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明,許 歡,袁曉彤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公共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13)



圖1 G1


圖2 G2
求圖的最小頂點覆蓋被稱為頂點覆蓋問題(vertex cover problem,VCP),VCP是理論計算機科學和離散數學中一個經典NP完全問題,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Konig的經典結果[1].1972年KARP[2]證明了VCP對于一般圖是NP完全的.求圖的最小邊覆蓋被稱為邊覆蓋問題,該問題是由RABIN[3]首先提出的.邊覆蓋在交通相位問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應用于網絡分析.到目前為止,只有Mangoldt圖得到了最小邊覆蓋[4].

不失一般性,將化學分子結構看成一個圖,其頂點對應于化合物的原子,邊對應于隱藏于化合物中的化學鍵,稱之為化學圖.多數情況下,化學圖的頂點度都小于或等于4.化學圖論是數學化學的一個分支,化學圖論模型已被廣泛應用于預測化合物的性質[5].在過去幾十年里,學者們對化合物凱庫勒結構的研究積累了許多成果[6-7].
有凱庫勒結構的化學分子,相當于含有完美匹配的化學圖[8].若一個圖含有完美匹配,則稱它為凱庫勒圖.從圖論觀點看,凱庫勒圖是一個有趣問題,如果不分析覆蓋數,這個問題將是未知的.部分學者對凱庫勒結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7-8],但尚沒有將覆蓋數與凱庫勒結構聯系在一起的研究.在化學圖中,使覆蓋問題有意義的,是它與凱庫勒結構的緊密聯系.因此,本文將討論圖的覆蓋問題,并用覆蓋數刻畫感興趣的化學圖,通過計算一些特殊圖的點覆蓋數和邊覆蓋數,來刻畫覆蓋數和凱庫勒結構的相關性.
定理1.1 設G=(V,E)是二部圖,則圖G是一個凱庫勒圖?β(G)=β′(G).
證明 “?”假設圖G是一個凱庫勒圖.


“?”假設β(G)=β′(G).

近似完美匹配,是指圖中存在只剩下一個頂點未被包含的最大匹配.若對于圖中每個頂點都有一個近似完美匹配,則稱該圖為因子臨界圖.也就是說,如果去掉因子臨界圖中的任何一個頂點,它就變成了凱庫勒圖.



















如圖3所示,把頂部梯狀圖記為TLn,n≥0,它們有頂端a和基對b1,b2,與頂端a相鄰的兩條邊稱為圖的頂部,連接基對的邊稱為圖的底部,由底部向下添加梯級(2個頂點、3條邊)構成梯形圖.
例如,TL0(即完全圖K3)可指定其任一個頂點為頂端,其余兩個頂點為基對;又如,TL1(類似于房屋圖)是一個含有5個頂點和6條邊的簡單圖.一般地,任一頂部梯狀圖TLn,n≥0,都有2n+3個頂點和3(n+1)條邊.這類圖包含近似完美匹配,即頂部梯狀圖都是因子臨界圖.

(a)TL0 (b)TL1 (c)TLn圖3 頂部梯狀圖
定理3.1 若G是一個頂部梯狀圖TLn,則β(G)=n+2,n≥0.
證明 用數學歸納法,
當n=0時,G為TL0是K3,此時,β(G)=β(TL0)=2=0+2;
當n=1時,G為TL1是房屋圖,此時,β(G)=β(TL1)=3=1+2;
假設當n=k時,結論成立,即有β(TLk)=k+2,下面證明n=k+1的情況.
由頂部梯狀圖的構造易知,TLk+1是在TLk基礎上增加了2個新頂點和3條新邊.顯然,只要在TLk的覆蓋里添加1個新頂點即可得TLk+1的一個覆蓋.則有β(TLk+1)=β(TLk)+1.從而β(TLk+1)=k+3=(k+1)+2.
因此,對于所有的n≥0,都有β(G)=B(TLn)=n+2.
定理3.2 若G是一個頂部梯狀圖TLn,則對于所有的n≥0,都有β′(G)=β(G).
證明 設G(V,E)是一個頂部梯狀圖TLn.


設TLn1和TLn2是兩個頂部梯狀圖(兩邊的梯級數即梯形圖的尺寸分別為n1和n2),連接TLn1和TLn2的兩個頂端點構成邊(稱之為橋),產生的新圖記為L(n1,n2). 此類圖含有完美匹配,即為凱庫勒圖.
以L(n1,n2)的橋的兩個頂端點為基對再構造n3個梯級,記為L(n1,n2,n3).易知,這一類圖含有完善匹配.分別連接L(n1,n2)中的TLn1和TLn2兩組基對點構成邊(稱之為懸掛邊),這樣產生的新圖記為L(n1,n2,M).
不失一般性,在頂部梯狀圖的頂端和基部分別構造橋和懸掛邊,產生的圖(圖4)記為L(n1,n2,n3,M),稱為廣義梯形圖.

圖4 L(n1,n2,n3,M)
定理4.1 設G=L(n1,n2,n3,M),則對于任意的n1≥0,n2≥0和n3≥0,都有β(G)=n1+n2+n3+4.
證明 分情況討論,
(1)若n1=n2=n3=0(圖5),圖G中含有2個三角形、2個懸掛邊和1個橋,則需要從每個三角形中各選擇2個頂點來覆蓋圖中的9條邊.此時,β(G)=2+2=4.

圖5 L(0,0,0,M)
(2)若n1=n2=0,n3≠0(圖6),則需要n3個頂點覆蓋尺寸為n3的梯形圖,需要4個頂點覆蓋2個三角形、2個懸掛邊和1個橋.此時,β(G)=n3+4.

圖6 L(0,0,n3,M)
(3)若n1=n2≠0,n3≠0,則分別需要n1,n2和n3個頂點覆蓋圖G中3個梯級.同時,圖G中含有2個三角形、2個懸掛邊和1個橋,需要4個頂點來覆蓋.此時,β(G)=n1+n2+n3+4.
(4)若n1≠n2≠0,n3≠0,當n1
定理4.2 設G=L(n1,n2,n3,M),則對于任意的n1≥0,n2≥0和n3≥0,都有β′(G)=n1+n2+n3+3.

因為G=L(n1,n2,n3,M)含有完美匹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