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斌 李禎 覃保堅 羅碧霞
【摘要:】文章在廣西提出交通強區的戰略背景下,針對廣西區內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情況及一線業務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當前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中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為推動廣西區內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交通強區;現代化;運營管理
U412.36+6A632063
0 引言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必須錨定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夯實重要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官[1]。
圍繞交通強國戰略,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高速公路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隨著高速公路路網的不斷健全完善,推進高速公路“一張網”立體布局和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用新技術為傳統交通基礎設施賦能,實現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業務“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是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1 高速公路現代化運營管理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
1.1 高速公路現代化運營管理面臨的形勢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重大任務,將廣西列為《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第一批試點省(區、市)之一。利用交通強國試點政策機遇,加快建設交通強區,是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要求。
廣西加快建設交通強區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按照“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要求,要增強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緊跟交通發展新趨勢新需求,不斷提升交通創新和應用水平,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科技賦能智慧交通,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體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高速公路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和智能出行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的重要利器,也是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國內先進的交通強區的“先行官”。
1.2 高速公路現代化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1.2.1 高速公路基礎信息網絡需進一步完善
根據《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1環12橫13縱25聯”的規劃,尚有較多高速公路待貫通或未完全貫通。而現有的基礎信息網絡在部分路段存在通信設備老舊、通信性能較低、組網能力孱弱甚至存在邊緣斷點情況。隨著高速公路機電技術的發展以及高速公路新產品的呈現,立足于全國聯網收費的大形勢,信息化、現代化對于網絡狀況的要求不斷提高[2]。系統的、合理的通信網絡結構設計不僅決定著網絡的傳輸質量,而且對施工調試、系統應用以及后期的管養維護都有極大的影響。
1.2.2 高速公路行業發展深層矛盾有待破解
在“交通強國”的大背景下,“智慧公路”“智慧高速”被提上日程,但高速公路行業信息化改革任務仍然艱巨,收費機電、路產養護、應急安全、服務區管理等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業務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亟須向縱深推進。新一代基礎設施、先進裝備、新業態新模式等技術標準體系亟待制定和完善。過于激進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將現代化管理提升了一個層級,讓業務人員更加快捷地發現、解決問題,同時也細化了業務人員的工作步驟。著眼當前,管理制度還未及時依據信息化建設要求進行更新,無法清晰界定各級人員之間的工作內容和職責,導致工作內容上的界限模糊,影響工作效率。
1.2.3 數據資源共享性及應用能力存在瓶頸
信息化是一個持續性、周期性、創新性的過程,廣西現有的收費、監控網絡,仍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數據在傳輸、共享上存在困難和瓶頸。同時,各高速公路運營單位信息化建設主要側重于基礎信息采集和業務處理,各業務系統的獨立建設也造成了系統間壁壘的存在,運營管理業務協同化程度低,一路多方信息交互未能做到互聯互通。
目前采集回的數據利用存在兩個極端:完全信任數據和完全不信任數據。這往往會對數據分析的實際利用價值造成一定的影響,缺少對數據進行綜合性的管理、分析和利用,應用場景未充分挖掘,對輔助管理決策、應急指揮調度和公共服務的綜合性服務進行數據支撐的能力不強。同時,目前廣西區內公眾出行信息發布渠道比較單一,很大程度依賴傳統的電話、電臺、可變情報板等方式,公眾接收信息比較滯后,無法為公眾出行提供精確、及時的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的服務信息。
1.2.4 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智慧化數字化新技術、新手段在高速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和運營等方面運用較薄弱:(1)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水平有待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等巡查、監測等能力有待加強,公眾服務科技能力有待提質,信息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數字公路交通框架體系亟待搭建成形;(2)高速公路對前端路網感知能力差,攝像機、交調站、傳感器等設備性能及覆蓋度低,路段智能設備還非常缺失,部分道路還無法實現一公里一個攝像頭的覆蓋管理;(3)目前,國內缺少相對應的完整、成熟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產品,大多停留在“機電改造”和“信息管理系統”階段,如視頻事件檢測技術不成熟,檢測結果不準確,對部分異常事件無法實現自動告警、同一事件重復告警、檢測范圍小(<150 m)等問題;(4)養護路產管理的數據采集方式依靠人工,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5)客服管理系統未能實現利用顧客手機信號進行精確定位功能,公眾出行信息發布智能化程度低、效果不明顯,且無法針對特定區域公眾(計劃途經交通擁堵路段的公眾)發布有效的出行信息等。同時,根據信息化特性,其不僅迭代更新過快,而且往往成本較高,存在依賴維護、操作復雜、使用起來事倍功半等問題,實際效果需要進一步認證。
2 推動高速公路現代化運營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落實現代化戰略,推進高速公路“交通強國”建設
我們要緊密圍繞交通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官”。要不斷提升交通創新和應用水平,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利用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對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支點具有重要作用。要緊跟國家現代化戰略,加快數字技術在交通領域的研發與應用,落實現代化技術設施建設,解決目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道路感知中數據挖掘及數據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整合高速公路經營企業現有的“應急安全、收費機電、路產養護、服務區管理”等業務板塊信息數據資源,實現業務協同、業務閉環、業務規范,探索“智慧運營、智慧管養、智慧監測、智慧辦公”等信息化應用,并形成相應的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推廣使用。
