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河南省擁有眾多的紅色旅游資源,但也存在紅色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河南省紅色旅游的發展基礎,研判紅色旅游發展面臨的形勢,提出河南省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策略。
關鍵詞: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河南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旅游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主要載體,以其所蘊含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安排接待公眾進行以追思學習、參觀游覽為主題的旅游活動[1]。紅色旅游作為旅游業的新業態,不僅拓寬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空間,也能助推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河南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根據旅游經濟發展規律開展紅色旅游,充分挖掘紅色旅游新的內涵模式,探索紅色旅游新的措施辦法,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和業界人士需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河南省紅色旅游資源眾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在全省各地留存了很多紅色遺跡。“十三五”以來,河南全省各地通過深挖紅色旅游資源、活化紅色故事,創新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旅游穩步發展。
(一)推出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聚焦河南的百年黨史、百年歷程,以展示河南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等時期的催人奮進故事為主題,經過科學合理規劃,河南省發布了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分別是焦裕祿精神游、紅旗渠精神游、大別山精神游、黃河紅色傳承游、黃河治理成就游、南水北調水利工程游、紅二十五軍長征游、抗日戰地游、中原解放戰爭游和鄉村振興游。
(二)培育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國家旅游局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的通知》,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鄭州市二七紀念堂等紅色旅游景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單,這些景區憑借獨特資源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管理及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有力推動了河南省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三)發展紅色旅游助力老區振興
紅色旅游既可以使游客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又可以促進旅游產業發展,二者的有機結合,促進觀念與產業的創新,打造河南旅游產業的新增長點,也是河南省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紅色旅游資源主要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等老區的紅色遺跡為代表。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完善老區的基礎設施,優化招商環境,帶動當地就業,提高地方財政收入[2]。如今信陽革命老區眾多鄉村,依靠開發紅色旅游資源走上了振興之路。
(一)發展機遇
河南是我國紅色旅游業發展的重點省份,全省發展紅色旅游有著諸多有利條件。
1.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2004年起,國家相繼發布了各項利好政策,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2004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了“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04年、2011年、2016年先后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各個時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的基本遵循、主要原則、具體目標、任務舉措等,對加快紅色旅游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3]。河南省政府也相繼頒布了貫徹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設計省內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給予紅色旅游大力扶持。國家和地方的各項舉措、戰略部署為河南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消費升級助力紅色旅游發展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以及對旅游休閑的新需求,旅游消費動力穩步增強,內需潛力逐步釋放出來,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紅色旅游也必將迎來大發展。旅游消費升級,價格不再是人們旅游消費優先考慮的因素,而是轉為更加注重優質產品和現實體驗,高品質、優服務會越來越重要,為紅色旅游帶來發展新機遇。
3.地理區位優勢及四通八達的交通
河南地處中原,位居全國國土、經濟版圖的內陸中心,具有聯系東中西、溝通南北方的區位優勢,一直是我國南來北往、西去東來的必經之路。河南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了全國各地與中原大地之間的聯系,使河南的紅色旅游景區具有較強的可通達性,從而能夠保證穩定的客源,助推紅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4.紅色旅游資源的伴生資源豐富
長期以來,全省的文化旅游資源形成了五大特色,概括起來講,就是“古、河、拳、根、花”。河南的古代文化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文物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黃河在河南境內橫貫東西,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也很有特色;少林武術和太極文化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廣泛分布在全球的客家人的祖地及我國《百家姓》400多個姓氏中的73個姓氏均起源于河南;每年4月份舉辦的洛陽牡丹節和10月份舉辦的開封菊花文化節,在海內外也具有良好的聲譽。
(二)面臨挑戰
河南紅色旅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仍然存在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市場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服務不健全、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
1.紅色旅游產品結構單一
紅色旅游本身是一種強調深度體驗的旅游形式。它的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游客以體驗者的身份去感受和體會,才能真正領會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核。現有的旅游產品主要是以文物展示為主的觀光性旅游產品,開發方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一方面,已有的旅游產品出現供給過多和明顯過時的現象,不能滿足現代旅游多樣化的新需求,新型旅游產品開發不夠。幾乎所有景區都僅進行了靜態的展示開發,在更新旅游觀念、細化景觀設計、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等方面進展緩慢,缺少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未帶給游客新奇感和震撼力。游客的游覽感受主要依賴講解員的口述,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少,對紅色文化的感受和體驗不深。這種單一的旅游產品難以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由于開發利用中重硬輕軟,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資源的利用在深度和廣度上遠遠不夠,因此不能充分體現紅色旅游的優勢,也不能成功地將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缺乏體驗性、參與性較強的旅游新產品,如自助旅游、自駕旅游等產品開發不夠,遠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此外,旅游產品屬于服務性產品,難以得到專利的保護,致使其創新動力不足。
