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123)
在整個學術界關于世界近代史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始終存在著比較激烈的爭論。由于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存在多種判定標準,如不管是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還是在文化方面,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標志性事件。因此,關鍵是需要弄清楚每一個觀點成立的條件和解釋能力的一個邊界。
在蘇聯世界史的學界上,1934年曾經就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史的開展問題進行了討論,斯大林等人開始主張根據列寧的提法來討論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后又認定法國于1789年開展的資產革命應為近代史的開端。但此論點依舊遭到了蘇聯歷史學家的否定,其認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應是英國于17世紀開展的資產階級革命。而持此觀點的理由便在于:一是英國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在經過發展之后變得更加成熟;二是英國革命是當時歐洲范圍之內非常重要的一個革命;三是英國革命在開始的時候在國內確定了資本主義制度,而這個制度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都非常深遠。在1940年的時候,對于世界近代史開端的討論,斯大林等人也正是基于上述論點而對此表示了認可,至此之后,關于世界近代史開端的討論也正是被定格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伊始。
我國到目前為止,無論教材或著作,其在探討世界近代史開端的問題上仍是眾說紛紜。但是,一些說法與當時歷史在不斷發展中的情況不相符合,長官意志的色彩較為濃厚。
第一,在當前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發展越來越成熟。將英國的手工工場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分析,當時的英國手工工場變得更加的成熟。這樣在手工工場發展不斷成熟的情況下便提出了“工業資產階級”領導革命的說法。這種改變也被稱為“正統的資產階級革命”。通常在“工業資產階級”下的手工工場發展的時期中,這種主要是以工場為主的經濟形勢下因商業布局形勢之后,金融資產階級發展規模較大。英國革命在爆發時主要是以資產階級作為主要的領導階層,其在整個革命中發揮主導性的作用。該階層被稱之為是新貴族,其在當時社會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影響力較大,并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資產階級化非常嚴重。其中,英國革命和尼德蘭革命均是如此,這兩場革命也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較為顯著的特點。但是,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過程中主要強調的是手工工場發展的成熟度,而在工場的主要力量越來越壯大的情況下,則可以將他們所領導的革命稱之為是“正統”的資產階級革命。但是,這個觀點始終具有片面性和機械性的特點,所以在經過長時間的時間發展證明中,當時的英國工場主便由十八世紀的中期工業革命逐步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尤其是在資產階級在進行了兩次會議改革之后,便在當時的政權中占據了主導性的地位,甚至很快速地對整個資產階級實現了統治。
第二,將“歐洲范圍的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看法。這個觀點出現在馬克思的《資產階級和反革命》中,這篇論文并不是為了對世界近代史開端問題進行討論而編寫的,而主要是通過對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所爆發的民主革命之后進行總結,將德國資產階級在1848年的革命全面揭示了出來,其全面分析了被判革命的反動性和社會階級根源。其中,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提出了“普魯士在三月革命中不應該將1648年在英國所發生的革命混淆在一起,更不應該將其與1789年的法國革命也混淆在一起”。但是,在這兩次革命的開展過程中,其主要的領導階級都是資產階級。而無論是英國或是法國革命,兩者最終的勝利者也均為資產階級,這不僅意味著新社會制度戰勝了就社會制度,同時也宣揚了封建所有制的敗途。同時,這兩次革命的發生,不但將當時革命發生地區的發生形勢要求反映了出來,
同時也準確反映出了整個世界的需求。正因如此,馬克思方會在對“普魯士的三月革命卻完全不是這樣……”中明確提出了普魯士所發生的三月革命完全與17世紀、18世紀的英國革命、法國革命不盡相同,明確指出了當時世界歷時發展的進程下,對爆發的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但是,并未明確提出哪一次革命被稱之為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通過針對馬克思所提出的“歐洲范圍的革命”,其較為重要的就是英法兩國的革命,但這兩個國家所爆發的革命并不單純指的是英國革命自身,所以通過找出“歐洲范圍革命”內的重要內容,將其與法國革命早半個世界的英國革命結合起來,并將其作為世界近代史開端的重要依據確實存在不妥當的地方,也與馬克思的意愿不相符合。因此,從這個觀點上來進行分析,其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并不成立。
