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翀 焦偉偉




摘 要:本文采用2006—2018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基于地區制度環境這一研究視角,以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為基礎,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同時也對地區制度環境在其中可能起到的調節效應進行了論證和檢驗。研究發現,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能夠產生明顯的提升作用;地區制度環境對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具有正向調節效應。具體來說,地區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均可以正向調節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作用,即在制度環境較優的地區,其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更強。本文以地區制度環境為切入點深入研究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作用,研究結論能夠為加速中國的風險投資規制化進程、改善地區制度環境及推動區域創新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撐。
關鍵詞:風險投資;地區制度環境;區域創新績效;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知識產權保護程度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2)04-0075-08
一、問題的提出
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是實現國家經濟發展[1]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是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驅動力。風險投資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以來,通過為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提供資金成為快速成長的助推力。而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進程中,高新技術企業無疑是國家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效率和增加創新產出的關鍵驅動力。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注資在保障企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風險投資通過將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完美結合,為保證創新投入和保障創新產出提供支撐,為創新投入能夠成功地轉化為創新產出提供關鍵性的人力、資金和技術支持,這也能進一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升國家經濟效益[2]。
中外學術界基于現有研究尚未對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間的關系達成一致意見。一部分學者基于個人或團隊的研究指出,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可以產生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一部分學者則認為,風險投資并不一定有利于區域創新效率的改進;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兩者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倒U型趨勢。例如,董靜等[3]以風險投資管理創業企業的基本手段為切入點,開創性地探討不同風險投資管理模式對于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風險投資的增值服務類管理能夠顯著正向作用于創業活動,而監督控制類管理的作用效應并不顯著。溫軍和馮根福[4]通過“增值”“攫取”權衡的新研究視角,從理論推導和計量檢驗兩方面分析了風險投資對于創新行為的影響效應,經驗證最終得出了中國的風險投資在宏觀層面上降低了創新活動水平的結論。Pahnke等[5]以風險投資中合作雙方的早期關系為切入點,發展了以“競爭信息泄露”概念為主的缺陷型研究內容,指出風險投資會以類似大型中介的形式去連接諸多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企業間的互相競爭會提升對于風險投資的防備心理,導致后續合作關系的惡化和創新能力的下降。Cumming和Johan[6]以文獻綜述的形式對以往有關風險投資的分析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提煉,發現風險投資過程中的戰略目標沖突和利益分配問題將嚴重阻礙創新能力的提升,投資方的過度控制和監管會導致融資方對自身處境的擔憂而進一步抑制創新績效。Pahnke等[7]以美國微創手術設備行業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相結合的方式論證風險投資對創新效果和質量的影響,研究發現,風險投資類型和風險投資階段對于創新質量的影響巨大,擁有較高地位或者政府背景的風險投資由于自身規制、結構以及實踐的限制將抑制新興產業的創新能力,從而不利于提升區域創新績效。
