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吉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甘肅合作 747000)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全州自然風景優美、歷史文化悠久、文化資源雄厚和民族風情多彩已成為甘南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甘肅省委、省政府在有關旅游業開發和建設中明確提出“旅游興州”發展戰略;甘南以獨特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將推動甘南地區旅游事業的發展,促進傳統旅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方文獻作為地方文化資源的寶庫,要充分認識地方文獻在旅游業開發和發展中關鍵作用,要明確認識開發地方文獻與旅游發展互動關系,因此要加快制定地方文獻資源保護與利用,開發地方文獻資源促進甘南旅游發展趨勢的重要措施。
地方文獻是區域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資料,它全面客觀地反映著本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土人情等各種活動內容。那么區域旅游業的開發和發展就必須依靠豐富的有價值的地方文化資源來實現它的價值;區域旅游資源的開發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區域旅游業發展要依靠區域的歷史文化來注入新鮮血液,只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旅游業才能旺盛生命力;從根本上講就是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它可以通過旅游業來傳播區域歷史文化,并將其轉化為旅游文化產品,服務于旅游業。地方文獻作為區域文化的載體記錄著本區域歷史、文化和經濟等信息資源,這些文化遺產將為區域旅游業發展提供翔實的信息保障。旅游部門要結合地方文獻資源探索新的旅游景點,豐富旅游內容。豐富的地方文獻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它能供應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又能促進區域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和發展,提高本區域的知名度。因此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并將它們整合到旅游文化產業中,使旅游業重活吸引力和生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推波助瀾。
圖1 甘南碌曲則岔石林景區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渡地段,是絲綢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區,甘南自然資源豐厚,就因它獨特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2004年和2005年分別評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區”和“讓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個戶外天堂?!陡誓系孛尽贰陡誓巷L物志》《甘南藏族自治州水利志》《甘南名勝》《洮州廳志》等地方文獻所提供的甘南自然資源如青藏高原上小桂林之稱的則岔石林、靈幻神奇的大力加翠湖、美麗的高原湖泊尕海湖、遼闊無邊的??撇菰⒁绷﹃P風景區、天下黃河第一灣之瑪曲草原、神秘的白石頭崖溶洞以及道家仙境蓮花山等風景名勝,為甘南發展旅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支持。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它是以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交流融合之地,是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線非常重要的一條通道和紐帶。在甘南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發現古人類活動的遺跡。例如考古專家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白石崖溶洞發現距今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這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標志著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歷史由4萬年前推向16萬年前。
圖2 甘南夏河縣發現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
這一發現暗示著這片土地上有古人類活動的蹤跡提供便利歷史線索。在甘南的臨潭、卓尼、舟曲和迭部四縣的洮河及白龍江兩岸發現有新石器和金石并用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以及辛甸、寺洼等文化類型的遺址分布;以及清代河州派兵駐守的重要關口土門關、歷史上漢羌、唐吐蕃時的八角古城、洮州衛城、明代邊墻、羊巴古城遺址、洮陽戎古地牛頭城、噶?伊西達吉遺城、疊州古城遺址、西固城、茨日那毛主席舊居、臨潭新城蘇維埃政府舊址、甘南農牧民起義紀念地—泉灘、卓尼楊土司紀念館、卓尼肋巴佛烈士革命紀念亭等紅色文化圣地;在20世紀考古學家在甘南的卓尼和臨潭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許多屬國寶級珍貴文物如甘南卓尼縣出土的新時期時代的石器如石磨盤、石磨棒、石杵等;在甘南臨潭、迭部兩縣出土的馬家窯文化彩陶罐。這些遠古文明在甘南這塊土地上共建共享,共同創造了古代燦爛文明,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筆。在地方文獻中記載著豐富多彩的甘南民間文化、民俗、藝術、文學等。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朝時期與端硯和歙硯并名的為我國三大名硯之一的卓尼洮硯,甘南唐卡、拉卜楞佛教音樂、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拉卜楞油塑、甘南藏族民歌、甘南鍋莊、甘南南木特、瑪曲藏族民間彈唱等被列入世界級和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3 甘南臨潭出土的齊家石器