第三,以“英國革命在當時國內確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影響深遠”作為主要的依據,也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情況。在當時爆發的英國革命之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責任內閣制度在18世紀的上半期被正式確定了下來,而開展的典型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度后續紛紛被多個國家所效仿,所以最后并不是在英國的國內確定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在尼德蘭內確定。然后,在爆發了尼德蘭革命之后便建立了荷蘭共和國,并成了當時17世紀中非常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當時世界的影響非常深遠。從這個角度分析,這個“根據”與當時的歷時發展事實是不相符合的。
綜上所述,如果將在17世紀內所爆發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稱之為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非常不恰當的提法。
在16世紀后期在尼德蘭爆發了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并在當地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這個共和國是當時歷時上的首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因此,如果根據17世紀的標準,當時的荷蘭也被納入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范疇內,這也是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個原本。因此,上述觀點正是馬克思的本意。這一點從本次革命的時代背景、國內歷史條件、革命勝利后的走勢以及影響,均可以獲得佐證。
第一,基于時代背景來分析。本次革命出現于16世紀后期,一直到17世紀初期。16世紀這一時期歐洲封建制度正陷入衰落中,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興起。正如馬克思認為的,盡管14與15世紀,地中海沿岸部分城市已然滋生出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因16世紀方式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故15世紀最后30多年與16世紀最初幾十年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鋪墊了基礎。基于此觀點,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便是出現在16世紀的后期階段中。通常爆發的這個革命能夠更好地將當時時代的要求凸顯出來,而成立的荷蘭共和國則標志著歐洲正式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因此,這種情況被馬克思稱之為是英國革命的一種原型。
在對當前國內的一個歷時條件進行深入分析之后,由西班牙在16世紀占領了尼德蘭,所以在13~15世紀便出現了手工業余的商業。自新航路被發現后尼德蘭的經濟得到了更好地發展,特別是到了16世紀,所以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立了良好的資本主義關系,商業也特別突出。在北部七省中,工商業最繁盛的兩個省時荷蘭語西蘭,不少大城市都形成了大型手工工場。在北方多省中阿姆斯特丹屬于經濟中心,與英國、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便與當時的俄羅斯有著很多的貿易往來。在1560年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杜德海峽當時的尼德蘭全年則只有1078艘,而其中的1050艘則是屬于阿姆斯特丹所在的荷蘭省所有。農村地區資本主義關系也得到快速發展,資產階級與大富商擁有大多數土地,絕大多數的農場及牧場的經營權也是掌握在少量的富商手中,看似與勞動者之間存在雇傭者的關系,實則是在剝削勞動者的勞動力。或者將土地租給佃戶,賺取地租。部分貴族也選擇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自己的農場。佛蘭德爾和不拉奔作為南方10省中經濟最繁盛的地區,早于14世紀就形成了大量手工工場,進入16世紀后,手工工場更加多。南方最大的城市為安特衛普,所以被設立成歐洲重要的信貸中心。當時所設立的商行與代辦處在當時很多的歐洲均有所設立,總共達到了上千家。其中,當時有250搜來自全球的商船停泊在港口內,所以在當時南方地區的經濟水平快速下降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便開始占據主導性的地位。尼德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是在這個時期內隨之出現,甚至導致所有制也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從而為革命的爆發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條件。正是由于當時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讓社會階級關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換,所以在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讓當時尼德蘭的社會階層也發生了顯著性的變化。當時在整個城鄉資產階級中所涉及的商人、收買商、農場主和工廠主常常希望能夠脫離封建主義的約束,將當時西班牙所實施的封建專制統治所推翻,這樣才能夠讓資本主義自由發展。因此,通過打著卡爾文教的名號與廣大群眾之間建立起同盟關系,共同反對西班牙的統治,這樣才能夠對革命爆發起到重要的領導性作用。尤其是在當時的貴族階級所發生的變化非常顯著的情況下,一些北方的貴族便開始選擇資本主義的土地經營模式,所以當在當地政府的經濟政治利益與資產階級趨同的情況下便會產生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再積極投入到之后的革命中。這些新貴族有一部分被擁護為革命領導者,如奧蘭治?威廉。而革命的主體則是由農場的雇傭工人、手工工場的工人、城市貧民、農民所組成,這一群體遭受貴族與階級的雙重迫害,渴望改變現狀。階級矛盾逐漸尖銳,社會階級關系出現變化,勢必會促成革命的到來。尼德蘭各省之前都擁有一定的自治權利,所以通過在各個大城市中設立屬于自己的議會和特別法庭,這樣賦予各個城市一定的權利。通常在西班牙所建立的總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全部位居行政機關至上。然而,通過在總督的下面建立國務委員會,而所有的成員則是由王室官吏共同組合而成。這樣正是因為政治制度的雙重性特征,所以這之間便藏著難以調和的矛盾。當時的西班牙在封建統治階段中由于推行的專制主義政策嚴重影響著尼德蘭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水平,這樣便導致當地的資產階級與民眾西班牙的統治產生了非常尖銳的矛盾。
