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CFG樁加固軟土地基原理,介紹了CFG樁設計參數確定方法,并依托某鐵路軟土路基工程,從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質量檢測等方面研究了CFG樁處治軟土路基的應用技術。工程應用結果表明,CFG樁處治鐵路軟土路基效果良好,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關鍵詞:】鐵路工程;軟土路基;CFG樁;加固機理;工程應用
U213.1+5A581914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網密度逐漸增大,線路穿越淤泥、雜填土、湖岸等軟弱土地區的比重不斷提高[1-2],建設難度也隨之提高,尤其是高速鐵路。軟土工程技術性質差,天然含水率高,承載能力低,固結性差[3-5],若軟土處治不當就立即填筑路堤填料,在鐵路運營階段路基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危害列車運行安全,增加路基養護維修成本。因此,提高軟土地基承載能力是減少路基沉降、保證列車安全舒適運行的重要前提。
隨著軟土路基處治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經驗的積累,針對軟土路基地質條件、承載力及施工環境選擇合適的處治措施是十分關鍵的。鑒于此,本文依托某高速鐵路對CFG樁加固軟土地基開展系統性研究,可為軟土地區高速鐵路地基處治提供建設性意見。
1 CFG樁加固軟土路基
1.1 CFG樁加固軟土路基原理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ementflyashgravel Pile,簡稱“CFG樁”)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石屑或砂經加水充分拌和后形成具有一定膠結強度的樁,較碎石樁剛度有所提高,且與土體間的側向摩阻力大大提高,能顯著解決碎石樁、水泥攪拌樁承載能力低、處理深度淺的問題,在黏性土、粉土等軟弱地基中應用廣泛[6-9]。另外,CFG樁與樁間土、褥墊層共同組成復合地基,可進一步加固路基。其組成形式如圖1所示。當路基受到列車和路基自重產生的垂直荷載時,樁間土和CFG樁因荷載作用產生變形,而CFG樁剛度高,其變形量低于土體變形量,可通過褥墊層抵消樁向上的作用力,且樁間土變形量利用墊層材料進行補充,從而增大樁間土和CFG樁的承載力。
CFG樁復合地基各組成部分作用機理如下:
(1)褥墊層。這是CFG樁復合地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對路基所受的垂直荷載調整分布,均勻傳遞給樁和樁間土,且抵消樁體的反向作用力,改善樁和樁間土的受力狀態。樁體以承擔豎向垂直荷載為主,褥墊層的設置輔助樁間土抵抗水平荷載,減少水平荷載對樁體的影響,避免樁體斷裂,且隨褥墊層厚度增加,樁體承擔豎向荷載比例提高,水平荷載比例降低,而樁間土則相反。
(2)CFG樁。這是CFG樁復合地基承擔豎向垂直荷載的主要部分,至少承擔鐵路45%~75%的荷載作用力[8-9],其單樁承載力主要由樁側向摩阻力和樁端阻力構成。在路基自重及列車荷載作用下,樁體出現下沉,與樁間土形成相對位移,樁側向摩阻力逐漸發揮作用,使樁體和樁間土共同承擔荷載作用力。另外,樁體還起到擠密土體的作用。
(3)樁間土。這是CFG樁復合地基承擔外部荷載的重要部分。樁體施工過程中,樁間土受到擠密作用,其承載能力提高,且樁體側向摩阻力增加,對樁體起到一定約束作用,從而改善樁體整體使用性能。在褥墊層對外部荷載的調整分布作用下,樁間土和樁體按照一定荷載分布比例共同承擔外部荷載作用,構成復合地基,保證路基的整體穩定性。
1.2 CFG樁設計參數
在鐵路軟土路基處治中,CFG樁設計主要確定樁長、樁徑、樁間距、樁體強度及材料、墊層材料及厚度等參數[10]。
(1)樁長。樁長由工程建筑物設計要求(承載力和變形)、巖土資料及工藝設備等因素確定,一般情況下CFG樁樁端設在持力層下1.0~1.5 m。
(2)樁徑及樁間距。樁徑及樁間距的確定需考慮路堤填筑高度、列車荷載、復合地基承載力、地質材料及施工設備等因素。樁徑一般為400~600 mm;樁間距一般為3~5倍樁徑,宜采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矩形布置。
根據CFG樁復合地基工作機制,可按式(1)估算地基承載力:
CFG樁在鐵路軟土路基中的應用研究/趙峰光
