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亦真 王晗
摘要:信息科技的發展對會計教學模式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傳統以教師為主學生缺乏深入參與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會計課程教學需要融入現代化混合教學模式。本文以提升會計教學質量成效為目標,在分析識別目前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混合教學方式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優化設計策略,研究成果為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和會計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提供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混合教學;《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87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我國會計行業進入了改革發展階段,采用德勤財務機器人、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創新方式來積極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會計從業人員由此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考驗挑戰,《中級財務會計》是經濟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其它非財務專業輔修學習的核心課程,是《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課程學習的前序和《會計學》課程學習的后續,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其能力水平的形成,在其今后的會計實踐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財務信息化對會計專業影響
1.1信息化背景對會計崗位工作造成極大挑戰
伴隨集成化財務共享系統的建成與使用,會計業務流程變得更加標準和規范。由于財務共享中心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具有顯著的動力優勢,因此能夠模擬人類的規則化IT應用操作,形成了RPA技術體系,使得那些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的繁雜重復的手工操作內容通過軟件應用程序變得快捷高效。財務機器人就是在此技術的支持下,根據經濟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實施流程,采用標準化、自動化處理模式將財務人員從大量的、重復的、需手工操作完成的基礎經濟業務中解放出來,促使整個財務管理活動變得更加優質高效。這種新興技術力量的應用,使得會計崗位的性質和內容均將發生重大變革,向業務管理工作傾斜,重復性基礎崗位工作將被信息技術所替代,會計工作核心將集中體現在財務分析與管理等方面。
1.2信息化環境對會計專業教學產生極大影響
伴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廣泛普及與應用,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工作進入了多元化發展時期。微課、微視頻等現代化教學方式為會計教學活動帶來極大便利,能夠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構建起線下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綜合教學平臺,使得會計教學工作徹底打破時空條件的限制,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學深度廣度得到有效提升,師生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為順暢高效,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教學成效得到極大提高。例如,慕課(MOOC)網上學習模式就能夠有效消除課堂教學所受到的時空條件限制,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安排調整自身的學習進度,實現作業批改等學習活動的自動化;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討論探究、提問質疑,教師在線予以反饋解答。再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學平臺不僅能夠順利完成從預習到學習再到復習的全過程,還能夠對動態學習流程進行數據收集整理與歸納分析,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出精準反映,從而幫助授課教師及時調整完善,采用先進教學方法,構建起極具開放性的能力培養型課堂模式,促使教學質量成效得到大幅提高。
2當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教師占據教學主導地位,教學成效欠佳
當下,許多高校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工作依然采用傳統守舊的教師主導型授課模式,以此節約教學時間、保證教學效率。但由于教師對理論知識講解過多、占用課堂時間太久,學生無法獲得思考消化、探究參與的時間和機會,最終出現學習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堪憂的局面。尤其是涉及實踐教學環節,許多教師大都采用示范性操作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模仿練習,并未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創造機會,導致學生只會機械模仿而不能深入思考問題、難以形成創新發展能力。這種“以教為主”的守舊模式極大挫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也自然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
2.2實踐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環節設置薄弱
《中級財務會計》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會計思維的重要學科內容。而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會計思維,就必須進行大量的高質量實踐教學活動,才能促使學生的會計學習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會計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許多高校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內容安排不合理、方法不得當,盡管學生有著強烈的實踐學習愿望但時間不夠、參與不足,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被理論講授所占據,實踐教學成了輔助性教學環節,再加上一般性驗證操作教學內容的安排,使得學生只能掌握簡單化會計實操內容,難以形成較高的會計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會計思維。
2.3忽視課前預習安排,缺乏課后練習鞏固