綜觀以往研究發現,現有從宏觀層面分析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文獻仍有不足:其一,以往文獻多聚焦于探究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的直接效應,且并未得出一致性的結論,尚需進一步探究。其二,尚未考慮到其他情境因素(如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等制度環境變量)可能在“風險投資—創新績效”整個轉化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這可能也是現有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所在。基于此,本文試圖從地區制度環境這一視角切入,以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為基礎,對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并更加細致地探索不同地區制度環境下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的聯系和所存在的差異,從而為理解地區制度環境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關系中所發揮的作用提供理論和實證證據,進而為國家采用創新型發展模式的選擇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撐。
本文可能的貢獻如下:其一,現有關于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這一層面關系的實證研究結論尚不一致,本文以地區制度環境這一視角為切入點,進一步厘清了風險投資如何影響區域創新績效這一關鍵問題,為區域創新拓展了新的研究視角。其二,目前關于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的分析多聚焦于兩者之間的直接關系,本文將情境變量地區制度環境引入到實證分析中,探究其可能存在的調節效應,擴大了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效應機理的邊界范圍。其三,本文基于地區制度環境的視角,系統論證了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對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應,擴展了地區制度環境研究的宏觀層面。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
風險投資作為一種靈活的融資形式,能夠將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結合在一起,在為企業創新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也會提供增值服務和監督控制,進而達到提高被投企業創新水平的效果并最終實現帶動地區創新水平、創新效率和創新產出提升的目標[2]。社會網絡理論指出,風險投資機構憑借多年積累的資源、網絡和能力能夠為被投企業提供較多的經營資源,幫助其構建自身良好的競爭態勢,進而提高被投企業的創新水平和效率[8-9],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產生推動作用。首先,風險投資能夠為該區域創新型研發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從技術萌芽開發時期、技術探索成長時期、技術升級擴張時期一直到技術完善成熟時期,風險投資都能夠在區域技術創新的各個時期很好地起到推動作用,幫助技術順利轉化為產品或者服務。其次,風險投資方通過多年的經營積累,構建起了自身的資源、關系網絡,而創新方則往往伴有新生者劣勢,其通常面臨資源匱乏、外部網絡聯系較少且不穩定和影響力不足等諸多問題[10],而風險投資的注入不但可以為創新方增添相應的資源和網絡關系,而且還能幫助創新方與關聯企業建立聯系,為創新方帶來更多的供應商、銷售商,進而搭建完整的生產鏈,為創新方能夠實現自力更生、自主經營的發展道路貢獻其獨特的力量。再次,風險投資方具有相應的資源稟賦和行業專長,能夠為創新方提供行業經驗和管理咨詢,亦可向創新方推薦高級管理人員,為創新方的經營管理提供更加專業的增值服務,進而幫助創新方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11],加速技術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進程。最后,創新活動不可避免地具備一定程度的風險特質和不確定性,而創新活動主體往往難以長期承擔創新性技術研發進程中的全部風險,此時風險投資介入其中能夠對該區域創新研發進程中的風險進行分化和承擔,起到為創新方減壓的效果。如此可以幫助被投資方更好地將智力資本投入到技術研發活動中,從而提高技術創新的研發成果轉化效率,提升整個區域創新績效。基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1: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具有促進作用。
(二)地區制度環境的調節效應
新制度經濟學指出,影響技術進步和創新行為的關鍵性要素之一是制度環境[12]。良好的制度環境意味著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氛圍,這是風險投資發揮創新增值作用的基礎和保障,這能夠為被投資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供可能,保障被投企業的創新收益。此外,良好的制度環境能夠提升創新要素的配置效率,進而保障企業的創新收益,此時企業的創新意愿和創新熱情得以提高,創新效益能夠達到使各方滿意的水平[13],創新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新產品銷售收益可以產生集群效應,從而能夠對區城創新績效帶來進一步的助推效應。地區制度環境對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應可以從以下研究層面得到相應的解釋:首先,在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管理者能夠在更加公平有序的環境下開展相應的經營活動,較高的市場化程度意味著具有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能夠使得風險投資機構更加高效地管理被投方,更好地為被投方提供相應的資本、資源網絡和創新事宜咨詢等諸多層面的優質服務,在提升創新方產出效益的同時進一步達到帶動區域創新績效提高的目的。