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
摘要:本文就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認真聽講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任務意識和分享合作品格幾方面入手,就以學習品質為引領的幼小銜接教育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學習品質;幼小銜接;教育
現(xiàn)階段很多家長對于幼小銜接的擔心,對于孩子能不能順利適應小學的擔心,大部分都停留在知識層面,會從大班兒一開始就著重開展寫字、拼音、加減法等內容的培養(yǎng)。不過這種學習上的優(yōu)勢在進入小學之后可維持的時間是短暫的,很快這些知識儲備就會用完,就會影響幼兒對后續(xù)學習生活的適應,所以,在新時期的幼小銜接教育指導中,我們教師要和家長一起做好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幫助幼兒樹建立正確的學習品質觀,使其在小學可以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積極學習,真正符合適應小學生活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便就幼小銜接教育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展開論述如下。
一、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是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展現(xiàn)方面,是幼兒學習知識,認知世界的主要途徑,也是開展書面表達的重要基礎。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我們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使其在升入小學與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在幫助幼兒順利參與小學社交的同時,可以建立適應小學生活的底氣。
以本人實際教育為例,在某次以“逃家小兔”為主題的語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并沒有按照既定的故事內容和幼兒教學參考,引導孩子們了解故事的主題與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而是先讓孩子們自主欣賞和觀察圖畫內容,并以問題引領的形式“想一想小兔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呢?”“小兔子離家出走的話,你們它的媽媽會是什么心情,會怎么做呢?”“小兔子離開媽媽之后心情怎么樣?”“小兔子離開媽媽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呢……”讓小朋友們自主發(fā)現(xiàn)圖畫中的細節(jié)、自主思考圖畫蘊含的內容,并啟發(fā)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編出屬于自己的“逃家小兔”故事,并想一想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小兔子的話,自己想要變成什么?從而使幼兒在自主思考與參與過程中,收獲語言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的有效鍛煉。
二、鍛煉幼兒的認真聽講態(tài)度
在新時期的幼小銜接教育指導中,我們教師便要有意識的加強對幼兒傾聽能力的訓練,使其學會等待,等別人說完之后再表達;使其學會專注,認真聽、認真分析他人的語言內容,從而為其建立升入小學之后的有效學習保障。
在幼兒教育中,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們玩一些“按指令行使動作”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根據(jù)教師說出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比如:“舉起左手,舉起右手,左眼睜開右眼閉上,左手摸右手……”使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可以收獲快速反應能力的鍛煉。亦或者利用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性,為孩子們播放故事,只播放聲音,不播放畫面,引導幼兒在傾聽同時進行自主想象。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與幼兒家長多多溝通,請他們在家里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傾聽教育環(huán)境,注意認真傾聽幼兒的表達,不要因為孩子語速慢、說話不流利等就隨意打斷孩子的表達。從而使幼兒在積極的模仿中,獲得正向的引導,攜手推進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助力其在小學課堂上保持認真聽講的態(tài)度。
三、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任務意識
在進入小學之后,不僅僅是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性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小學教師會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自主性任務。這對日常任務意識薄弱、相對依賴家長和教師的幼兒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幼兒教師便要在幼兒升入小學之前,主動做好對幼兒獨立學習任務意識的培養(yǎng),并在引導其積極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激發(fā)幼兒的上進心,也在強化幼兒學習品質的同時,有效提升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
責任意識、自我服務能力的養(yǎng)成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從小幼兒園小班開始,教師就要做好對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各種小事的引導強化幼兒的任務行為。比如,在小班的時候,我們教師就要指導幼兒學習自己上廁所、自己洗手、自己吃飯的基本生活技能。到了中班,就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兒的能力,并視情況開展穿/脫衣服比賽,以不斷強化幼兒的責任行為。到了大班,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增強,教師則可以開展更深入的責任教育指導,以小班長、小組長的形式,引領幼兒進行自我管理;以家庭“小主人”的形式,引領幼兒參與家務勞動,輔助家長完成日常家務內容……從而在點滴的日常行為養(yǎng)成中不斷強化幼兒的責任感,使其在完成自我服務的同時,可以幫助他人、服務班集體。
四、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合作品格
我們幼兒教師在負責幼小銜接這一幼兒成長生涯關鍵時期的過程中,也要適當為幼兒引入合作教育理念,科學建立教學情境來強化幼兒的合作學習與分享能力,從而使小朋友們既有聰明的頭腦又有健全的身心素質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
例如,在實際的幼兒合作品格教育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蒙眼接棒”游戲。即,首先準備眼罩、紙筒(可以用衛(wèi)生紙的卷筒代替)、紙簍若干,然后將班上的幼兒分進行分組,兩人一組,其中一名幼兒戴上眼罩,另一名不戴眼罩的幼兒負責進行語言引導。游戲開始之后,教師要將所有蒙著眼睛的幼兒安排在場地之外,沒有戴眼罩的幼兒則站在場地之內,用語言引導自己的小伙伴走進場地內,并順利將紙筒傳給自己,自己收到紙筒之后迅速跑到終點位置,將紙筒放進本組的紙簍內。看在規(guī)定時間內(5~10分鐘)哪一組順利傳遞的紙筒最多,哪一組就是最終的優(yōu)勝者。同時在游戲完成之后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從這個游戲中所收獲的感受,使其在分享快樂的同時,再次強化幼兒合作交往能力。
結語:
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應在清晰認知幼小銜接教育對幼兒成長影響價值的同時,立足全面發(fā)展和終身教育的觀念,著重做好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以自然、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小學生活,能夠產(chǎn)生對小學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真正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平穩(wěn)過渡。
參考文獻:
[1]葉雪萍.基于園家攜手的幼小銜接之探——以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為切入口[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7,(0z1):811-812.
[2]王怡.回歸兒童的學習品質:幼小銜接的誤區(qū)及改進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7,(0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