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瑩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玉溪市紅塔山自然保護區隸屬玉溪市,地處滇中腹地,地理位置介于北緯 24o17′50"~ 24o32′29",東經102o34′04"~102o40′07"之間。保護區以水庫徑流區水源涵養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為保護對象。多年來,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在改善玉溪市五大水庫水資源質量下降以及降低土壤的水土流失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在改善生態、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意義。同時,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內有諸多生態旅游資源,具有開展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和生態觀光旅游的優越條件,可適度進行生態旅游的開發。
2.1.1 生態旅游資源質量評價

表1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質量評價測算表
2.1.2 生態旅游區域環境質量評價

表2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區域環境質量評價表
2.1.3 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條件評價

表3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利用條件評價表

區位條件距省會城市(含省級市)或著名的旅游區(點)100~200公里。距省會城市(含省級市)或著名的旅游區(點)超過200公里。距省會城市(含省級市)小于100公里,或以公園為中心、半徑100公里內有1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或100公里內有著名的旅游區(點)。2 1 1 0.5外部交通鐵路50公里內通鐵路,在鐵路干線上,有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 0.5 50公里內通鐵路,不在鐵路干線上,客流量小。 0.5公路國道或省道,有交通車隨時可達,客流量大。 1 0.5省道或縣級道路,交通車較多,有一定客流量。 0.5水路水路較方便,客運量大,在當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1 0水路較方便,有客運。 0.5航空150公里內有國際航空港。 1 0.5 100公里內有國內航空港 0.5內部交通區域內交通方式較為單一。區域內有多種交通方式可供選擇,具備游覽的通達性。 1 0.5 0.5基礎設施條 件通水電,有通訊和接待能力,但各類基礎設施條件一般。有自有水源或各區通自來水,有充足變壓電供應,有較為完善的內外通訊條件,旅游接待服務設施較好。2 1 1注:各單項指標評分值累加得出旅游開發利用的評分值 合計 7
2.1.4 生態旅游資源質量等級綜合評價
生態旅游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分值按N=M+H+L 式計算,其中N為生態旅游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分值,M為生態旅游資源質量評價分值,H為生態旅游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分值,L為生態旅游開發利用條件評價分值。
生態旅游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分值滿分為50分,并按生態旅游資源質量評定分值劃分為三級。一級為40~50分,符合一級的生態旅游資源,多為資源價值和旅游價值較高,難以人工再造,應加強保護、制定保全、保存和發展的具體措施。二級為30~39分,符合二級的生態旅游資源,其資源價值和旅游較高,應當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三級為20~29分,符合三級的生態旅游資源,在開展旅游活動的同時進行風景資源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
經計算,紅塔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質量等級評分為37.5分,旅游資源質量等級為二級,應當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
2.2.1 自然原真性突出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地形地勢復雜,林相景觀保存完好,森林茂密,林木蒼郁,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景觀,變幻的云霧天象景觀,具有極高的游憩觀賞價值。同時,保護區內古木參天,樹形千姿百態,云霧風起云涌,穿梭于山間林中猶如置身于神秘幻境,山脈、森林、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天然的自成一體。
2.2.2 生態環境良好的“天然氧吧”,具有極高的生態功能和休閑養生價值
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9.39%,保存完好的植被除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明顯的作用外,還有釋放負氧離子、植物芳香分子、凈化空氣、令人神清氣爽等保健功能,是優良的“天然的森林氧吧”。
2.2.3 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水庫河流眾多,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宣教價值
保護區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水庫河流濕地生態系統,不僅為豐富的植物物種創造了優越的生存空間,也為野生動物的生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具有較高的科研與科普宣教價值。
2.2.4 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特色突出,旅游價值高
保護區境內的龍馬山“山輝淵潤,日景流光,五氣相宜,神冀騰驤”;龍馬石林是保護區及附近地區地表喀斯特的重要體現和集中分布區;龍馬溶洞是該區域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具體表現和發育演化模式的典型代表;白龍潭從陡峭的峽谷直落下來。還有野生菌、澀水井、古樸村落等極具玉溪特色的旅游資源。保護區內的靈照寺是玉溪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李鴻祥墓更是玉溪人民愛國教育的良好教材;保護區內還保留了原始的彝族村落和彝族鄉村文化。
依照《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規定的內容和方法對保護區的生態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調查、分類和評價。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現在已經開發的生態旅游資源如下表:

表4 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統計表
而保護區內大量的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暖溫性硬葉常綠闊葉林、暖溫性落葉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暖溫性灌叢、云南含笑、大花香水月季、大白花杜鵑、馬纓花、冬櫻花因基礎設施不完善,并未開始開發,只有當地居民會在閑暇時游覽。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的諸多旅游資源尚未實現向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的轉化,資源的合理開發還有所欠缺。一方面,當前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的種類有限,主要為生態觀光,諸多具有旅游開發潛力的景觀被劃入了核心區。第二,對于已經開發出的旅游景觀開發力度還不夠,缺乏有效整合和合理布局,各個景點“獨立成章”,缺乏一定的銜接和聯系。
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的諸多景觀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多為盤旋的上山公路盤,游客上山較為困難。盡管近幾年,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設置了護欄、步道和一些簡易的休息場所,但相較于成熟的風景區,這些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給旅游帶來諸多不便。并且游客大多只能沿盤山路走馬觀花式的觀看自然風光,對于保護區內人文景觀、生態景觀、遺址遺跡都不甚了解,保護區也沒有相應的科普設施進行宣傳,無法充分展現紅塔山自然保護區的魅力,大大降低了保護區自身的吸引力。
相較于云南省其他區域的自然保護區,紅塔山區域特色不明顯,知名度也較低。除龍馬山以外,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內其他景觀鮮為人知。已開發的旅游景點與周邊景點具有很高的雷同性,而較為有特色的“靈秀彝族村”“彝族火把節”“龍馬溶洞”“龍馬石林”還未充分開發利用,未充分展示紅塔區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
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應遵循科學的生態環境容量,將保護置于優先地位,在維持保護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前提下,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適度開發。
強調對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的保護,不為局部或眼前利益所驅動,堅持近期開發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統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兼顧的原則。確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實現。
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環境容量前提下,準確計算游客容量,確定生態旅游規模。避免不合理的環境容量造成的對保護區旅游景觀的破壞和生態環境污染。
加強保護區內基礎道路、休憩區域、指示牌、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修建科普區域,宣傳保護區內的動植物資源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
保護區內龍馬溶洞、白龍潭、野生菌、澀水井、彝族古樸村落等極具玉溪特色的旅游資源。著力打造這些旅游資源,讓紅塔山自然保護區散發別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