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期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商用車(客車部分)生產企業報送的數據分析,2021年,客車市場總體表現好于上年。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國內疫情多次反復,居民生活對線上購物的依賴度提升,在短期內促進了電子商務、城市物流的發展;釋放的民生物資、醫療物資配送需求,拉動輕客自備車、廂式VAN銷量增長,加上醫療救護車銷量持續保持高位,因此,輕型客車表現明顯好于大市。
另一方面,大中客車市場在上半年也曾出現一定回暖。主要原因是國內疫情的復發被控制在小范圍之內,疫情期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居民對長途出行與旅游的熱情增長;同時,企業單位運營生產回歸正軌,加上排放標準升級到國VI階段的刺激,長途客車、旅游客車、團體通勤客車銷量增長。
然而,經過數年的調整,新能源客車進入“低補貼”時代,新能源公交市場銷量下滑,減緩了整個大中客市場的增勢。總體而言,2021年客車市場大致呈現以下特點:
客車銷量逆勢增長,輕型客車表現最為出色
2021年,客車銷售49.23萬輛,同比增長12.66%,產銷率為99.29%,略高于上年。
從客車全年月度銷量同比變化情況來看,與上年形成對照,上半年各月銷量同比總體呈明顯增長,7月后增速有所回落,9月后同比結束增長有所下降,11月后降幅明顯擴大。具體情況見圖1。
在客車主要品種中,大型客車依然呈兩位數較快下降,但降幅比上年有所收窄,共銷售4.67萬輛,同比下降19.47%,降幅比上年收窄3.87百分點;中型客車呈小幅下降,共銷售4.13萬輛,同比下降7.89%,降幅比上年收窄24.15百分點;輕型客車增速比上年明顯提升,共銷售40.43萬輛,同比增長20.98%,增速比上年提升14.48百分點。從3大類車型月度銷量同比增長情況來看,1-8月輕型客車總體保持快速增長,9月起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但降幅明顯低于大型和中型客車。2021年,大型、中型和輕型客車產銷率分別為98.69%、99.32%和99.35%,其中輕型客車產銷率略高于上年,大型和中型客車均低于上年。具體數據見圖2。
2021年,從按燃料細分品種銷售情況來看,柴油和汽油等傳統燃料客車總體表現均好于上年,分別銷售31.39萬輛和9.40萬輛,同比增長15.43%和12.34%,占客車銷售總量的63.76%和19.09%;天然氣客車依然呈較快下降,共銷售0.14萬輛,同比下降31.46%。
新能源客車結束上年下降趨勢,略有增長,共銷售8.30萬輛,同比增長5.02%,占客車銷售總量的16.86%,低于上年1.23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客車銷售8萬輛,同比增長8.04%;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銷售0.21萬輛,同比下降47.90%,降幅比上年擴大19.84百分點。燃料電池客車降幅有所收窄,共銷售895輛,同比下降5.49%,降幅比上年收窄36.14百分點。具體情況見圖3。
國內6大地區銷量同比均呈較快增長
2021年,國內6大地區客車市場表現均明顯好于上年,除西南外,其他地區銷量同比均呈兩位數較快增長。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依然位居第一,共銷售18.43萬輛,同比增長20.95%,增速高于上年5.62百分點;中南地區占有率位居第2,銷量結束上年下降趨勢,呈快速增長,共銷售8.93萬輛,同比增長23.18%;華北地區居于第3,共銷售5.85萬輛,同比增長24.15%,同樣結束了上年下降趨勢;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分列4至6位,分別銷售4.62萬輛、2.43萬輛、1.9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47%、19.06%和31.20%。
另據中汽協會對客車分車型主要細分品種市場統計分析,城市和旅游客車銷量呈小幅下降,分別達到8.75萬輛和0.55萬輛,同比下降4.92%和3.04%,降幅比上年分別收窄8.12百分點和4.79百分點。長途客車、專用客車和校車市場表現較為出色,分別銷售5.23萬輛、5.24萬輛和0.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73%、63.19%和18.95%,與上年相比,校車增速明顯提升,長途客車和校車均結束下降。具體情況見圖4和圖5。
行業骨干企業市場表現依然突出
2021年,行業內骨干企業依然保持較高市場占有率,其中客車銷量排名位居前10位的企業依次是:江鈴股份、上汽大通、長安汽車、北汽福田、宇通客車、南京依維柯、金龍聯合、廈門金旅、東風公司和華晨雷諾,分別銷售9.98萬輛、8.07萬輛、5.59萬輛、4.60萬輛、4.18萬輛、3.34萬輛、2.11萬輛、2.01萬輛、1.65萬輛和1.17萬輛。與上年相比,上述10家企業銷量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東風公司增速最為明顯。2021年,上述10家企業共銷售42.70萬輛,占客車銷售總量的86.74%。具體情況見圖6。
客車出口比上年明顯增長
2021年,客車出口呈現較快增長,出口數量達到4.99萬輛,同比增長21.49%,客車出口總量占銷量的比重為10.14%,比上年提升0.74個百分點。從全年客車月度出口量同比增長變化情況來看,1月和4月出口量呈較快趨勢下降,其他各月均呈增長,其中2月、6月、7月、9月和11月出口同比增長均超過60%,表現更為突出。
在客車出口主要品種中,大型客車出口量有所下降,共出口1.02萬輛,同比下降16.52%,降幅比上年收窄15.58百分點;中型客車和輕型客車出口量均呈快速增長,分別達到0.50萬輛和3.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0.81%和33.89%。
2021年客車出口總體表現較好,主要歸結于以下3個因素:一是中國品牌客車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持續提升。近幾年,中國品牌汽車在外觀、質量、智能網聯配置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相比合資品牌的產品并不遜色,某些先進配置甚至超越了合資產品。而且我們出口產品的價格也不低于外資品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品牌汽車產品競爭力增強,在競爭中提升了中國品牌海外市場的份額。
二是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投資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目前客車企業海外發展模式已經從原來的貿易模式、部分KD模式為主發展成為直接投資模式。如宇通直接投資的工廠已經開始在境外量產,并逐漸提升了產銷量。這對于企業支撐自身品牌海外銷售,以及促進未來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中國品牌汽車開始注重打造自己的海外品牌。本地化生產和營銷,有利于中國汽車品牌的形象建立,有利于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海外知名度、美譽度。這是中國汽車走向海外,建立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其中表現較好的如宇通、比亞迪、“3條金龍”等品牌在2021年海外市場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獲,更為今后客車企業出口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具體情況見圖7。
雖然客車是汽車市場的“小眾”車型,但在行業內骨干企業多年來精耕細作下,產品質量及口碑不斷提升,民族客車品牌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當前,我國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客車研制開發和生產體系,產品線已經覆蓋大、中、輕以及專用車等各個細分領域。同時,我國客車制造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無論是造型還是功能及質量,中國制造的客車產品都完全適應國內市場需求,并以經濟、適用的特點批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未來以“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為主導的技術變革不斷加劇,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客車行業加快提升技術水平。因而,盡管目前新能源客車市場表現還弱于大市,但也僅僅是市場爆發前的調整期,相信隨著產品線不斷豐富,制造成本持續下降,客車行業也終將走出“低補貼”時代的陰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