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盼盼
(新疆財經大學 國際經貿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提出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新發展格局下,要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加強國際合作。加工貿易是我國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產業層次,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載體。新疆加工貿易發展水平較低,對新疆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有限。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橋頭堡,新疆是面向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市場,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有利地區。提升加工貿易的發展,拉動新疆經濟增長,是新疆外貿當前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依托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實現項目落地、承接加工貿易的梯度轉移、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促進新疆加工貿易發展的有效途徑。
2012年至2021年,新疆加工貿易的發展不容樂觀,加工貿易規模在經歷了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后,隨后呈緩慢增長的態勢。由表1可知,新疆加工貿易總額從2012年的25911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50933萬美元,隨后加工貿易總額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直至2016年降至近十年的最低點,當年加工貿易總額僅為7691萬美元,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也從2013年的1.85%下降到0.43%,加工貿易創匯能力不足。2017年加工貿易總額有所回升至13267萬美元,隨后至2021年,新疆加工貿易總額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2021年總額達到20090萬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0.83%。這與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相差甚遠,說明目前新疆加工貿易的規模很小,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表1 2012-2021年新疆加工貿易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 (單位:萬美元)
新疆的加工貿易方式主要以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兩種為主,由表2可知,從2017年至2021年,新疆進料加工貿易占比始終在55%以上,一直大于來料加工裝配貿易。2017年進料加工貿易占比為70%,2018年達到98.44%,隨后占比有所下降,在2021年占比為58.11%。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占比從2018年至2021年呈上升趨勢,從1.56%上升到41.89%。總體來看,新疆加工貿易方式略顯單一,隨著轉型升級的步伐,新疆加工貿易方式可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表2 2017-2021年新疆加工貿易方式及占比 (單位:萬美元)
從產業結構上看,新疆加工貿易主要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新疆得天獨厚的資源以及豐富的勞動力,新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如新疆的紡織業、輕工業、制造業等需要大量勞動力與資源的基礎型產業;其次由于新疆整體的發展水平落后于我國其他大多數地區,且新疆加工貿易發展的較晚,技術發展水平低,缺乏專業的人才與設備等導致新疆加工貿易形成這樣的產業結構。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且加劇了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近年來,新疆加工貿易產業結構正在逐漸優化。新疆開展的加工貿易主要涉及家具、石油、食品加工、機電、輕工、化工、鋼鐵等行業和領域。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主要有美克國際家具、霍爾果斯中石油、中糧屯河投資、天業、特變電工等。主要出口番茄醬、塑料制品、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主要進口木材、原油、橡膠、化工產品等。新疆加工貿易的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容易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
通過測算加工貿易增值率、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及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等指標,分析加工貿易對新疆經濟發展的影響。
加工貿易增值率能夠反映出口產品在生產加工環節的附加值程度和技術含量。其計算公式為:加工貿易增值率=(加工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100%。若加工貿易出口產品在生產加工環節的附加值程度高,說明要素投入的國內供給程度高、產業關聯性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加工時的附加值與技術含量高,那么增值率就高,相反則低。因此,加工貿易增值率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狀況以及一個地區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
2012-2021年間,新疆加工貿易增值率整體呈下降趨勢。2012年,新疆加工貿易增值率為181.55%,2013年下降到-28.87%。雖然2014年有所回升至96.75%,但隨后還是呈下降趨勢。從2016年至2021年,新疆加工貿易增值率一直是負值,2021年僅為-40.11%(見下圖)。由此可以看出,新疆的加工貿易發展水平不高,早期發展階段憑借新疆的勞動力與資源優勢有所起色,但由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新疆加工貿易發展逐年放緩,加工貿易增值率不斷下降,2016年至2021年連續六年出現了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逆差的情況。因此,新疆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產業結構有待改善。

加工貿易增值率圖 (單位:%)
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直觀反映出加工貿易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的影響。其計算公式為: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工貿易凈出口增量/GDP增量*100%。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予以優惠政策,這些舉措都為新疆帶來了機遇。2014年新疆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52%,新疆加工貿易有了起色,2015年的貢獻率達到8.23%。2015年和2016年新疆GDP的增量為負值,新疆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樂觀。2017年新疆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僅為0.01%,2018年由于加工貿易凈出口增量為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為-0.12%,2019年有所回升,達到0.62%,具體可見表3。
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等于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與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之間的乘積,表示一個地區的GDP增長率中有幾個百分點是由加工貿易所拉動。從表3可以看出,2014年之后,新疆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拉動度多為負值,2017年、2018年對經濟增長拉動度分別為0和-0.02%,2019年實現了微弱的正向拉動,僅為0.01%。由此可見,新疆目前的加工貿易發展水平較低,對新疆經濟增長的拉動度不高,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實現新疆的經濟發展,促進加工貿易的發展非常有必要。

