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下,最流行的話題是藝術。是什么人玩藝術?什么是藝術?在現在的大環境下,藝術是如何產生的,每一個階層的藝術又是如何的,我們應該用一個什么態度去審視各個階層的藝術?這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去探討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當代藝術;階層;農民藝術
蔡國強,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008北京奧運會的大腳印,還是他那與天同平的天梯。我們對他的定義是什么:玩火的?搞藝術的?玩火的能是搞藝術的?我雖然沒有見過蔡國強本人,但是我看過他很多的影像作品和他的書,在我看來蔡國強是藝術家,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一位與眾不同的藝術家,使人動容的藝術家。
“農民達芬奇”,蔡國強是2010年5月4日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的展覽,表面看來這個展可能又是他的一次“爆炸”展覽。其實不然,這是一個真正對于農民的展覽,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展覽。在人們的定向思維里,飛碟、潛水艇、飛機、航空母艦這些都應該是什么人去發明創造出來的,我是想不到這些龐然大物是可以出自于普通的農民之手。很多人的固有思維就是農民能是藝術家?農民能干的不就是種地,農活等嗎?這種的態度簡直就是荒唐,人各有志,每一個階層的人會有每一個階層的藝術,而且不一定有差距。在我看來藝術家是不分高低貴賤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農民“達芬奇”們是要比我們的創造理念更加豐富,農民無論對于國家還是藝術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的穩定的核心就在于農民和農村,藝術的穩定也在于此,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藝術大國,所以在我看來農民的藝術是寶貴的,直爽的,令人振奮的。這次展覽一共有12名農民藝術家的60多件的創造發明組成,在上海外灘美術館進行展覽,展覽期間正是世博會舉辦之時,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我認為哪個城市不是農民付出辛勤汗水去澆灌的,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藝術優雅的一面,農村包圍城市是我們黨的宗旨,我們就更應該重視農民的藝術。
現在有很多的人認為農民是沒有文化的,沒有藝術審美的,低俗的。其實不然,我有一個親身的經歷,我的家鄉沈陽在沈北新區有一個稻夢空間,在“我和我的家鄉”里可以看見沈騰和馬麗出演的短片就是那片土地,我親身去過這片地,其實就是農民伯伯在地上種稻草,他們用不同顏色的稻草形成了一幅幅不一樣畫,我們不能不說他是藝術品,讓人震驚的藝術品。還有我們的農民畫也是農民真實情感的表現,他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體現了原始、純真、樸素之美。表現形式與方法拙中寓巧、大氣自由,是任何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取代的,是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農民畫產生于鄉村,來自于農民,他的社會意義就在于把藝術引入農村,藝術結合農民的審美,藝術與農民產生互動,體現了藝術的社會價值”。包括象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二人轉這些都是農民的藝術,他們的根基都是鄉村的藝術,都是農民的藝術。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太多的農民藝術家:例如蔡國強,趙本山,李雪健。蔡國強自己說過我的所有作品都來自于我的家鄉,是家鄉的文化和我的經歷幫助我完成了現在的成就,完成的藝術項目多達538個,項目遍布五大洲41個國家和地區。新冠疫情讓本已愈發逆全球化的世界更加隔絕,但蔡國強環游世界的藝術之旅沒有停下。近三年,他依然在意大利、澳大利亞、墨西哥等5個國家舉行了藝術項目。包括羅中立的《父親》,那是一個鄉村老父親的形象,給人一種質樸、慈祥的形象,這也體現出我們中國的形象。在國外也有很多的農民藝術家。米勒出身于農民家庭,1849年,米勒舉家搬到巴黎郊區的巴比松村,這個村莊窮困偏僻。他上午要下地干農活,下午畫畫。手中稍微有一點閑錢,就會換點顏料和畫布從事創作,有時候實在生活艱難,就只能燒一點炭條畫素描,所以畫作也很少超過一米,他最著名的畫作《晚鐘》尺幅也只是半米以內。作為巴比松畫派有名的藝術家,很多藝術家都有著放棄城市,回歸農村的想法,他們對生活在這里的農民的興趣遠大于田園本身。米勒《拾穗者》第一個婦人腰彎得很低,似乎一次又一次重復這個動作,腰酸背痛,因此她的左手按著后背腰部;第二名婦人綁著紅頭巾,右手撿麥穗,左手正把麥穗放進圍裙的口袋中,她們的口袋似乎裝滿了麥穗,顯得有些沉重,這就是很清楚的農民生活的寫照,藝術應該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都是我們農民對于藝術的貢獻和他們真實性。在展覽中我們看見了徐斌創作的《旋翼機一號》,吳玉祿所做的機器人,杜文達的飛碟,熊天華的雙翼飛機,陶相禮自己做的潛水艇,李玉明的霞光一號,吳書仔的木制直升機。這些作品我們不敢相信是有農民藝術家做出來的,他們沒有很多的知識,他們就是肯研究,肯努力去嘗試,這可能會出現很多的錯誤,失敗。但是他們不退縮,不放棄,這也是我們作為學生應該去學習的精神和力量。
在現在我們往往會忽視農民藝術,認為農民的東西不高雅,不美觀,我學過產品設計,我做出的作品往往不是完美的,甚至于根本就不搭,有時候我會考慮放棄,會重新做一個,但是他在某一定的區域他就是美的,合理的。這就是我說的應該在不同的狀態下去看藝術,每一種藝術都會在不斷進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藝術也是一樣,我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能力去統一所有人的想法,我們應該做到的是尊重別人的藝術,因為他們有著我們沒有的經歷和想法,農民藝術家是我們藝術大家庭里應該被接納和尊重的。每一個人都有多元身份,藝術也是,我們應該該他們機會展現自己,給農民“達芬奇”們更多的舞臺。
作者簡介:劉霽銳,1998年出生于遼寧沈陽,研究生現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