其次,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更有可能會引入大量的外資企業,這會導致該地區的市場競爭程度較之前得到提高。本土企業在這種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下會加快新產品的研發,進行工藝流程創新,提升企業創新績效,進而帶動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最后,在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較高的地區,技術研發溢出損失得以減少,技術成果未來產生的高額利潤也能夠得以保障[14]。一方面,保護知識產權有助于減少侵權活動,幫助研發企業保護自身的技術進步收益和創新產出效益,進而提升該地區整體創新型研發投入意愿;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更容易與外商合作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并建立起新型開發合作關系。這有利于當地企業了解到更多的新工藝和新產品,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工藝流程,加速當地技術研發的進度,從而實現技術升級和區域創新績效的擴散效應,最終完成促進投資區域創新績效穩步提升的目標。基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2a:地區市場化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
H2b: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
H2c:地區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
基于前文的分析與假設的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和數據來源
本文在進行數據收集之前先選擇中國31個省份(不包含港澳臺地區)2006—2018年的觀測數據作為最初始的研究樣本。接著對數據進行嚴格的篩選以保證本文的信效度,具體篩選標準如下:剔除指標統計不完善的地區(西藏自治區);鑒于異常值會影響估計結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主要研究結論,本文將涉及到的關鍵變量依照1%的水平進行Winsorize縮尾處理。通過以上步驟的篩選,最終得到中國30個省份共計390條有效觀測樣本。文中所涉及的關鍵變量的觀測數據均由EPS、Wind數據庫以及《中國統計年鑒》等相關的資源庫采集所得,利用Excel整理和Stata16.0軟件完成進一步的數據分析。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區域創新績效(PATENT)
以往關于創新績效的測量方法大致包括創新產出類測量法、創新投入類測量法以及創新效率測量法三種。其中,創新產出類測量法主要是應用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新產品銷售收入等能夠表征產出的關聯數據來對創新績效進行測度。創新投入類測量法一般來說大多囊括R&D費用支出和R&D科研工作者投入等相關衡量標準。而創新效率測量法主要采用DEA方法進行測量。事實上,一個地區創新投入所產生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該地區是否有較高的創新績效[15],研究成果中專利又最能反映該地區的經濟價值,Rorer和Hewitt-Dundas[16]、Franco等[17]與Koo[18]采用專利數據作為區域創新績效的測量指標。考慮到各地區關于專利申請等諸多關聯法律法規的一致程度較高,能夠為不同區域專利數據的比較奠定基礎,增強其間的可比性。故而,本文將地區專利申請量(PATENT)作為區域創新績效的測量指標,為避免異方差問題對其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
2.解釋變量:風險投資(VC)
以往關于風險投資的測量指標主要包括風險投資額、風險投資案例數和風險投資項目數三種[2-3],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和連續性,本文在基準回歸中應用各地區風險投資額的自然對數作為測度風險投資的指標,并在后續的穩健性檢驗中采用地區發生的風險投資案例數(VCCASE)作為風險投資的替代變量。
3.調節變量:地區制度環境
地區制度環境主要借鑒洪俊杰和石麗靜[13]與李夢雅和嚴太華[19]的研究,采用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三個指標進行衡量。關于市場化程度(MARKET)的測度方式主要借鑒學術界中大多數學者的做法,采用市場化指數作為衡量的依據和標準。對外開放程度(OPEN)借鑒衣長軍等[20]的做法,用各地區進出口總額占當地GDP的比重來進行測量。知識產權保護程度(IPP)的測度方式較多,本文主要借鑒李莉等[21]與李夢雅和嚴太華[19]的研究,用各地區技術合同成交額與當地GDP的比重來測量。
4.控制變量(C)
本文通過借鑒以往的文獻設置如下控制變量:政府支持(GOV),借鑒Paik等[22]的研究,采用財政收入與地區GDP的比重來衡量。已有的研究表明,政府支持會對區域創新績效產生促進或者抑制的作用,由于政府財政支持是影響區域創新績效的重要手段,勢必會對區域創新環境產生影響,可能降低信息不對稱性、降低交易成本,也可能由于缺乏高效的監督評價機制,導致政府支持區域創新的實踐效果不佳,甚至產生負面作用,這都表明政府支持會影響區域創新績效[22]。區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RCPI),主要借鑒楊若愚[23]的研究,采用各省CPI指數除以100進行度量,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現有的研究表明,區域CPI可能會通過對市場規模的影響進而對區域創新績效產生影響[24-25]。