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瑋 趙景宇 吳光平
摘要:銅及其合金在文字出現前就為人類所利用,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它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現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電氣、輕工、機械、制造、建筑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我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于鋁,其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也很強勁。因此,開發銅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人們在獲得有價值礦產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的污染,這些污染物大部分被送到尾礦庫堆存,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礦渣中的重金屬通過各種介質向周圍環境緩慢釋放,對周圍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何才能使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已成為政府,社會,礦山共同關注的問題。合理分析與評價銅礦尾礦庫區土壤及水環境質量,全面掌握尾礦庫周邊環境的污染現狀是環境污染治理、生態恢復必不可少的前提。
關鍵詞:銅礦;污染;水資源
一、前言
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等的發展和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但對礦山區域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如植被、生態平衡破壞、土質、水質污染等問題隨之而來。金屬礦山周邊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現象日益嚴重,影響著土壤、水體等的質量,進而使得植物、飲用水等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銅礦開采促進了我國社會建設的發展,但是,隨著開采利用時間的增長,使得周邊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更為突出,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社會的正常生活。尤其是銅礦對于礦區附近水體的影響極為嚴重,銅礦資源的開采和加工不僅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大面積的污染,還會導致地下水位降低、礦山周圍水資源枯竭,甚至加劇土地退化。礦山廢水的排放、滲漏導致周邊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據相關研究表明由于尾礦的堆存,在礦區附近的河流的沉積物銅含量異常高,而一些有毒金屬,比如鎘,鉛和汞也發現存在與當地的河流中,在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制約了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制定多個標準,用于判定礦區附近水體是否達到國家標準[1]。
二、防治銅礦污染水體的手段
水體污染(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所造成的污染)的概念:當進入水體的污染物質超過了水體的環境容量或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變壞,從而破壞了水體的原有價值和作用的現象,稱為水體污染的原因有兩類:一是自然的,二是人為的。特殊的地質條件使某種化學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爛時產生某些有害物質、雨水降到地面后挾帶各種物質流人水體等造成的水體污染,都屬于自然污染[2]。
一般來說,采礦場廢水包括采坑地下水、大氣降雨及采礦生產廢水。礦場廢水匯入坑底后,由排水管排入采選工業場地廢水收集池,經中和、沉淀后,引入酸堿廢水中和設施,可大大降低廢水對于地面水體的污染,酸堿廢水中和可使酸性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形成大量氫氧化物沉淀,酸堿廢水中和治理可大大降低受納地表水體底泥中沉淀的重金屬量,從而改善受污染地表水體水質。還可以通過廢石堆場防滲來進一步確保不會對當地水質造成影響,由于采礦過程中廢石的各組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確保廢石堆存不對周邊環境帶來隱患,一般廢石堆場進行防滲處理且在廢石堆場周圍設置圍堤、截排水溝,雨水沖刷廢石后產生的廢水經截留排放,少量匯水在溝谷經過一段地表徑流后蒸發,大量匯水由采礦區排水溝從工程區兩側引導至工程區下游排放。確保廢石堆存不會對區域水環境的帶來影響。
三、污染的監測手段
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我國目前對于水質污染檢測手段分為兩種:理化技術和生物技術
化學和物理技術:對環境樣品中污染物成分及其狀態的分析,目前多采用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
3.1化學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等。其中重量分析法多用于殘渣,降塵,油類,硫酸鹽等的測定。容量分析法廣泛用于水中酸度,堿度,化學需氧量,溶解氧,硫化物,氰化物的測定。
3.2儀器分析法:以物理和物理化學為基礎,包括了光譜分析法,色譜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和流動注射分析法等。
生物技術:采用生物反應監測技術,對水中生物的行為仔細觀察,搜集和整理信息,確保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嚴格的參考依據。其中生物技術又分為以下五種應用。
3.3底棲動物的應用
與其他生物相比較而言,底棲動物的生活史比較長而且體型大,行動能力差,對水體污染物的辨別能力比較強,例如蛻這種生物,通過監測河蛻體內的汞含量就可知道水體是否收到污染,通過河蛻體內汞含量的差異表現,即可知道河蛻與污染源的距離遠近,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3.4原生生物的應用
原生生物分布廣泛,不管是種類方面還是數量上都比較多,原生生物受水中物質比如藻類、菌類等影響的程度較大,使得群落結構發生大的變化。原生生物在進食時,也會加大藻類或者細菌等的繁殖力度,增強了水環境中物質循環的速度,使得有機物的分解速度不斷加快,在水環境監測中,原生生物的作用不容小覷。
3.5藻類生物監測
藻類生活在水中,也是水環境中最早的生產者,不同類型的藻類其對水中各營養物質的需求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由此可根據藻類的類型以及化學成分等,實現對水環境的監測。比如赤潮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就是水中污染物增多,水中的有害物質會隨著水流最終流入到海洋中,在海邊極易發生赤潮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水環境監測中如需使用藻類生物進行監測,藻類生物種類的選擇很關鍵,特別是當水環境中重金屬含量超標時,藻類的生理功能會嚴重下降,其生物代謝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體內細胞色素含量下降,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長此下去會造成藻類細胞發生病變甚至死亡。
3.6兩棲動物的應用
兩棲動物在生物監測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由于兩棲動物的生活史周期的特殊性以及生理學特性,一方面可對水體污染起到實時監測,另一方面也能對陸地污染情況起到一定的監測。青蛙是水環境監測中使用率較高的一種兩棲動物,青蛙的皮膚具有良好的滲透性,一旦水體受到污染,可宜接從青蛙的皮膚表面顯現出來。此外,鍬鮮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動物,鍬鮮是以水中的腐殖質為食,當其食用了污染程度較小的水體生物時,在水中的分布以及進食都會減小,如果食用了污染程度大的水體生物,則進食量會急劇下降,水中分布的數量也會減少,可更好的起到監測水體的效果。但由于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究還比較淺顯,在水環境監測中兩棲動物的應用還比較少,后期仍需開展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兩棲動物的應用率。
3.7魚類生物的應用
水環境污染監測中,卿魚是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魚類,這種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而且在水中的分布面比較廣泛。當水中污染物比如二氯苯酚含量過高時,卿魚肝臟的抗氧化系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通過這些現象可實現對水環境的動態監測,為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斑馬魚的基因特征與人類基因特征相似,以其為指示物進行的水域環境監測結果,大多數情況也適用于人類。研究人員在重金屬對斑馬魚生存影響上的研究工作,一般會使用半靜態法,采用Cd、Cu等重金屬離子,這是因為斑馬魚體內所含有的CAT(氧化氫酶)活性與以上重金屬濃度有很大關系,通過對斑馬魚監測可以掌握水域重金屬污染情況 [3]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采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有可能帶來的污染的監測,合理運用監測技術,對現有的監測方法進行改進和優化,提高水污染監測質量。要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保證水資源的質量符合國家的要求,滿足當地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要提高人們對水污染的重視,嚴格保障監測質量,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心思想!
參考文獻:
[1]彭虹,張旭 .水質監測與分析[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2
[2]李鐵峰.環境地質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馬云霞,王偉,魏杰.生物監測在水環境污染監測中的現狀與展望[J],學與信息化,2019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S202110379183);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2110379012);宿州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編號:KYLXYBXM21- 129)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