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雄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 400030)
伴隨著當代藝術的快速發展,戲劇影視表演行業呈現出了無比輝煌的景象,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然而,在多元思潮的沖擊下,戲劇影視從業人員的思想素質令人擔憂,有些演員為了金錢和名利不顧個人形象,對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可見,戲劇影視專業人員必須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終保持較高的思想覺悟,牢記本職工作對思想素養的基本要求,不因外界誘惑而動搖個人意志,決不能陷入犯罪的泥潭。當然,培養優秀的戲劇影視專業人員,應當從學校抓起,注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內容的創新,最大限度地突出素質教育的元素。為此,本文著重探究素質教育背景下戲劇影視表演專業高職專科教學內容的創新,以便更好地優化戲劇影視表演專業課堂活動,確保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戲劇影視表演藝術的真諦,以較強的綜合素養學習本專業課程,為今后的藝術職業生涯做好充分的準備。
從我國古代開始,傳統藝術文化就已經確立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包含了戲劇、影視等各種表演形式,不同的表演風格,打造出了歷史價值極高的表演藝術樣式。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文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戲劇影視作品大都傾向于國際化,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滲入,難以在觀眾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尤其是遺漏了最為寶貴的中華民族美德,喪失了“中國特色”,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所以現代社會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提出了嶄新的要求。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不再是機械學習文化知識的“機器人”,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功底、業務技能操作、行業創新思維等能力,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現代化專業人才。對于戲劇影視表演專業而言,應當盡快轉變育人模式,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于學校實際,放眼于社會企業,注重對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并在此基出上發展學生對戲劇影視內容創新的思考能力[1]。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將所學的戲劇影視表演理論知識和表演技能掌握到位,從而確保整個表演創作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
與此同時,由于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強調的是“表演”,這是一個“動詞”,就是說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這個表演也是人演人的一種藝術,需要在教學中突出“體驗”和“體現”的環節。在戲劇影視專業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體驗”戲劇影視作品內容創造條件,不但要將基本的理論知識、動作示范、言語表達傳授給學生,還要為學生留出自我展示的空間,讓學生自己表演和互評,以他人之優勢彌補個人之不足,共同取得進步,才能真正滿足素質教育對現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最新要求。
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與日俱增,“休閑娛樂”已經成了大多數人的不懈追求,有的人去電影院或劇院觀看,有的人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隨時隨地觀看,受眾的接收形式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外部行業,還是影視市場,戲劇影視人才的需求量猛增。當下,我國影視投資的來源也越來越多,推出的作品類型多樣,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比如:影視劇、話劇、網劇、視頻短劇等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然而,繁榮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同質化”較為嚴重,“同質化”的內容自然會讓演員的表演“形象”呈現出“同質化”,顯得毫無特色,大大降低了戲劇影視作品的欣賞價值。為了扭轉這個格局,戲劇影視行業就開始重視優質人才的引進,戲劇影視表演專業人的需求程度隨之提升,為該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就業前景。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欣賞戲劇影視劇已經成了人們選擇精神享受的一個重要內容,也說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走向了更高的臺階。面對這樣的社會發展需求,戲劇影視表演行業也開始注重表演人員形象的打造,不再以單調的“模仿他人”為主,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氣息,注重素質教育對表演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高素質表演人才倍受歡迎。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內戲劇影視表演行業也提出了人才錄用的門檻,不但要求表演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求表演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也就是對其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行業發展形勢下,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自然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旦不夠優秀,就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即便找到,也很可能會因綜合素養欠缺而遲早被淘汰。
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源動力,多媒體軟件在各個領域都有著不可低估的應用價值,甚至不可替代。例如在戲劇影視表演行業,多媒體技術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多媒體通信網絡和多媒體的共同發展,構建出了全球范圍內的戲劇影視網絡,實現了自由、交互的格局,可以讓人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獲取到自己期望的戲劇影視作品。隨著行業發展步伐的加快,社會公眾的審美觀也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演員的換代速度。例如很多演員一夜爆紅,被追捧一段時間后,又很快被新生代的演員所代替,經不得歲月的考驗。這也是當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人才必須重視的問題,應當盡可能地提升個人的表演魅力和綜合素養,才有希望獲得長久發展。
目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高職專科院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也在尋求著改變,但是其教學理念依然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其一,絕大多數高職專科院校中設立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無論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還是教學手段、實訓方式都是照搬表演本科的培養模式,無非是將表演本科教學的四年壓縮成了高職教學的三年學制。這顯然是不適合的,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特點何在?其二,因為許多高職專科院校的戲劇影視專業教師只具備專業知識,缺乏歷史、政治、文學、美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課堂上很難將表演的規定情境擴展開講授給學生,缺失了應有的文學底蘊,自然就無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其三,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便適應現代戲劇影視行業的創新性發展,但是一部分高職專科院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基本上沒有將創造力培養的要求落實到教學之中。大家都知道,藝術需要創造力,缺失創造力的學生幾乎創作不出優秀的戲劇影視作品,因為他們只會墨守成規,不懂得思考問題,難以發自內心地演繹戲劇生活。