產業結構(IND),主要借鑒以往研究的做法,采用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三大產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來測度。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有助于提高區域創新績效,一方面產業結構完善的地區勞動力市場、服務以及基礎設施都較為專業,另一方面產業結構的優化意味著知識溢出,知識溢出能夠推動區域技術創新,提升區域創新績效。人力資本水平(EDU),主要借鑒相關研究采用賦權的方式進行度量,本文采用小學畢業生人數占六歲及以上人數的百分比×6、初中畢業生人數占六歲及以上人數的百分比×9、高中畢業生人數占六歲及以上人數的百分比×12與大專及以上畢業生人數占六歲及以上人數的百分比×16之和這一度量方式來進行測度。人力資本水平代表著一個地區高層次教育水平人力資本的比重,人力資本是技術創新過程中關鍵的生產要素[26],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知識溢出效應相應地得到提高,這能夠促進地區技術創新水平并提升地區創新產出。R&D經費投入(RD),主要采用各地區R&D經費支出的自然對數進行測度。研發經費投入的多少能夠對創新產出產生直接影響,研發支出能夠在區域技術創新的各個階段產生促進作用[25],投入研發資金能夠提高區域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提升地區的管理水平,進而影響區域創新效率。區域經濟規模(ECO),借鑒以往的研究主要應用地區GDP的自然對數來進行測度。區域經濟規模較高的地區,能夠對人才和技術產生額外的吸引力,從而對科技創新產生推動作用,影響創新產出。
考慮到風險投資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存在滯后效應,故將除被解釋變量之外的其他關鍵變量均用滯后一期的觀測數據進行衡量。
(三)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H1,探究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是否存在因果聯系,本文構建以下模型:
PATENTit=αi+β1VCi,t-1+∑7j=2βjCi,t-1+μit(1)
其中,i(i=1,2,…,30)表示省份;t(t=2006,2007,…,2018)表示年份;αi表示個體效應;Ci,t-1表示全部控制變量; μit表示隨機擾動項。
為了檢驗H2a、H2b和H2c,探究地區制度環境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兩者關系中的調節效應,本文構建如下模型:
PATENTit=αi+γ1VCi,t-1+γ2MARKETi,t-1
/OPENi,t-1/IPPi,t-1
+γ3VCi,t-1×MARKETi,t-1/OPENi,t-1/IPPi,t-1+∑9j=4γjCi,t-1+μit(2)
PATENTit=αi+δ1VCi,t-1+δ2OPENi,t-1+δ3VCi,t-1×OPENi,t-1+∑8j=3δjCi,t-1+μit(3)
PATENTit=αi+θ1VCit-1+θ2IPPit-1+θ3VCit-1×IPPit-1+∑8j=3θjCi,t-1+μit(4)
如果經過數據檢驗分析發現VC×MARKET這一交互項系數γ3顯著為正,則可以說明市場化程度能夠起到正向調節效應;如果γ3顯著為負,則說明市場化程度能夠起到負向調節效應;如果γ3這一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則表示市場化程度對兩者的關系不存在調節效用。另外兩個調節變量對于主效應的調節效應檢驗方式亦同上。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2006—2018年,30個省份的區域創新績效(PATENT)在4.220—13.078之間波動,同時標準差為1.760,這說明在本文考察的樣本期間內,不同省份之間的創新績效差異較大。風險投資(VC)在0—8.616之間波動,其均值為2.725,標準差為1.789,說明不同省份的風險投資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市場化程度(MARKET)在2.372—25.109之間波動,均值為7.428,標準差為3.799,市場化程度的標準差相比于其他變量來說比較大,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不同省份之間的市場化程度在本文的考察期內呈現出的差異性和不一致性較為明顯。對外開放程度(OPEN)在0.017—4.347之間波動,其均值為0.711,標準差為1.036,這說明中國各省份的對外開放程度并不一致,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知識產權保護程度(IPP)在0—0.160之間波動,均值為0.012,標準差為0.023,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內中國各省份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呈現出一定的不一致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中國不同省份之間的區域創新績效、風險投資以及地區制度環境三個指標在樣本期間內均有較大的差異,這為考察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可能性。
由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知,[相關性分析結果略,留存備索。]風險投資(VC)與區域創新績效(PATENT)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113,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文中的主假設。從控制變量角度看,政府支持(GOV)與區域創新績效(PATENT)、風險投資(VC)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說明在政府財政支持水平高的地區,創新績效較高,風險投資也較高。產業結構(INDUSTRY)與區域創新績效(PATENT)的相關系數為正,但并不顯著,而與風險投資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顯著,這能夠揭示出在產業結構較為完善的區域其風險投資較高。人力資本水平(EDU)、R&D費用支出(RD)和經濟規模(ECO)與區域創新績效(PATENT)和風險投資(VC)的相關性系數均為正且P值小于臨界值,表明在人力資本水平相對高的省份、R&D費用支出相對高的省份或者GDP相對高的省份其創新績效與風險投資也呈現出相對高的趨勢。然而,各個指標間到底呈現何種聯系仍然需要更為細致的實證檢驗。