當下,《中級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大都借助開發軟件來進行,具體實施過程就是教師提供具體的操作演示內容,學生模仿教師的操作流程來進行實踐學習、獲得操作結果。而教師并未針對這些具體實踐內容組織課前預習活動,課后也不安排鞏固性練習操作,致使學生只能對具體操作步驟產生簡單了解,卻無法掌握更深層次的操作練習,導致預設教學目標難以得到有效實現。
2.4實踐操作考核不科學,不利于能力培養
當下,許多高校采用“7+3模式”來進行財務會計的考核,將期末考試和實踐課程的考核分值設置為70分和30分。但實際上,實踐課程大都以提交實驗報告的形式來進行評價考核,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不能做出真實全面地反映,因此也體現不出實踐課程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對于今后的實踐操作教學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均產生了不利影響。
3混合教學方式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優化設計
本文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例,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財務會計專業的實際教學需求,提出了涵蓋課前、課中、課后環節的創新教學模式。
3.1課前準備
教師需要深入鉆研財務工作人員和財務機器人的崗位性質及工作內容的不同,結合具體的財務人員工作崗位需求來安排設置教學方法和內容,充分發揮超星學習通等平臺的優勢教學作用,合理安排財務教學進度、搭建完備的知識框架,認真制作PPT課件等,將學習任務和知識內容展示給學生,同時將主要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為學生提供預習參考;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期末考核成績建立章節內容知識題庫,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科學搭配組合;學生需要按照學習任務書認真預習,做好學習準備,在模擬現場操作練習時,各個學習小組成員可以根據具體實踐內容建立虛擬企業公司,并針對設計好的會計業務開展實踐操作活動。
3.2課中教學
首先要真正打破傳統課堂模式的制約,教師盡力壓縮講時間,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和時間,積極采用多元化先進教法模式,避免形成硬性灌輸的教學局面。例如,在進行所有者權益的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開展關于“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誰最重要”的課堂討論活動,將學生分成“實收資本重要”觀點小組和“資本公積重要”觀點小組,安排學生課下查找資料、討論研究、制作視頻。兩個小組在經過各自的深入討論后確立好本組的辯論要點,然后進入為時半小時左右的正式辯論階段,教師最后總結評價,對各組表現給予積分獎勵。
再如涉及負債知識的課堂學習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入三個負債不同的人的實際生活境況來激發學生興趣,接著提供給學生一個企業由于過高負債而導致自家股票跳水的案例,讓學生自由討論、思考總結,然后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成功激發學生的關注興趣和學習欲望,促使課堂質量成效得到有效保障。教師在財務知識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地引入真實案例,能夠極大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說服力,但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才能徹底改變教師主導下的單向課堂模式,建立起師生良好互動、學生主體參與的新型學習模式。
3.3課后復習考核
教師在安排課后復習活動時,需要建立多個學習小組,結合財務知識重難點設計出具有較高模擬性的企業經濟業務活動及對應財務處理環節,然后在題庫中搜集相應的練習題作為課后作業通過學習通布置下去,并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及時檢查,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章節考核內容,以此檢驗學習結果、調整教學方法。至于平時成績檢測工作,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習通軟件的統計功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情況、實踐情況進行動態掌握。教師還要注重查看評論區的信息反饋內容,總結出普遍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還可以通過學習通等對學生開展考勤、考核、測驗等多種教學活動。
4結語
學習通+MOOC+SPOC+翻轉課堂是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綜合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優勢而形成的現代化混合教學模式,能夠真正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得授課教師徹底擺脫以教為主的傳統模式的限制,推動整個教學活動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下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中級財務會計》在采用這種先進教學模式之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索能動性,促使他們認真準備、積極參與,真正發揮出課堂主體作用,將整個課堂學習過程轉變成正向循環系統,從而為教學質量成效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童永霞,明永紅.新經濟環境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時代經貿,2022,19(01):126-128.
[2]王瑛琳.基于教學做一體化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財會學習,2021,(30):168-170.
[3]胡倩倩.以財務報表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會計,2021,(12):115-117.
[4]劉博.疫情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21,(12):127-129.
[5]李金梅.課證融合模式下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營銷界,2020,(41):109-110.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GLD003);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20SJA0863);江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專項課題(GJYJ/2020/05)。
作者簡介:賈亦真(1989-),男,漢族,河南平頂山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會計和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