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哲
摘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接觸到一些學困生,他們不善于溝通交談,不與人為伍,常常獨來獨往,也只有和他們主動說話時才會開口。學困生常常因自己的成績落后而被人們所忽視,他們經歷的小挫折會使他們喪失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感到自卑,以至于不愿意與人交談。甚至老師在努力的引導其說話、溝通時也只是小聲的嘟囔幾句。這樣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還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因此,就需要老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困生一些幫助和關注,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多多與學困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培養他們的溝通意識,從而讓學困生擺脫冷眼,讓他們與成績優異的學生成為朋友,互幫互助,使其身心可以得到健康成長。
關鍵詞:課程教學;學生;溝通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58-01
一、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開啟溝通大門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以往對成績不好的學生的看法,丟掉舊觀念,樹立人人平等的教學思想,讓學困生從根本上得到認可,不被忽視。首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多與學困生進行溝通,比如在回答問題時或對所學知識訴說自己的見解時,可以把機會留給學困生,讓他們多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了解他們的心理,并在他們回答問題之后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即使回答的不好也要進行恰當的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對自我的滿意度,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重視而不是被忽視的。其次,老師還要學會去賞識學困生,從情感上賞識他們。他們活潑好動、天真、幼稚、搗蛋、調皮,可在我的心目中覺得還是那樣的可愛,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我不去指責他們。而是理解他們,原諒他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使用一些賞識的語言,如“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乖”來激勵他們。再次就是創設學困生進步成功的情境,如設置一些活動讓學困生得到充分的表現,獲得成功。老師及時表揚、賞識,從而使他們樹起對生活的信心、對學習的信心。最后,要學會維護學困生的羞恥之心,羞恥心是一種積極心理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和自尊心,時時處處保護他們的羞恥心,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藝術。這樣就會幫助學困生從孤單的環境中拉回來,讓他們敞開心門,學會與人溝通。
二、對學困生多些關愛,培養師生、生生間的情感,促進交流
“學困生”是因為學習而困,所以,我們更關注的是他們的學習,而他們的優點常常被忽視。只要我們仔細去觀察,去體驗會發現他們許多的優點,如愛幫助人、講義氣、重感情等。因此教師對這方面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以更多的關心和愛,使其消極的一面向積極一面轉的最積極的方法。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多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多關心、照顧他們,與他們交友,討論問題時積極主動的邀請他們參與到其中,一起活動一起玩耍,用愛心和真心去打動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對他們的關愛,使其感受到溫暖。老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集體的幫助。
此外,還要多關注學困生的情感變化,對他們進行適宜的情感教育。由于學困生情感的穩定性相對比較差,往往會因某種新奇刺激而產生某種情感的交流,在與他們交朋友時我們不能嫌棄,不能冷漠,更不能疏遠他們。相反,要在情感上親近他們,在行動上關心他們,在生活上體貼他們,要尊重和理解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在同你的接近中感到沒有障礙,思想上沒有鴻溝,情感上沒有隔膜。從而促進他們與同學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
三、營造溝通氛圍,鼓勵溝通
現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家中多半都以孩子為中心,對于孩子的要求也盡可能地滿足,這就培養了獨生子女自私、霸道等不良的性格特征。他們常將周圍都劃成自己的“勢力范圍”,以自己為中心,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如果恰巧這樣的孩子是學困生的話,情況會更加的糟糕。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平日要教育他們多與別人交流,讓他們知道只有自己為別人奉獻、服務,要提高自己對自己的賞識度,看到自己的有點所在。要與別人多交流,有什么事不要埋在心里,還要多創造一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與別人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提高他們與人溝通的意識。
首先,在這個網絡的時代中學生大都喜歡上網,尤其是特困生常因自己的孤獨而不自制的上網,甚至形成網癮。因此,要讓學生正確對待電視與網絡,提高他們的判斷能力。讓他們明白電視與網絡當中的內容都是經過加工而再現于我們眼前的,并不是原來環境的本來面貌。電視與網絡當中的內容或許在現實社會當中有他的原型,但是在被搬上屏幕時已經經過了加工處理,電視只是我們休息與娛樂的一種途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去模仿電視與網絡當中的人物,他們真正的朋友在現實生活當中而不是在虛擬的網絡當中,要積極地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其次,鼓勵孩子與家人、同學進行交流。由于學困生在校缺少相應的玩伴,在家更是一樣,所以電視與網絡就成了與他們相處較多的伙伴,這樣只會讓他們更加孤單,所以要鼓勵他們與家人、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要學會傾聽別人說話,要學會將自己的心事訴諸他人。將他們的注意力由電視與網絡轉向現實社會,這些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達成,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而且要及早進行,以免他們沉湎于網絡。最后,要多交給他們一些與人溝通交流的小技巧和規則,讓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交際常識,并鼓勵他們盡量去尋找共同點與別人進行交流。
四、正確的賞識自己,多元化評價
評價反饋是提升品質的前提,只有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能不斷改進,取得進步。我們的講述除了學生互相交流點評、集體五星評價外,還包括家長老師參與評價,并與語文積分掛鉤。期末,在書面檢測中,還加入了自己一學期的回顧評價。讓學困生可以正確的認知自己,評價自己,糾正自己的不足之處,釋放自己的優點,與他人相互探討、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慧.論高校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06.
[2]宋戰路,楊建勛.高職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思考[J]. 科技創新導報,2011,08.
[3]唐瑜,陳曉勤.醫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法探索[J]. 醫學研究雜志,2011,07.
[4]閆慶麗,肖慶烈.試析大學生課堂能力培養之溝通能力[J]. 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5]張慶蓮. 構建和諧課堂 培養學生溝通能力[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