(二)回歸結果分析
1.模型選擇
本文在展開驗證分析之前首先采用Hausman檢驗方法來判定究竟應該使用固定效應(FE)模型還是使用隨機效應(RE)模型,這主要是考慮研究過程中為保證數據分析能夠如實反映變量間關系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便是準確選擇有效且合適的計量分析模型,由Hausman檢驗結果可知,本文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2.基準回歸分析
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列(1)可知,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系數為0.042,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由此可見,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具有促進作用,H1得以驗證。此外,控制變量區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RCPI)、產業結構(IND)和區域經濟規模(ECO)的回歸系數和預期符號一致,表明區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RCPI)與區域創新績效負相關,產業結構(IND)和區域經濟規模(ECO)與區域創新績效正相關;而政府支持(GOV)、人力資本水平(EDU)和R&D經費投入(RD)與預期影響不一致。其中,政府支持(GOV)的系數為負且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目前尚缺乏高效的監督評價機制,從而導致政府支持區域創新的實踐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產生負面作用;人力資本水平(EDU)的系數為負,主要原因可能是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區域創新績效(PATENT)采用專利申請量進行測度,而人力資本的產出并非以申請專利為唯一指向,人力資本積累過程相對漫長且前期投入較高,可能導致在特定時期出現投入產出不平衡的情形,加之人力資本效應多體現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階段,研發過程所自帶的高風險屬性可以對區域創新績效產生負面影響;R&D經費投入(RD)的系數為負且不顯著,主要原因在于R&D投入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滯后效應,盡管已采用滯后一期R&D經費投入進行回歸,但是R&D投入轉換成產出的效率通常不高且周期較長,所以兩者之間較強的滯后性對檢驗結果產生了影響。
3.調節效應回歸分析
在表2列(2)中引入風險投資與市場化程度的交互項(VC×MARKET)之后,VC×MARKET的回歸系數為0.00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調節變量市場化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H2a得以驗證。在表2列(3)中引入風險投資與對外開放程度的交互項(VC×OPEN)之后,VC×OPEN的回歸系數為0.021,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對外開放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H2b得以驗證。在表2列(4)中引入風險投資與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交互項(VC×IPP),VC×IPP的回歸系數為0.676,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效應,H2c得以驗證。
(三)穩健性檢驗
在研究過程中如果多種穩健性檢驗的結果一致,則能夠說明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檢驗:
1.改變指標測度方法
本文借鑒董靜等[3]的研究,采用風險投資的案例數(VCCASE)衡量風險投資,由穩健性檢驗結果[檢驗結果略,留存備索,下文同。]可知,改變自變量的測度方式之后得到的結論與之前的結論并無顯著性差別,這證明了本文研究的穩健性。
2.縮減樣本數據方法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借鑒卞元超等[24]的做法,剔除自治區的樣本數據再進行實證檢驗,由檢驗結果可知,所得的關鍵性結論與前文的結論亦無顯著差別,進一步證明了本文研究的穩健性。
通過采用以上兩種穩健性檢驗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之后,得到的估計結果與上文的檢驗結果基本趨同且并無顯著性差別,由此足以佐證本研究的結論是可靠的。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地區制度環境的研究視角,以中國30個省份2006—2018年的390個觀測數據為樣本,探討了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并深入分析了地區制度環境在其間可能起到的調節效應,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結論:中國的風險投資能夠提升區域創新績效;此外,在中國情境中,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會受到所在地區制度環境的影響。具體來說某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均能夠正向調節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
