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瑞芳
摘要:學習型城市是學習型社會的一部分,學習型城市建設是提升城市持續發展競爭力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江蘇省深入推進學習型城市的建設,將其納入經濟社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及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確保學習型城市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本文梳理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現狀,總結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成效,并對進一步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79
1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城市情況
2013年召開了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立大會,首批確認33個城市為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員,并研究落實了建設聯盟2013年工作方案。截至2019年底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共公布七批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員單位名單共105個聯盟城市,公布的第一批學習型城市聯盟名單中包含江蘇省常州市,公布的第三批聯盟名單中包含南京市、蘇州市、鹽城市、昆山市。所以江蘇省共有常州市、南京市、蘇州市、鹽城市和昆山市5個城市加入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員。
2014年8月印發了《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東中西部地區市(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創建學習型城市覆蓋率分別達到90%、80%和70%。截至2019年底江蘇學習型城市占地區市(地)以上城市百分比為38%,占比低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直轄市以及浙江省;占比也同時低于中部的吉林、安徽、河南、黑龍江、湖南5個省以及低于西部的重慶、新疆、青海、陜西4個省市(見圖1)。由此可見,江蘇省學習型城市聯盟城市在數量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基礎條件
2.1文化底蘊
江蘇是以“江寧府”和“蘇州府”首字命名,讓古今中外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在全國的13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江蘇省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歷史上多個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具有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文化基礎。
2.2經濟實力
江蘇省地處長江經濟帶,在經濟上也有傲人的優勢。根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江蘇省202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719.0億元,比上年增長3.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2萬元,有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經濟基礎。
2.3教育水平
江蘇是教育強省,高等教育擁有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兩所985大學,11所211工程大學,截至2020年江蘇省有普通高校167所,擁有全國最多的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201.5萬人、研究生在校生24.4萬人。江蘇省人才輩出,出了不少狀元及院士,是全國人才密集地區。江蘇省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處于前列,2020年江蘇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423.1億元,有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教育基礎。
2.4公共文化服務
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質,江蘇省擁有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20年江蘇省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有115個,公共圖書館有117個,博物館有345個,美術館有42個。廣播電臺有8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有21座,電視臺有8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歷年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有1522.4萬戶。全年出版報紙共18.8億份,出版雜志共1.1億冊,出版圖書共6.9億冊,有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
2.5科技創新資源
江蘇省是我國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地區。2020年江蘇省擁有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89.0萬人。江蘇省政府部門的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有435個。江蘇省建設有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90個,科技服務平臺有27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3978個,企業院士工作站有126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家,有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科技資源。
3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實施情況
3.1出臺文件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學習型城市建設是一項漫長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明確任務,同心合力。為了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江蘇省政府多次將學習型城市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3.2開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各項活動
江蘇省實施了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政策措施,明確了建設方向,并健全建設機制,逐步推進學習載體的建設,加強學習氛圍的營造。通過不斷引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處室、企業、社區、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健康發展。并對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進行廣泛宣傳,選典型樹榜樣,發揮示范引導作用,營造自主學習的濃厚氛圍。
江蘇省構建了終身教育體系,充分滿足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的需求。江蘇在構建正規學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上,特別致力于終身教育模式構建現實載體的創新。江蘇省政府以江蘇開放大學為載體推進終身教育。江蘇開放大學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宗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具有獨立辦學自主權的新型高等學校。江蘇開放大學建設了省級學習資源型網站“江蘇學習在線”,現有課程2865門,資源45256個,12個專題,注冊學員人數1669508人。江蘇省較早就開展了社區教育,以江蘇開放大學為龍頭,形成市級、縣級、鄉鎮、村為基礎的四級社區教育網絡。
4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成效
通過學習可以提升個人素質,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增強城市的創新能力,讓城市獲得持續發展競爭力。
4.1江蘇省各地區人口數變化
人口的聚居跟城市發展速度密切相關。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江蘇省總人口8474.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與“六普”相比十年增量609萬人,增長7.74%,年平均增長率0.75%,十年內人口增量在全國排第三。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江蘇省13個設區市中,有10個設區市人口增加,其中蘇州增加2288372人、南京增加1310941人、無錫增加1087736人、常州增加685690人、徐州增加506565人,人口區域性集中度明顯。
4.2江蘇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一個地區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也反映地區教育發展的狀況。根據“七普”數據顯示在受教育方面,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18663人,與“六普”相比增加了7843人;每10萬人中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6191人,與“六普”相比增加了41人;每10萬人中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308人,與“六普”相比減少了5368人;每10萬人中擁有小學文化程度22742人,與“六普”相比減少1454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2年上升至10.21年,比2010年提高了0.89年,文盲率由3.79%下降為2.61%,下降1.18個百分點。
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地區人口文化素質的綜合指標,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江蘇省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見圖2。由此可見到2020年相比2010年江蘇省各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所有提升。
根據“七普”數據顯示在受教育方面,全國及江蘇省每十萬人中文化程度人數及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見表3。
可以看出江蘇省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的都高于全國。初中教育程度、小學教育程度低于全國。根據“七普”數據,全國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5467人,占比為15.47%。江蘇省大學文化程度占比超過全國水平。其中南京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占比35.23%,在統計的35個大城市中排名第二;蘇州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占比22.51%,排名二十三;無錫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占比21.87%,排名二十五。2020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江蘇省為10.21年超過了全國平均的9.91年。數據表明江蘇省正由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大力發展教育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4.3江蘇省科技創新投入及成果
學習型城市就是培養城市群體創新能力的大學校、大熔爐。通過學習獲得知識才有創新的可能,科技創新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習來實現。
根據《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億元,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2.4%。江蘇省R&D經費投入3005.9億元,江蘇省R&D經費投入強度為2.93%,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53個百分點。2020年江蘇省專利申請量75.2萬件、授權量49.9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為15.8件,江蘇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達36.1件。2020年江蘇省科技進步貢獻率65.1%,比上年64.2%提高0.9個百分點。
根據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顯示,江蘇省各城市在2020年全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見表4。前十五名有江蘇省的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
4.4江蘇省各地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及可持續競爭力排名情況
經濟的增長也是學習型城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終身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促進經濟發展。2020年江蘇的GDP為102719億元,2010年為40903億元,近十年來江蘇省GDP增長了151%,江蘇是近十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省份。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江蘇省各城市在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情況見表5。
2020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排名江蘇省各城市排名情況見表6。蘇州排名第七、南京排名第八、無錫排名第十一。
5江蘇省完善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建議
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江蘇省學習型城市覆蓋率38%遠低于《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中要求東部地區市(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創建學習型城市工作覆蓋率分別達到90%的要求。需進一步加強政府主導力度,創新觀念,在資源整合及統籌上大力協助,促進學習型城市的建設。
江蘇省城市間學習型城市建設水平還存在明顯差異,且多數與其他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需進一步形成社會共識,在全省促進經驗分享,資源共享,明確各地學習型城市建設具體方案及行動綱領,保障全省各地公民有充足的學習及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推動整個江蘇省學習型城市建設。
學習型城市的推進離不開學習型政府及其領導指數的高低。在移動學習時代,需要進一步倡導創造性學習,創新學習形式,還需繼續推廣數字化學習平臺并加強過程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彥,黃小萍.推進區域終身學習體系建設高標準測評學習型城區建設[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22(10):8-15.
[2]張宏,馬林.蘇南地區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9,(6):79-84.
[3]吳耀宏,蔡兵.區域學習型社會建設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25(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