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萍
摘要:信息技術是高中學生必學的科目之一,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信息技術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教師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本文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教學;實踐;問題;存在;對策
信息技術課程是高中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它貫穿了高中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尤其是在當下的信息時代,學生不能掌握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不能在社會上很好的開展生活工作。
一、當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1學生學習意愿不強、興趣不高
在當下的高中學校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由于要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學生主要的學習精力都放在了高考的考試科目上,無暇顧及其他科目的學習,所以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不用心、不聽講的現象出現,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不注意轉換教學方式方法,沒有足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信息技術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出現下行狀況。
1.2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設施不完善
在部分高中學校中,信息技術課程逐漸被教師和學生邊緣化,信息技術教室和信息技術設備好多也由于常年無人使用而出現各種問題,這就導致教師想上信息技術課程也沒有合適的場所,這就導致信息技術的學習落后。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措施
2.1提升教學資源硬件設施,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想要有完善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就必須要有完善的課堂教學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這樣才能給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提供堅強保障。其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轉換教學新方式方法,由于在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在課堂教學上,教師一不注意,就會導致學生走思,不注意聽講,而導致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不會的問題出現,針對此問題,教師要豐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學有所得。
2.2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學習是為了用,這也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多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也會讓學生有一種學以致用的感覺,也可以讓學生在以后步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一年級必修一第2單元2.1《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知識內容后可以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內容,大家學習到以后可以回家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請大家在日常生活運用吧。”
2.3轉變教學理念,注重變化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運用游戲化教學進行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講學生聽已成為大多數教師的選擇,這樣喂養式的教學方法不僅讓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也降低學生的聽課效率。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大膽創新引入游戲化教學,明確游戲教學方法的目標導向,同時加強自身能力水平的學習,豐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一年級必修一第1單元1.2《數據的計算》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要找好學校的信息技術微機室,并且定期檢查電腦計算機的正常使用情況,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完好的流暢的使用計算機進行這一節信息技術課的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首先有一個硬件的保障能上好這一節課。在課程開始后,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成所學內容后,給學生說:“現在我們大家一起放松一下,玩一會小游戲,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找到小游戲玩一會?!庇捎谥袑W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當聽到教師說玩一會時,必然會興奮起來,在學生玩了一會游戲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再繼續進行教學任務,這樣,就使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跑走,同時對信息技術課有好感,提起了上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2.4創設學習小組進行學習提升課堂質量
小組學習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方式方法,它的實際作用在教學中已經得到驗證,所以,教師應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教學,一來可以節省教師體力,提高課堂效率,以往的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往往需要一個一個的解答,現在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有問題的就可以在自己小組內解決,既省時省力又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學會的學生在給不懂的學生講解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好信息技術對于學生的以后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所以,教師要積極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學好信息技術,用好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陸豹.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1(16):113-11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56.
[2]趙立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0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