表3 新疆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拉動度 (億美元、%)
新疆對外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規模小、占比最低。2010年,新疆加工貿易總額占新疆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91%。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新疆加工貿易總額占新疆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僅維持在0.6%左右,2021年達到0.83%。疆內開展加工貿易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總體規模有限,對新疆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作用非常小。
新疆的加工貿易增值率一直較低,這反映出新疆加工貿易從進口原料到出口貿易產品的增值部分較低,從而使得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弱、效益不高。新疆加工貿易多是對原料進行簡單的加工及進行零件裝配,附加值較低。新疆共有4個綜合保稅區,分別設在阿拉山口、喀什、烏魯木齊、霍爾果斯,保稅區內加工貿易企業數量較少,加工貿易商品附加值不高。如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開展了糧油、掛面、飼料加工業務;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內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為新疆克明面業有限公司。新疆的加工貿易水平處在價值鏈的中下游,在產品技術研發、設計、自有知識產權方面存在欠缺,無法實現較多技術要素投入的精加工生產,加工貿易企業產業鏈條短、后勁不足。
新疆加工貿易企業的加工生產能力整體較弱,以資源初級加工業為主。對于進口的原材料、零配件,主要開展初級加工、裝配,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產業集群不易形成。由于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科技創新不足,對產業轉移的技術難以做到消化、吸收、創新,新疆在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加工貿易轉移時,對接的多是食品加工或紡織業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輕工業,產業結構層次無法得到提升。加工貿易特點是“兩頭在外”,雖是國際產業合作的有效形式,但單純承接簡單的加工貿易業務,會弱化自身科技創新的動力,引進高科技產業的平臺便始終無法構建,這進一步削弱了新疆加工外貿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新疆加工貿易企業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昌吉州、伊犁州、博州等地區,已有加工貿易企業通常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在國際產品分工體系中難以實現更多創造價值。由于加工貿易企業產業鏈條短,難以帶動關聯產業或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輻射范圍有限。相關部門對新疆加工貿易發展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設施及配套政策不足、資本聚集程度低、產業的關聯性不高,加工貿易產業區難以帶動周邊地區聯動發展,實現產能的集聚較為不易。
在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加工貿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設施完備、規模較大的產業集群。反觀新疆,由于加工貿易的發展起步較晚,水平較低,導致加工貿易的配套能力弱,產業規模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加工貿易產業的發展。政府應該增加對加工貿易基礎配套設施的投入,并加強市場監管,保證加工貿易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下發展;提高市場運行的效率,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加工貿易的發展打造規范化的平臺。完善的配套設施與良好的政務服務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雙循環”背景下,新疆可利用較好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建立面向中亞、西亞甚至歐洲市場的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出口加工格局。抓住國內產業鏈大調整的時機,承接東部向西部轉移的加工制造業,這是新疆發展加工貿易的一個重要機遇。通過“內循環”,考察優勢主導產業,籌劃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項目方案,出臺資金、土地等配套政策,做好承接準備工作。在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過程中,合理配置隨產業轉移帶來的人才、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著力提升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品牌打造的能力,實現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要素投入的精加工生產。最終通過承接優質產業轉移,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工貿易商品結構,實現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的轉變,推動新疆加工貿易規模和效益的雙向提升。
新疆加工貿易發展緩慢,與我國整體加工貿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有必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通過“外循環”帶來的機遇,抓住轉型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提升,爭取在研發、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等上游環節實現掌控。打造企業品牌,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加工貿易產業鏈、價值鏈呈前延后伸融合發展態勢。同時積極融入“外循環”:吸引外資企業在疆內投資建廠開展加工貿易,在引資過程中學習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進一步實現對新疆本地棉花、番茄、干果等特色產品的深加工,延長產品的產業鏈;針對中亞及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積極開展來料加工貿易;鼓勵在紡織、輕工、機電方面技術和經驗成熟的企業到中亞等周邊國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倒逼新疆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加快步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被商務部認定為首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之一。該產業園的建設有助于引導新疆融入國際循環、促進南北疆經濟協調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對于產業園的建設,要注重園區的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平臺服務能力,提高產業園的管理能力及新技術孵化水平,落實與內地園區簽訂的合作協議。產業園的發展要立足“兩區一園”各自的加工貿易優勢主導產業,如博樂邊合區的電子智能制造及新型建材、阿拉山口綜保區的農產品和林木精深加工、精河工業園的紡織服裝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著力引入關鍵設備和技術,實現產業鏈縱向延伸,進而增強地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要促進“兩區一園”的融合發展,積極從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地區爭取優質項目,建立合作常態化機制,從而發揮對新疆出口加工區等各類工業園區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貿易發展,提高新疆的對外開放水平。
[注釋]
①王霞,原幗力.新疆加工貿易發展問題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12(4):37-40.②新疆3個綜合保稅區實現“開門紅”-央廣網[EB/OL].http://xj.cnr.cn/2014xjfw/2014xjfwsh/20190226/t20190226_5245226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