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蘭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時溝通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溝通能夠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夠更加和諧地處理人際關系。針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而言,班主任是管理者,但是想要能夠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那么班主任就一定要重視應用溝通藝術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將針對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發展,其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對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運用靈活的語言,將溝通藝術合理、有效地運用到管理工作中,以此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進而大幅度提高班級管理效果。由此能夠看出,針對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十分重要。
一、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能夠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合理運用溝通藝術能夠進一步加強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得以優化,使學生能夠從心里更加信服教師,以此實現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良好相處。而在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基之上,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還是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日常溝通、交流,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
在進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溝通藝術,那么則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各方面差異,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狀態等,然后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由此能夠看出溝通藝術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而這種情況下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改革所提出的教學要求。
二、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進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非常容易受到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在判斷事情的過程中出現偏差,而這種情況無論是對開展管理工作人員,還是學生與班主任之間良好和諧關系的構建而言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建立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和諧、有效的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在此基礎上更加充分以及有效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做到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互結合,進一步提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認真傾聽學生心里想法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不要打斷學生的表達,否則會導致學生失去表達信心。值得班主任注意的是,小學生具備非常強的自尊心,學生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才能夠對班主任表達心里的想法,因此,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保持只有學生與班主任兩人。管理工作的開展面對的是所有學生,因此,教師應重視開展全體管理工作,傾聽全體學生的想法。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相關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表達,表達出自己對班級管理的想法,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根據合理的想法加以改進,以此能夠進一步優化班級管理工作。
(二)站在換位思考角度進行溝通,增加師生溝通的有效性
小學生正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身心發展不夠成熟,所以,小學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僅如此,小學生本身的溝通能力也沒有獲得完善的發展,故而學生不能較好地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受各項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負面情緒。為了能夠增強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有效性,班主任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班主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看待問題,能夠更加充分了解學生,明白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說,以此與學生進行溝通能夠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還能夠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實現換位思考,班主任就需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如自尊心強、富有童趣童真、充滿想象力、活潑好動、理解能力較弱等,與此同時還要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如不愛表達、善于表達、性格安靜或調皮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有效實現換位思考,才能夠真正保證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有效性。
(三)充分重視情感溝通,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管理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主觀感情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服從性以及意志,這種情況也就意味著,在進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重視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在此基礎上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班主任管理工作當中,進而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例如,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不是批評或懲罰,而是應該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此過程中還要保證態度和藹,進而引導學生表達出真實的想法,并詢問學生為什么會這么做,為什么出現這樣的錯誤,根據學生的回答開展引導教育。為了避免出現學生排斥班主任的現象,班主任還可以為學生舉例,將學生的錯誤換一個角度表達出來,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此同時,還可以運用較為幽默的語言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最后,教師還應表達出自己對學生的期待,以此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不斷向前,以此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班主任開展的管理工作中。
(四)堅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
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在公平、公正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工作,這種情況下才能夠使學生更加信服,才能取得良好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具體而言,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無論是在成績方面,還是在性格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班主任不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差別對待,應當對每一名學生一視同仁。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綜合考慮事情,不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產生片面認識,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上進行判斷,同時能夠從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以此才能夠保證班級管理工作的公平與公正,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營造出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
(五)做到真心關愛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管理意識
班主任只有真心關愛學生,才能夠保證班級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不能分清對錯,明辨是非,因此,犯錯是小學生常常發生的問題,班主任一定要明確這一點,正確對待學生的犯錯現象,進而樹立正確的學生管理意識,為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應注重可以嚴肅但是不能夠過于嚴肅,可以寬容但不能過于寬容。真心對待關愛學生不僅僅體現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更應關注學生的學校生活,從方方面面關愛學生才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因此,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應積極融入學生當中,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詢問并及時引導。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應當做到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溝通、交流,只有這樣的溝通才是最為真誠的交流,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拉近學生與班主任心的距離。當然,在關愛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充分把握自己的基本原則,可以關愛學生,但是不能溺愛學生,溺愛往往是導致學生出現問題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尊重學生但是卻不能夠放任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身心獲得更好、更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