2.2 強化運營管理,提高路網運行監測能力
當前,交通運輸要素資源數字化、行業管理協同化、運輸服務智能化、信息服務便捷化水平穩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正實現從分散向集約、從孤立向共享的重要轉變,持續推進行業“互聯網+”[3],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手段,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對行業轉型升級形成倒逼機制,為高速公路行業、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通過互聯網思想,以高效、可靠的網絡和計算架構為支撐,開展收費、路網管理、應急、養護、服務等各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推動高速公路更迅速地進入全面聯網、智能應用、多業務協同的重要階段。
要緊扣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收費機電管理、養護管理、應急管理、服務區管理、公眾出行服務”五大核心業務,結合現今高速公路攝像機、情報板、交調站、門架等高速公路前端智能感知設備,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手段,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發展水平,實現多業務、多層次的“全方位、全覆蓋、全自動、全天候、全過程”高速公路多元感知網,強化路網運行監測能力,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水平。
2.3 推動智能預警多方協同,提高公眾出行服務水平
推動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智能預警和多方協同,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出行服務水平。運用信息化技術全面推進重點路段智能化、自動化監測。通過現有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技術,加強重點互通、高邊坡、事故多發點等點位的自動化預警、告警類監測[4]。加強監測預警設施建設,完善高速公路路網應急管理系統,強化對路網運行狀況的分析和匯總能力,實現對重要路線交叉口、重要橋梁、隧道、高邊坡、檢修道等路段的實時監測,重要公路設施實現數字化。提升高速公路突發事件以及通阻、擁堵等異常情況的發現能力和異常運行車輛的管控能力,完善高速公路隧道監控,實現500 m以上隧道監控全覆蓋,自動事件檢測覆蓋率達70%以上,實現24 h全天候、全自動監測。
深入開展災害防治,實現無人值守式的災害預案處置,建成統一災害預案處置平臺。
(1)針對高速公路“點多、線長”的特點,加強與本地氣象監測局合作。
(2)加強公路氣象災害外場設備設施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配合養護部門全面推進自然災害風險公路承災體普查,完成評估和災害綜合防治區劃。
(3)通過智能算法,形成集預警、告警、處置于一體的災害風險地圖平臺,實現100%的災害防治處理。
不斷強化應急保障能力,落實“一路多方”聯動。推動智能化終端應用,通過物聯網手段,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強化高速公路長大橋隧應急能力。同時,針對相關特殊場合,定制“一圖式、一鍵式”的移動終端應用場景,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工作流程,健全規范化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處置高效、指揮順暢、多網融合的指揮調度系統。
2.4 數字賦能交通發展,推動智慧交通產業協同
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在交通領域的研發與應用,結合《廣西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一個總目標、三個實施階段、九項重點任務”要求,建立面向東盟、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廣西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平臺,打造交通運輸的“運營大腦”,實現廣西交通運輸行業“路網地圖”式的應用級數據共享。堅定“業務先導,技術協同”理念,深耕云計算、云數據中心、云端控制應用,推動智慧交通產業協同及資源共享,縱向能實現前端設備到大腦的“感、傳、懂、用”,橫向可實現各類平臺的數據交互,最終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自動、全覆蓋、全流程的運營管理體系,實現智慧交通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公眾美好出行體驗。
2019年以來,柳州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作為廣西交通投資集團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試點單位,全面推進柳州公司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工作,推動數字賦能交通發展,建成了廣西首個高速公路智慧運營服務平臺,在“應急客服、收費機電、養護路產、服務區管理”業務板塊取得一定成效。通過“智能感知路網”結合“智慧應急管理平臺”,實現事件自動發現和“路警企”聯勤聯動,并利用單兵系統、無人機等開展應急巡查和遠程監控,完善應急現場安全監管。通過智慧運營服務平臺“三屏交互”,實現異常交通事件自動預警、事件處置閉環流程跟蹤、運營管理和公眾出行服務的信息交互、運營數據的“應用挖掘”、應急救援的“多方聯動”。實現車輛救援調度業務信息化率達100%,清障救援30 min到達率>94%,為應急處置決策、公眾美好出行提供信息和數據支撐,有效提升了轄區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水平。
探索數字賦能交通發展,要推動智慧交通產業協同:
(1)建立智能交通誘導體系,連同“一路多方”處置,與路政、交警、地圖服務商、沿路旅游部門、服務區經營商等,以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出行秩序、提升公眾出行體驗為目標,優化高速公路主線和收費站的交通管制、擁堵緩行等信息多渠道發布機制,引導公眾科學選擇出行路徑。
(2)構建多渠道、全方位的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實現“出行即服務”。積極推進差異化收費政策實施,實現業務咨詢的有效引導,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提高路網資源利用效率。開展“智慧服務+”行動,延伸信息客服鏈條,探索高速公路運營業務服務與旅游、物流、文化、新能源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
2.5 打造特色名片,推動運營管理現代化“示范”類建設
探索信息化與運營管理業務的業態結合模式,加強“智慧交通”文化建設,打造運營管理現代化的優質“示范高速公路”。積極適應廣西交通發展要求和群眾出行需求的新變化,探索完善高速公路依法治理體系,努力提高高速公路智能管控水平,形成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規范及標準,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高速公路的“安、暢、舒、美”。開拓智慧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思路,持續探索建成完善廣西首個高速公路智慧運營服務平臺,以“高速公路智慧運營服務平臺”為大腦中樞,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深耕運營管理應用具體場景,推動各類數據標準和數據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推動打造廣西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典范。
3 結語
“十四五”期間,廣西作為《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的第一批試點省(區、市),要利用交通強國試點機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推動智慧交通發展,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區高速公路運營企業要以全面落實交通強國戰略、持續推動運營管理現代化為導向,重點圍繞落實現代化戰略、強化運營業務管理、提高公眾出行服務水平、推動數字賦能交通、打造特色名片,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寶文.以科技創新助推交通強國建設[J].人民交通,2020(2):24-26.
[2]何際輝,舒 翔,余文浩,等.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公路,2001(5):40-43.
[3]續 宏.不斷延伸的思想觸角——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引發的思考[J].中國交通信息產業,2007(7):39-41.
[4]何 凌.基于服務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