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武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融合的研究將對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融入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造適合學生教材內容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加學生對物理的興趣,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整合意義;整合策略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這也意味著高中物理老師要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逐步引進和掌握多媒體技術等教育手段,并利用互聯網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本文結合現代教育學理論,對高中信息技術與物理融合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在分析融合領域現狀的基礎上,如何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含義,找到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高中物理老師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嘗試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得物理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課堂教學體系獨特而枯燥,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老師要創新教學理念,從內容和形式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為提高高中學生的物理成績奠定基礎。
1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意義
1.1能夠激發起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
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相對抽象,對于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文本內容,老師也難以清楚地解釋相關內容,這給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帶來了困難。如果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物理課中,可以通過直觀的理論基礎或建模操作,識別一些難懂的知識點。這不僅使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內容,增加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興趣。[1]例如,高中物理老師在講解光電反應時,老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中的模擬技術或動畫來利用圖像講解光電反應時,高中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和學習相關內容。在這一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形象深入了解物理相關理論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基礎。
1.2有利于老師負擔的相應減少
高中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在高中使用某些信息技術學習物理時會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學習興趣。這不僅可以讓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生動、形象地學習物理知識,也讓老師在講解高中物理時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減輕老師的壓力。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意味著展示相關的學習內容時間縮短,省去很多課堂上需要走的步驟,讓老師可以更加專注于知識的講解和引導學生,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
2當前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信息技術主要作用是充當演示工具,直接顯示教學內容或問題回答。學生學習仍是被動地接受過程。怎樣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探索的工具,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直是教育教學發展中有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老師在整合研究過程中,沒有總結出具體、有效的整合策略,研究內容大多停留在計算機功能描述和教學經驗描述層面,沒有對這些經驗進行理論、抽象、模式化的總結,不利于其他老師借鑒應用。對綜合性教學的評價局限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沒有考慮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
3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整合策略
3.1引入微課視頻,豐富課堂內容
微課視頻教學也是當前較為受學生們歡迎的一種授課方式,它可以改進傳統高中物理課的現有教學形式,豐富老師課堂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考試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物理基礎,還要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實現三個對立的目標。微課視頻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些學習需求,逐步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摩擦"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視頻和微課來豐富和課堂教學內容和格式,可以充分吸引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摩擦分為靜態摩擦,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許多學生很容易混淆這三種摩擦,此時老師僅憑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很難保證使學生充分掌握這些摩擦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運用能力。這時當更多的老師在教授學生區分摩擦學的類型時,就可以適當利用微課堂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摩擦知識的吸收和實際運用能力。
3.2開展線上實驗,增強學生體驗
實驗是高中物理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各種因素,許多學校缺乏進行實驗的設備或條件。因此,老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網上實驗,進一步增加學生的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能在高中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物理的許多要素都源于對實驗現象和過程的概括。所以,通過親身體驗實驗的設計和完成過程,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例如,老師在完成實驗課程“研究加速度、力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時可以進行線上實驗,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牛頓運動規律。許多物理知識都是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首先讓學生知道,加速度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力和物體的質量,為了保持其中一個值不變然后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質的關系。[4]這時,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機會來提出自己的假設,讓學生想象一下他是如何計劃這個實驗的,然后結合線上實驗,使學生對加速度、質量和力量的關系有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結語
物理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和實踐導向的學科。老師應努力通過教育活動激發他們對物理研究的興趣,為學生積極學習和未來的物理研究鋪平道路。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得高高中生的物理成績穩步提高。高中物理老師應逐漸加大對學生的關注,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為學生提取學習案例,然后基于信息技術將抽象物理知識形象化,鼓勵學生動手去理解物理的基本精髓。
參考文獻:
[1]范遠康.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整合性研究[J].讀寫算,2018(33):17.
[2]高海龍.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整合性研究[J].高中課程輔導(老師通訊),2018(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