對于戲劇影視文化而言,它主要是從某一地區的實際出發,以本地自然環境為依據,注重人類活動及人的生活狀況,并且以社會發展為基礎而拍攝的視覺藝術所能帶來文化歷史意義的精神資源。為此,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盡可能地采用藝術化的教學手段,以此展現具有藝術韻味的戲劇影視表演內容。不過,許多高職專科院校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方法并不科學,處于十分單調的狀態,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甚至會讓學生越來越感覺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沒意思,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現在的年輕人都被體驗式、沉浸式的商業模式所吸引,卻很難在表演這一門本身體驗感和沉浸感都很強的藝術門類課堂上找到興趣點,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一定是教學方法出了問題,高職專科院校的表演課堂,不能再套用表演本科的教學方法了,要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培養目標,重新建立表演課堂機制,否則學生將很難被激發表演學習的積極性。
與名校相比,高職專科院校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尚顯不足,社會認可度還有待提高,其師資力量也暫時無法與名校相比,直接導致高職專科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實訓機會非常有限。一方面,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高職專科戲劇影視表演的學生要想參與的實訓項目很少,他們實訓中獲得的角色都是一些配角,甚至是群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想取得進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既不利于獲得完整的角色體驗,又不利于鍛煉戲劇影視表演技能,其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在我國,絕大部分影視行業都集中于經濟實力雄厚的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也都是名校和211、985等重點大學的聚集地,如此一來,高職專科院校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競爭壓力就非常大,他們很難觸及影視制作公司,更多的都是在短視頻平臺或娛樂場所等地尋求實訓機會,這對于學校和學生來說都是極大的困擾。
對于目前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他們之所以未能進入名校或重點大學,就是因為他們在高中階段的文化課基礎不牢固,學習成績偏低。高職專科院校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是偏弱的,其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都與名校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這一點會使其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舉步維艱。從表面上看,戲劇影視表演只是一種娛樂活動,似乎不需要較高的文化知識,殊不知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因為藝術都來源于生活,一個人要是缺乏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事物,也不會養成一種共情能力,其在戲劇影視表演中的角色表現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當然,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文化課知識的支撐,而一位文化課較差的學生是很難增強自身的這些能力,其人文素養的缺失也是其文化課知識積累不足的結果。盡管有的人說外表漂亮就能當演員,但是漂亮的外表只是一瞬間,當一個人沒有扎實的人文素養,就很難持久地吸引觀眾。
為了提升高職專科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教學內容是關鍵,而一切需要從轉變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教學理念入手。首先,改革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增強實踐性,同時,大力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劇本,感受作品創作的社會背景,并且要能讓自己創作的角色形象更加符合社會環境,展示出戲劇影視作品中人物角色的靈魂。其次,高職專科院校還要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創造力是一名藝術從業人員立足的關鍵,具有個人的獨特見解,才有可能創作出更具有特色和價值的藝術作品。當然,作為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應當教育學生處處留心生活,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經驗,不斷體驗生活,以此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要經常寫日記,表達個人的感受,既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又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傳統的戲劇影視表演形式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信息化要求,而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工具的戲劇影視表演越來越受歡迎。如今,人類社會因網絡而變得多姿多彩,戲劇影視表演的實踐樣式也在不斷更新,并使網絡信息傳播下的藝術活動增添了更多趣味。當然,在這種形勢下,戲劇影視表演專業人員的實踐能力必須突出,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否則很難脫穎而出。為此,高職專科院校必須加強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做好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熟練,才有足夠的能力演繹好戲劇影視作品,從而塑造出鮮活的角色形象。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模擬實踐教學,借助校外實踐基地和與影視創作實體開展合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實踐,不斷地在“實戰”中取得進步。
在新的時代下,促進高職專科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內容的創新,必須突出“新穎”“特色化”等特征。也就是說,在原有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學內容上添加一些“亮點”,充實教材內容,讓戲劇影視表演的課程內容富有特色,耐人尋味。一方面,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化”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安排合理的內容,并創設最佳的情境化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劇本內容的理解,激發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了應對現代表演專業學習就業難的問題,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專業素養,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提升其實操能力的活動,比如:進行課堂表演實景拍攝,引導他們不僅演,還要導,從特色化的課程內容中體會戲劇影視作品的實操過程,讓學生表演和導演的綜合能力。
只有優質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優質的學生,學生的成功與教師的辛勤耕作息息相關。所以,高職專科院校領導要注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師資力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為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提供師資保障,以優秀的教師隊伍來促進本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其一,學校要定期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采用科學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學習新知識,強化表演知識儲備,包括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前沿專業知識、實戰演練等,以過硬的業務技能勝任教學工作。其二,高職專業學校要縱觀整個表演行業,不斷地為學校引入優質的戲劇影視表演專家前來指導,可以經常開展一些戲劇影視表演知識講座,并讓教師在現場提出問題,以“專家答疑”的形式提升本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的綜合素養。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播放類的設備為戲劇影視效果的增強提供了便利,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基本上都以某種帶有沖擊力的符號來傳遞信息,以至于戲劇影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興旺。立足于現代,展望于未來,基于素質教育的戲劇影視表演業教學內容的創新已是形勢之所需,采用科學的教學內容充實高職專業院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課程,必將成為提升戲劇影視專業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讓現代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充分體驗素質教育所帶來的藝術氣息。作為培養藝術從業者的重要基礎,高職專業院校必須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優化教學方法,制定高層次表演專業人才的教學計劃,同時要合理地定位戲劇影視人才培養的方向,確保最終將他們培養成為服務于地方、國家、社會等各個層次的優質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