(二)政策啟示
本文基于正式制度的視角豐富和拓展了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的相關研究,同時拓展了正式制度環境宏觀層面的研究,為風險投資的發展以及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提供了如下政策啟示:
首先,風險投資對于區域創新績效具有促進作用,政府應當對風險投資在推動區域創新績效時所處的外部融資環境給予保障,同時采取多種優惠政策鼓勵風險投資加入創新領域。此外,為了更加高效地提升中國風險投資對于區域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政府在引導風險投資發展的同時,有必要進一步激發并強化風險投資方的創新結果導向意識,在幫助企業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同時帶動區域創新的快速發展。在風險投資機構為企業成長和地區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本、關鍵的資源、急需的網絡以及相應的附加服務的同時,投資方還需要做到引導企業及地方政府將現有的研發經費和風險資本投入到社會回報率更高和潛在價值更大的創新項目之中,使得風險投資可以表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幫助企業及所在地區開展更具有探索性及突破性的創新活動,提升企業及區域的創新產出水平。其次,本文的結論能夠客觀地證實地區制度環境在風險投資與區域創新績效間的調節效應,良好的地區制度環境能夠強化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正向促進效應。為了進一步有效發揮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政府應采取措施優化各地區制度環境,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場條件來作為風險投資發揮創新增值作用的支撐和保障。一方面,政府應當深化市場化改革,并有效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各地區的市場化水平的增強實施有效的改革對策,借助于市場信號機制逐步提升中國風險投資企業的投資效率和創新企業的創新效率;另一方面,政府應當進一步擴大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為各地區接觸并學習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提供便捷的渠道,這有利于各企業和各地區低成本、低風險地吸收創新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并進行自主創新。此外,學術界和實業界均指出中國關于專利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并且缺乏較強的知識、專利、技術保護等方面的意識[28],本文的觀測數據亦表明此現狀,故而完善中國的專利制度、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是極有必要且極為迫切的工作。通過以上措施能夠逐步完善地區制度環境,減少地區制度環境的差異,增強風險投資對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為有效發揮風險投資對區域創新績效水平的提升作用而構建起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保障機制。最后,政府應當重視風險投資發展的協調性和均衡性,對風險投資的方向、階段及區域進行適當的引導,政府相關部門還應當加強對于中西部地區風險投資活動的扶持和幫助,通過提高該地區的政策優惠力度來提升其對風險投資活動的吸引力,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多吸引外部知識型和創新型人才,通過改善各地區制度環境加強全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對風險投資的吸收和接納程度,從而進一步改善風險投資的地區不均衡性,完成各地區創新績效穩步提升和國家創新能力高水平發展的既定任務,最終實現創新型發展戰略導向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偉,陳多思,王宏偉.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基于研發投入的中介效應和市場化程度的調節效應[J].財經問題研究,2020,(10):30-37.
[2] 張翀,焦偉偉.風險投資與經濟韌性——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研究[J].投資研究,2021,(6):23-39.
[3] 董靜,汪江平,翟海燕,等.服務還是監控:風險投資機構對創業企業的管理——行業專長與不確定性的視角[J].管理世界,2017,(6):82-103+187-188.
[4] 溫軍,馮根福.風險投資與企業創新:“增值”與“攫取”的權衡視角[J].經濟研究,2018,(2):185-199.
[5] Pahnke,E.C.,Mcdonald,R.,Wang,D.,et al.Exposed: Venture Capital,Competitor Ties,and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5,58(5):1334-1360.
[6] Cumming,D.,Johan,S.The Problems With and Promise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7,11(3):357-370.
[7] Pahnke,E.C.,Katila,R.,Eisenhardt,K.M.Who Takes You to the Dance? How Partners' Institutional Logics Influence Innovation in Young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5,60(4):596-633.