2.紅色旅游市場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省紅色旅游同傳統文化、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等融合度不夠,旅游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頭管理現象依然存在,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區劃分割現象突出。旅游市場主體發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龍頭企業不強,部分景區、星級飯店經營機制不活,應該推向市場的沒有推向市場,應該改制的沒有改制到位。
3.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較低
目前,全省紅色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尚未形成長期有效的運營機制。在整個旅游行業逐步邁入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紅色旅游領域的信息化運作不夠,存在信息化建設投入少、應用程度低、標準不統一、信息服務基礎薄弱等問題,對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形成制約。例如,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更新周期長,一些景區未在網上設立域名,旅游者上網查詢景區最新動態時,沒有渠道及時獲取,更沒有辦法做到在線交流。
4.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的市場競爭已轉變為服務質量的競爭,因此提高服務質量十分重要。緣于紅色旅游的獨特性,其對服務人員的素質有著較高要求,而目前服務人員整體素質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不相適應,人力資源數量儲備也相對滯后。相關數據顯示,河南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達72%,較少接受專業教育或培訓,缺乏旅游專業相關知識。由于缺少應有的規范,酒店、旅行社、餐飲業、出租車等窗口行業提供的服務難以讓游客滿意。旅館酒店業高級管理所需人才尤為短缺,行業專業化水平急需提高,旅游相關技能人才的數量尚不能滿足需求。
紅色旅游發展到現階段,已有的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游客新的需要。因此,紅色旅游急需進行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路徑,加強資金、人才保障,加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而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是創新路徑、多元發展,加快紅色旅游產業化進程。將紅色旅游與觀光游、文化游、鄉村游、休閑度假游等各種旅游產品融合發展,打造以紅色旅游為核心、多種形式組合發展的旅游產品與線路,增強產品競爭力,提高對游客的吸引力,加快產業化進程。要將紅色旅游與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進行統籌謀劃,匯聚全省革命老區干部群眾智慧,發動其積極投身紅色旅游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提供集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全方位紅色旅游服務,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條,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重點紅色旅游地區可將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創融合發展,加強與藝術表演院團之間的合作,打造一批展現地方紅色文化的文藝精品力作,健全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提高地方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推動紅色旅游和其他旅游市場主體結合發展,鼓勵旅行社、酒店、運輸企業等積極開展紅色旅游相關業務,培育一些以紅色旅游為主要業務的旅游企業,完善紅色旅游產業體系[4]。
二是創新產品、豐富形式,增強紅色旅游吸引力。紅色旅游必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調動游客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由單純的“瀏覽式”“說教式”向“互動式”“體驗式”轉變。紅色旅游僅通過圖片展示和文物陳列的方式開展,會讓游客覺得有些單調,因此可將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應用在紅色旅游中。在已有展館的基礎上,通過建立革命先烈雕塑群、故事長廊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紅色文化。在維持紅色文化自身內涵的基礎上,要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參與性,可采用祭掃紅軍烈士墓、團隊模擬戰斗、編創紅色體驗劇目、舉辦紅色文化藝術節等形式,與游客互動,提高對游客的感染力。例如,到革命紀念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除了聽取專業講解,活動方也應推舉代表進行觀后分享;也可嘗試與中小學生的寒暑假研學旅行相結合,由參與研學的少年兒童扮演角色,體驗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站崗放哨、運送糧草、送雞毛信等,使他們能夠沉浸式體驗紅色旅游產品。
三是加大投入、加強宣傳,提升紅色旅游發展動力。在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提高紅色旅游業發展資金在專項資金中的占比,使紅色旅游項目開發和投入,同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制定吸引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合作開發紅色旅游的舉措,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以獨資、參股、合作、聯營等方式參與紅色旅游建設與經營。同時,要加強政策保障,積極引進大型旅游企業參與紅色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使紅色文化資源得到長久利用,推動紅色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將全省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聯系起來,連點成線,由線及面,依照“共塑形象、共促市場、共享信息”的原則,建立良性互動機制,發揮聯合宣傳營銷優勢,提升紅色文化影響力。要發揮紅色旅游企業的積極性,通過博覽會、交易會與紅色文化論壇等多種平臺,推廣傳播紅色文旅品牌,營造紅色旅游發展濃厚氛圍[5]。舉辦各種學術論壇或研討會,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涵,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
四是創新機制、強化支撐,推動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紅色旅游景區的運行及管理長效機制,建立競爭上崗、考核獎懲和績效評價制度,健全全省紅色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及服務質量綜合考評體系。對景區內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應認真研究并掌握其運營規律,科學設置展館內設機構,整合各項優質資源,進行陳展布置優化,完善各項獎懲機制,提升運營效能,提高服務水平。同時,要建立旅游開發長效機制,把紅色旅游與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開發利用,如可將省內嵩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自然景觀等與紅色旅游實現鏈接,形成互動。引進各種紅色旅游專業人才,讓其在河南紅色旅游發展的規劃、管理、營銷等領域,發揮專業特長,促進紅色旅游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要強化對從業者職業道德的規范管理,制訂旅游服務人員培訓計劃,開展旅游服務技能專項培訓,提升專業水準,提高服務質量。在革命老區及紅色旅游資源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加快旅游職業教育發展,具備條件的高校、職院可探索設置紅色旅游專業課程,開辦紅色旅游專題培訓班。
[1] 崔怡雯.試論江西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福建質量管理,2016(1):82-82.
[2] 郝慧芬.呂梁紅色旅游深度開發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51-56.
[3] 趙斌,俞梅芳.浙江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文化產業,2022(1):133-135.
[4] 馬勇,唐海燕.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構建與創新研究[J].旅游論壇,2021(6):41-52.
[5] 李開明.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臨沂市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