σsp=mPAp+β1-mσs(1)
式中:σsp——復合地基承載力(kPa);
m——面積轉換率;
[P]——單樁豎向容許承載力(kN);
Ap——樁身截面面積(m2);
β——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
σs——地基處治后樁間土容許承載力(kPa)。
單樁豎向容許承載力[P]按式(2)計算:
[P]=Pmax/2U∑ni=1qili+Apqp (2)
式中:U——樁身截面周長(m);
qi、qp——第i層樁間土容許側阻力、樁尖地層容許端阻力(kPa);
li——第i層土的厚度(m)。
(3)樁體強度及材料。無側限抗壓強度是控制樁體質量的重要指標,其抗壓強度平均值應滿足式(3)要求。
Pf≥3[P]/Ap (3)
式中:Pf——邊長150 mm的立方體試件室內標準養護28 d抗壓強度平均值(MPa)。
CFG樁由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石屑或砂經加水拌和后形成。水泥一般選用42.5級及以上強度等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宜選Ⅲ級及以上等級的粉煤灰,碎石、石屑和砂應滿足技術要求和相應級配設計要求。當混凝土泵送性不滿足施工要求時,可摻入適量的泵送劑。
(4)墊層材料及厚度。樁頂應設置加筋墊層,增強整體結構穩定性。墊層材料一般選用砂礫石、碎石等,最大粒徑≤30 mm,墊層厚度宜取300~600 mm。可根據墊層厚度設置擴大樁頭或樁帽。
2 工程應用
2.1 工程概況
某新建高速鐵路項目DK435+675~DK435+749段為軟土路基,場地表層覆蓋有4~16 m黏土,硬塑性,具有弱膨脹性,表層以下為斷層角礫巖、白云巖、泥質白云巖、泥巖強風化層、弱風化層。地質資料揭示,下伏基巖巖溶強烈發育,溶隙、溶縫、溶蝕破碎帶發育,巖體溶蝕破碎嚴重。
結合工程建設標準及地質條件、工藝設備等因素,軟土路基段設計單樁承載力≥300 kN,設計強度≥10 MPa,樁長為16~20 m,樁徑均為500 mm,樁間距為1.8 m,呈正三角形布樁。褥墊層材料采用級配碎石,厚350 mm。
2.2 水泥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2.2.1 原材料
水泥選用海螺牌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選用Ⅰ級粉煤灰;細骨料選用中砂,細度模數為2.68;粗骨料選用級配碎石。水選用自來水。
2.2.2 配合比設計方案
水泥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如表1所示。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容重控制法設計水泥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根據室內試塊28 d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優選混凝土配合比。試驗設計混凝土總容重為2 350 kg/m 水膠比為0.85,粉煤灰摻量為0、15%、30%、45%、60%。粉煤灰摻量為粉煤灰質量與膠凝材料質量的比值。
2.2.3 試驗結果
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粉煤灰混凝土28 d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如表2所示。試塊尺寸為150 mm×150 mm×150 mm。折壓比為水泥粉煤灰混凝土抗折強度與抗壓強度之比。
由表2可知,水泥粉煤灰混凝土力學強度隨粉煤灰摻量增加逐漸降低,且抗折強度較抗壓強度降低量小,說明混凝土摻入粉煤灰后抗壓強度降低較顯著。粉煤灰摻量從0增加至15%,混凝土力學強度降低量最小,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分別降低1.52 MPa、0.3 MPa;粉煤灰摻量從45%增加至60%,混凝土強度降低量次之;粉煤灰摻量從15%增加至45%,混凝土力學強度降低顯著,粉煤灰摻量每增加15%,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平均分別降低5.91 MPa、1.68 MPa。另外,隨粉煤灰摻量增加,混凝土折壓比基本不變,即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韌性相當。對此,建議選用F-15配合比。