[8] Croce,A.,Marti,J.,Murtinu,S.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of European Entrepreneurial Firms:‘Screening’ or ‘Value Added’ Effect?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28(4):489-510.
[9] Dutta,S.,Folta,T.B.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Angel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on Innovation and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6,31(1):39-54.
[10] Hallen,B.L.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Initial Network Positions of New Organizations:From Whom Do Entrepreneurs Receive Invest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8,53(3):685-718.
[11] Tian,X.,Udell,G.F.,Yu,X.Disciplining Delegated Monitors: When Venture Capitalists Fail to Prevent Fraud by Their IPO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6,61(23):526-544.
[12] Li,Y.,Zahra,S.A.Formal Institutions,Culture,and Venture Capital Activity: A Cross-Country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7(1):95-111.
[13] 洪俊杰,石麗靜.自主研發、地區制度差異與企業創新績效——來自371家創新型企業的經驗證據[J].科學學研究,2017,(2):310-320.
[14] 吳超鵬,唐菂.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技術創新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6,(11):125-139.
[15] Engel,D.,Eckl,V.,Rothgang,M.R&D Funding and Private R&D: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Leading-Edge Cluster Competition[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9,44(6):1720-1743.
[16] Roper,S.,Hewitt-Dundas,N.Knowledge Stocks,Knowledge Flow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Matched Patents and Innovation Panel Data[J].Research Policy,2015,44(7):1327-1340.
[17] Franco,C.,Pieri,F.,Venturini,F.Product Market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Efficiency[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6,45(3):299-315.
[18] Koo,H.The Role of Cooperative R&D and Intangible Assets in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R&D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 Sectors[J].Journal of Society of Korea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20,43(1):79-86.
[19] 李夢雅,嚴太華.風險投資、引致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產出——地區制度環境的調節作用[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6):61-69.
[20] 衣長軍,李賽,張吉鵬.制度環境、吸收能力與新興經濟體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門檻檢驗[J].財經研究,2015,(11):4-19.
[21] 李莉,閆斌,顧春霞.知識產權保護、信息不對稱與高科技企業資本結構[J].管理世界,2014,(11):1-9.
[22] Paik,Y.,Kang,S.,Seamans,R.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How the Public Sector Helps the Sharing Economy Create Valu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9,40(4):503-532.
[23] 楊若愚.市場競爭、政府行為與區域創新績效——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6,(12):73-81.
[24] Cao,S.,Feng,F.,Chen,W.,et al.Does Market Competition Promote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20,32(4):429-442.
[25] Tojeiro-Rivero,D.,Moreno,R.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R&D Outsourcing,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t the Firm Level: The Role of the Regional Context[J].Research Policy,2019,48(7):1798-1808.
[26] Grimpe,C.,Kaiser,U.,Sofka,W.Signaling Valuable Human Capital: Advocacy Group Work Experience and Its Effect on Employee Pay in Innovative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9,40(4):685-710.
[28] Ichino,Y.Economic Rationale for National Treatment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When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Innovation Technologies[J].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20,34(4):367-386.
[24] 卞元超,吳利華,白俊紅.財政科技支出競爭是否促進了區域創新績效提升?——基于研發要素流動的視角[J].財政研究,2020,(1):45-58.
Venture capital,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ZHANG Chong1,JIAO Wei-wei2
(1.School of Investme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Liaoning,116025;
2.Th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Dalian,Liaoning,116025)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8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fixed-effect model.Furthermore,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nd tests the possibl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various regions.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has a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Specifically,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degree of openness,and degre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each region can positively moderate the effe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which means tha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venture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tronger in regions with bett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Taking th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s the entry point,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accelerating the regulatory process of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improving the regional system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Key words:venture capital;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leve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責任編輯:劉 艷)
收稿日期:2021-12-2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風險投資規制化與系統環境構建研究”(19ZDA099)
作者簡介:張 翀(1994-),男,河北巨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投資經濟研究。E-mail:272383216@qq.com
焦偉偉(1993-),女,河北邢臺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企業創新管理研究。E-mail:1203255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