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航 桑百川 陳藝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居住區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其環境設計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創造一個優美、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人們走出幾十平方米的作戰空間,是每個規劃者都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居住區的環境設計不僅限于自然環境設計,還融入人文文化研究領域,形成一個能夠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的新型居住區。
關鍵詞:居住區;環境設計;小區;舒適度
1、居住區的設計特點
居住區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于規劃設計之中。無論大小,住宅區都是一個協調的花園。因此,其建筑風格、綠化、素描、裝飾色彩等因素應協調統一,形成審美整體效果。住宅區的設計不同于過去的傳統園林設計。無論傳統花園有多大,通常在同一時間只有一個所有者。因此,傳統園林的特點相對不同,很容易形成統一的整體風格。居住區有許多業主有不同的審美觀。雖然設計和施工通常由單位完成,但也需要整合不同的意見。此外,居住區內的建筑遠遠多于傳統園林,因此更難形成完整的風格。然而,如果一個居住區的居住環境失去了整體影響控制,無論設計有多美,建筑和元素之間可能只有少數審美碎片,難以形成整體社區的概念。功能性。住宅區有很多業主,他們的需求也多種多樣。住宅區作為業主居住時間最長的重要場所,有義務滿足業主的各種需求。因此,居住區的環境設計必須是多功能的。首先,作為共享公寓,居住功能是首要條件。其次,娛樂和休閑功能作為居民的主要居住場所至關重要。第三,作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自然美化功能也是一個必要條件。此外,功能分區對于滿足居民文化、通信和隱私需求至關重要。一個多功能的居住區可以包含更深層次的居住內涵,使城市形態更加豐富多彩。由于文化氛圍因素,居住區是一個滿足業主生活需求的空間。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居住區環境設計中的人文元素是實現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小區業主眾多,文化水平和年齡各不相同。因此,居住區的設計應具有豐富的人文元素,以盡可能滿足業主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創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空間和居住環境。
2、居住區環境設計的功能
現代人生活在鋼筋混凝土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情緒長期緊張。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一個可以緩解他們情緒、放松他們思想的地方。作為人類的棲息地,居住區當然必須發揮這一重要作用。優美的風景和舒適的環境可以放松心情,改善心情?;貧w自然的田園風光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和幸福。因此,居住區的環境設計有利于業主改善情緒,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改善人們的溝通行為。景觀形式會影響人們的溝通行為?!斑h親不如近鄰”體現了鄰居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高層建筑時代,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但卻疏遠了鄰里之間的關系,因此,人們彼此不認識已經成為一種尷尬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生活環境中缺乏交流空間和過度的安全感,導致人際關系冷漠。營造良好的社區自然文化環境,邀請業主走出“安全門”,讓業主可以在兒童活動區、老年人活動區、公共活動區等地方交流活動,拉近人際關系,改善人們的溝通行為。
3、居住區環境設計原則
居住區是在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存在的。因此,居住區環境設計的首要原則是以人為本。無論是建筑本身的設計還是草圖的布局,無論是綠化植物的種植還是文化環境的營造,都應該以滿足居民的需求和創造舒適的環境為設計前提,這是居民對社區環境的基本要求。建筑是居住區的核心,是居民居住的主要空間。因此,居住區的環境設計應以主體建筑為中心,從色彩、比例、方向等方面與建筑風格相統一,以人的舒適為前提。任何不符合人們幸福感的建筑作品都是失敗的建筑作品。例如,宜人的住宅空間是一個方形空間,但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為了節省空間,住宅被設計成多邊形,并留出大量銳角空間,這不僅不美觀,而且會引起人們的抑郁心理。用植物優化生活環境。植物在居民區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創建社區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綠色植物的布局。一是利用綠色植物營造舒適的戶外休閑生活空間;其次,我們應該使用綠色植物來創造一個美麗的戶外環境;第三,利用樹木的遮蔭功能營造夏季空間,降低社區的太陽溫度,創造社區小氣候,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噪音污染,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
生活區必須滿足業主不同的休閑、娛樂、運動、友誼等需求,不同的功能空間應該相對完整。充分考慮老年人、兒童、中年人及其他不同年齡人群的需求,做到合理分區,互不干涉。特別是,老年人廣場舞蹈室應與生活空間和其他休閑空間分開,以避免因干擾他人正常休息而引起的沖突和糾紛。根據級別的不同,每個功能空間可分為兩個更大的級別: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趯λ饺丝臻g隱私和機密性的關注,還應考慮安全問題,以避免安全漏洞。每個功能區必須與主樓風格相匹配,并相互協調。此外,居住區的風格和特點還應與其所在城市的風格相匹配,并與公共美學相結合,以避免過于唐突和另類,給居民造成心理不適。
結論
居住區生態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工程。要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基本原則。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審美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舊的單身生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而是傾向于向往和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的居住區。綠化環境是現代社區環境質量的重要標志。居民普遍希望社區綠化率越高越好,綠色植物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情況下,開發貼近人與自然的休閑生活空間,讓居民充分享受自然,不僅是人們的理想,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泉生.試論居住小區的環境設計[J].科技資訊,2006(12):49.
[2]任全偉.小區景觀設計對居住環境的影響[J].山東林業科技,2013(6).
[3]胡艷琳.淺析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J].科技風,2013(11).
[4]柳婕.城市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情感化研究—以武漢香利國庭景觀設計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