此外甘南因獨特的地域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甘南藏族自治州省是有藏、漢、回為居住種族的區域,總人口為 58.2余萬人;各民族在長期相互交融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如甘南各民族在居住、飲食、生產、生活、婚姻、家庭、節日、喪葬、禮儀、禁忌等方面形成特有的民間風俗習慣,如有每年舉辦的全州最大的綜合性旅游節慶活動—香巴拉旅游藝術節、農牧民群眾一年一度的傳統郊游節日—香浪節、臨潭萬人拔河賽(萬人扯繩)、舟曲博峪菜花節、舟曲巴寨朝水節、舟曲松棚燈會、蓮花山花兒會、中國?瑪曲賽馬大會、夏河桑科香巴拉賽馬會等等,這些文化資源為甘南旅游業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具有不可多得的開發利用價值。
甘南地區現存各類宗教寺院300多座,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的拉卜楞寺、米拉日吧佛閣、郎木寺等歷史文物。在甘南歷史發展過程出現一代代傳奇人物為甘南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有唐朝時期今迭部一帶的首領拓跋赤辭率領建起的西夏王朝;在宋朝時期吐蕃后裔唃廝啰崛起于今夏河縣境內,在甘青地區間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權;在明朝初期,臨潭籍的斑丹嘉措,是為名望藏區的學者,他與當時藏傳佛教各教派均有聯系,曾被永樂皇帝召見并留居京城,為推進明廷的民族政策頗多建樹,被列為促進藏漢民族友好的“洮岷三杰”之首。在清代夏河籍宗教學者阿旺宗智因在夏河創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名寺之一拉卜楞寺而被尊為第一嘉木樣活佛。另外在清代甘南地區就有佛學造詣高深者十余人,他們曾分別登上了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金座(噶丹赤巴),其中卓尼籍的阿旺楚乘等3人曾任噶廈政府的攝政。有以詩名顯于世的貢唐丹貝仲美;有以創立安多藏戲而享盛名的瑯倉?嘎布藏勒赫喜嘉措以及《安多政教史》一書而享譽域內的智貢巴?貢曲丹巴饒杰等等。此外卓尼土司楊復興,他是安多藏區卓尼的第二十代土司,也是中國封建土司制下的最后一代土司,卓尼因二十代土司的榮辱興衰和漢藏文化之豐富隱藏而享譽整個藏區和內地,又以卓尼版大藏經《甘、丹》的品位之高將卓尼和楊土司推上東洋、美利堅、英吉利、德意志、列寧格勒等東方學或藏學的學術論壇。原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省副省長黃正清曾率領甘南草原上的人同反動的馬家軍進行了殊死搏斗,拯救了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甘南人民。這一列列歷史文化資源只有通過地方文獻資源的挖掘和整理中得以給人們證實。地方文獻資源作為開發旅游業基石,它如實反映了本區域有關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物傳記等文化內涵,因此要深入挖掘、考證、整理具有史料價值的地方文獻為區域旅游文化產品注入新的內涵;如反映甘南全貌的《甘南州志》《甘南州年鑒》《甘南文史資料》《清代藏事輯要》及甘南各縣、市史志等地方文獻。
圖4 甘南夏河八角古城
民族地區圖書館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繁榮是它所肩負的重任,因此要圍繞甘南旅游業的發展,重點加強地方文獻的收集、考證、整理,建立完整的甘南地方文獻收藏體系。作為民族地區圖書館要根據地方文獻的收藏現狀進行摸底調查,對重要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信息進行摸底調查;另外還需要深入民間做好社會調研工作,加快對還未列入國家文化遺產的地方相關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收集,同時也要收集政府機關單位所編纂的地方史志、文史資料等相關資源的收集,開拓地方文獻的收集渠道,建立專業隊伍組織開展地方文獻的二次開發和利用;地方文獻資源不管是什么載體形式、文種、內容均需要加以收集,特別是對流傳在民間的瀕臨失傳的口傳文本更應積極搶救整理、申報,同時對地方文獻相關的電子版文獻也應收集歸類,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收藏體系,為區域旅游發展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源保障。
地方文獻是區域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文化產物,是區域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因此,作為民族地區圖書館,全方位挖掘收集、開發地方文獻,并將收集到的地方文獻得到科學有效的管理和保護措施;并且要建立專門的收藏機構和專業的管理者,將地方文獻資源規范化收集、保存、整理,形成特有的藏書體系,從而能夠為滿足區域旅游文化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地方文獻資源通過多方面、多角度記載著區域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是查閱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的工具;民族地區圖書館要充分挖掘和開發有價值的,具有地域性、史料性、多樣性、系統性的地方文獻資源;通過旅游部門使這些優秀的地域文化轉化為區域旅游文化產品,使更多的游客通過這一窗口來了解本區域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此外應充分利用媒介積極宣傳,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推動區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總之,開發和利用地方文獻是區域旅游業開發和發展的基礎保障,也是地方文獻價值的重要體現。作為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必須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區域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扶持地方旅游業發展中,應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民族地區圖書館在支持和參與區域旅游業開發的同時,又能豐富自身的館藏內容,立足特色館藏的建設,助力甘南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打造甘南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