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曼紅
摘要:“不愿寫、不會寫、沒的寫”是我們當前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實踐中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而寫話任務的交際語境缺失是導致這些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在交際語境理念下,著重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克服“不想寫、不會寫、沒的寫”的難題。
關鍵詞:交際語境;小學低年級;寫話實踐
一、概念與定義
寫話是學生出于交流的目的,采用假想的模式,同明確的或潛在的讀者進行書面對話的過程。區別于說話這一人類本能,寫話是一項存在較高難度的語言技能,小學低年級學生如果沒有明確并強烈的目標驅動,很難獨立完成。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將寫作定義為“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寫文章就是說話”。這與新課標對寫話的定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不謀而合。二者都將“直接性、經驗性、真實性”看做寫話的要點。小學低年級的寫話實踐就是讓學生們把心里話換成書面話,重點在于這些話都是學生成長歷程中所感和所想。這也正是葉老所倡導的“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即說話三大理念。
二、存在問題
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現當前低年級寫話實踐存在著如下三點問題:
一是學生不會寫,即在拿到一個話題時,不知如何著筆。學生如果沒有清晰的引導,往往對寫話的題目顯得茫然不知所措。主要表現為表達不清、詞句選擇不當、結構組織不完整。
二是學生沒的寫,即對話題覺得沒什么素材能寫的。這種情況在剛剛遇到寫話的一年級學生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學生覺得自身的知識積累同寫話的題目和要求無法匹配,不能開展有效的語言組織,使寫話顯得較為艱難。
三是學生不想寫,即在寫話實踐中,學生提不起興趣。這種情況的產生,一方面主要是寫話的話題不夠吸引力,使學生產生寫話的動機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不會寫”和“沒的寫”引起的連帶影響,學生不僅缺乏寫話的信心和能力,也缺少成功寫話的感受,進而對于寫話任務不敢興趣,只是在老師寫話要求下去被迫完成任務。
三、方法與路徑
眾所周知,檢驗學生是否具有良好語文能力和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是否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寫話可以說是學生對寫作的人生初體驗,是低年級學生逐步達到“習作”、“寫作”要求的重要起步階段。在很大程度上,低年級寫話實踐的成效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寫作態度和能力。
寫話是小學語文老師對低年級學生寫作的啟蒙教育。從低年級學生寫話開始,老師須用心引導學生產生實用的寫作動機,并致力于交際功能的實現,指引學生領悟交際語境中“作者、讀者、話題、目的、語言”這幾項寫話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學生掌握如何明確寫話的目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領會到寫話實踐的核心所在是交際。學生只有發現寫話的交際本質,才能更好地學會以寫話實現與他人進行交流這項本領,也能找到寫話的真正價值所在,如此,寫話才有可能給學生帶來成功和喜悅的感受。所以,我們老師要著重做好如下兩點:
一是教師要幫助低年級學生具備寫話的興趣和自信。低年級學生做事很容易被興趣所掌控,因此,我們的寫話教育也要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在指導學生進行寫話實踐的過程中,著力使學生對寫話產生濃厚興趣。低年級學生不管是在做事還是學習上,其心里所期盼的都是得到他人的認可乃至贊揚。學生的寫話實踐同樣如此,其寫話帶來的讀者越多、越具體,并且得到讀者越高的認可,那么學生寫話帶來的信心和快樂越高。所以,我們老師要善于幫助學生為其寫話找到相匹配的讀者,幫助學生在整個寫話實踐中養成清晰的讀者意識和目標意識,如此才會讓學生對寫話有較高的積極性,進行對寫話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信心。
二年級下冊寫話的內容是“學寫留言條”。學生在生活中有時需要給別人寫留言條,卻對“留言條”的概念又比較陌生。因此,本人在教學中采用學生都感興趣的繪本故事—《留下一點冬天》進行導入。首先,借助繪本讓學生認識留言條;再者,創設交際語境,讓學生能正確規范寫留言條;最后,在學習寫留言條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寫作服務生活”的意識。
二是老師對低年級學生的特殊觀感要倍加寬容和珍視。努力幫助學生勇敢地去寫其察覺到事和物,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用手去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心去想,進而將這些得到的信息都以自身想說的話向他人表達出來和交流出來。久久為功,我們便能讓學生產生想說話以及想同別人交流的欲望,進而給學生帶來“我寫出來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是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欣賞的”的良好體驗,讓寫話成為學生一項真實的交際需求。
我們基于交際語境開展寫話實踐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能夠清楚知道寫話的動機和對象,產生清晰的交流意識和讀者意識,從而使學生有說話寫話的內心愿望。所以,我們要從低年級起,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讓學生的寫話不再單調枯燥,而是擁有成功并快樂的寫話體驗,讓寫話變得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孫金鳳.基于交際語境的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8.
[2]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語文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