第三,在深入分析革命爆發勝利之后所產生的影響。當時的荷蘭共和國在爆發革命之后建立了聯邦制的國家,其最高權力機關是三級會議。在這個權力機關中的所有議會成員主要包括各省的資產階級、貴族代表、教士。資產階級在當時的議會中所發揮的是主導性的作用,而國務會議則屬于常設機關,具體涉及12名委員,由主要的領導進行執政。這樣在荷蘭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建立的情況下,嚴重影響著英國當時的政治與經濟發展。
通過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治制度能夠對當地的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當時荷蘭資本主義經濟在17世紀的時候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當時的陶瓷業、呢絨業和絲織業非常出名。但是,呢絨在17世紀的英國則主要是依靠荷蘭進行加工和染色。荷蘭造船業在當時全球位居第一位,其商船噸數是歐洲總噸數的75.0%。荷蘭向英國提供漁船、運煤船、平底船,也向西班牙提供大型船。商業發展在當地明顯優越工業的發展態勢,所以開展對外貿易則更好一些。尤其是在17世紀初的時候,阿姆斯特丹便成了當地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成了當地的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在這港口中每天均會有超出兩千多搜的船只停靠在這個地點。其中,荷蘭的商船有超出萬搜航行于全球的各個地區中,能夠在多個國家之間進行商品轉運。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的商品便主要是由荷蘭的船只進行負責運送,所以在當時被稱之為是“海上馬車夫”。荷蘭在1609年的時候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銀行,這個銀行屬于資本主義性質。同時,這個銀行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將存款和信貸業務發展到了荷蘭之外的國家。尤其是當地資本主義的關系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其沿海地區的封建土地關系依然處于尚未建立的階段中。這樣在16世紀末的時期,荷蘭便開始到海外進行殖民掠奪,甚至對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均進行了擠壓式的影響,而直到17世紀的前期,荷蘭便獲得了很多的殖民地。通過從這個角度便能夠清晰地知道,當時荷蘭所建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嚴重影響著英國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地的資本主義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下,荷蘭的科學和文化也呈現出空前的發展態勢。其中,在17世紀的時候,阿姆斯特丹和萊登城便發展成了大型的書籍出版中心,讓很多進步的人士和各國政治流亡的人員紛紛來到了荷蘭地區,并開始出版其他一些國家難以出版的書籍。雨果?格勞秀斯不但是近代國際法的重要奠基人,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資產階級國家學說的理論家。由他提出了公海航行自由的理論,所以需要不斷完善國家源自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的學說。當時文學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頌揚的是民主與自由的精神,并且在數學、物理、天文、軍事科學等自然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當時荷蘭科學文化的發展直接對全球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并且會直接影響到歐洲和英法等國家的思想啟蒙。因此,當時東方的日本被稱之為是“蘭學”,直接影響著日本啟蒙運動和維新運動。
在尼德蘭革命爆發之后,讓當時非常鮮明的民族解放斗爭性質非常直觀地呈現出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爆發非常成功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在這個革命爆發取得勝利之后便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所以當時的歐洲在處于封建統制統制的時期內不但能夠為尼德蘭背后所發展的資本主義開辟重要的道路,甚至還會讓當時世界歷時發展的進程直接被改變。隨著當時的人類在快速進入到資本主義階段中的時候,也直接意味著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具有較強的劃時代性的意義。因此,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符合世界近代史的開端與歷時發展的事實,能夠更好地滿足歷史發展的邏輯。
總之,世界近代史時期便是由中世紀末至近代社會的流失過渡時期。雖該時期亦有許多重大的發明,但筆者認為,真正能代表世界近代史開端的重要標志當屬蒸汽機的發明。正是因發明了蒸汽機,方極大降低了生產對人力、畜力的依賴,并讓人類社會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因此,從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蒸汽機的出現方能代表近代史的開端,人類也正是有了蒸汽機,方才為現代社會的進步及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