2.3 CFG樁成樁及檢測
2.3.1 CFG樁成樁
施工工藝:
(1)樁機就位。結合地面設計標高清除壓實地表土,利用全站儀放樣并核實樁位,樁機按設計樁位就位,校核塔身和鉆桿垂直度。
(2)沉管。先進行靜壓沉管,當靜壓不足時,啟動振動錘,采用振動加壓沉管,直至設計深度。
(3)混凝土攪拌及灌注。按室內試驗確定的配合比拌和混合料,設置拌和時間為120 s。混凝土灌注前,應檢測坍落度,坍落度宜控制在100~160 mm,并對澆筑的混合料成型150 mm×150 mm×150 mm的抗壓強度試塊。
(4)拔管。混凝土加滿料斗后,振動5~10 s使混凝土密實,再添加混凝土至料斗頂面,邊振動邊拔管,拔管速度控制在0.8~1.2 m/min。樁頂標高應比設計標高超出50 cm。
(5)樁機移位。以上施工完成后,樁機移至下一樁位,重復上述施工步驟。
2.3.2 CFG樁質量檢測
CFG樁養生齡期達到28 d后,選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和芯樣抗壓強度評價CFG樁質量。單樁承載力如表3所示,沉降變化規律如圖2所示,芯樣抗壓強度如表4所示。靜載試驗最大荷載為600 kN,共檢測2根樁。芯樣抗壓強度按式(4)計算。
fcu=4·P/(π·d2) (4)
式中:fcu——芯樣抗壓強度,取0.1 MPa;
P——芯樣破壞時荷載(N);
d——芯樣平均直徑(mm)。
由表3、表4可知,樁頂總沉降量<40 mm,Q-s曲線平緩光滑,無明顯陡降變化,故取最大加載值的一半為單樁豎向容許承載力,即300 kN,單樁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另外,芯樣抗壓強度均大于設計強度10 MPa,即抗壓強度滿足設計強度要求,且芯樣呈柱狀,斷口吻合,骨料分布均勻。
綜上,按以上CFG施工工藝成型的樁身骨料分布均勻、完整連續,且單樁承載力和抗壓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因此CFG樁復合地基設計參數及施工工藝可應用于DK435+675~DK435+749段軟土路基處治施工。
3 結語
本文對CFG樁加固軟土地基工作原理及設計參數進行了說明,并依托某高速鐵路軟土路基段進行試樁試驗,從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質量檢測等方面研究了CFG樁處治鐵路軟土路基的應用技術。工程應用結果表明,采用CFG樁處治軟土路基效果良好,沉降量低,滿足設計規范要求,且樁身骨料分布均勻、完整連續,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趙國旺.CFG樁在高等級公路地基加固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11(6):67-69.
[2]劉秉輝.CFG樁在鐵路客運專線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J].鐵道標準設計,2007(6):55-57.
[3]劉志勇.軟土路基中CFG樁復合地基的應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15(11):84-87.
[4]楊 斌.CFG樁在滬昆高速鐵路中的施工技術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7.
[5]孫紅林.高速鐵路軟土路基地基處理與沉降控制探究[J].鐵道建筑技術,2017(5):1-10.
[6]劉俊俊,黃新智,任 昆,等.福平鐵路軟土路基CFG樁加固實驗研究[J].鐵道勘察,2015,41(5):44-46.
[7]余景良.CFG樁在高等級公路深厚軟基處理中的應用及關鍵技術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11(3):147-150.
[8]魏雅麗.CFG樁在鐵路軟土路基加固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31(5):16 165.
[9]李石堅.CFG樁在公路軟土路基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與建設,2019,33(2):268-270.
[10]TB10106-2010,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