據所要達到的民機年生產能力,結合單位產品民機生產周期(包括裝配周期、長短線零件生產)、工裝使用壽命、研制階段工裝投入和批產設計更改等情況提出所需速率工裝的品種和數量,經供需雙方協商確認。對于工裝價格則參照零件價格方式認定。由于速率工裝投入費用較大,一次性支付不現實,需按雙方認同的產量分攤計入民機定價成本。
四、結束語
聚焦民機發展,實行軍民“兩條腿”走路有助于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作為機體供應商,在做好軍品主業的同時,要在民機的發展上多下功夫,積極主動地開展民機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及價格的分析與研究,會同主制造商協調好現階段價格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民機生產特點,采取確實有效措施,加強管理控制成本,提升價格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民機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使民機業務真正成為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堅強支柱。
AFA
(審稿:王遠偉編輯:趙晴)DFC83470-72AB-4D9A-8457-53A9ED51D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