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霞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康樂 731500)
蓮花山保護區地勢陡峭、地形崎嶇獨特,植物區系地理格局多樣化,垂直分布明顯,物種繁多,其中云杉屬樹種天然林面積較大,但近年來受病蟲害和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其保存率有所降低,再加上當前綠化造林面積不斷增大,導致云杉樹種苗木供不應求,對云杉苗木的質量要求也更高,為了使云杉屬這一優良樹種得到廣泛栽培與應用,不斷提高蓮花山保護區云杉推廣造林技術,為蓮花山保護區及當地生產經營發揮其更大的生態、經濟效益,我們需要在保護現有樹種的情況下,積極探索云杉優良樹種的引種試驗和造林推廣技術,以便為云杉樹種今后的遺傳改良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依據。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屬自然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是黃河一級支流——洮河重要的水源涵養林、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研究基地,也是云杉林的集中分布區,是最適宜云杉屬樹種生長的地區之一。森林植被主要為山地寒溫性針葉林,以云杉林、冷杉林及云冷杉混交林為主,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維持黃河中上游生態平衡,保障黃河中下游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云杉屬優良樹種引種造林,將進一步豐富保護區造林綠化樹種,拓展云杉屬主要樹種的栽培范圍,有效提高造林質量,對云杉示范林的營建起到樣板作用,對輻射帶動周邊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區通過引種栽培云杉新品種的方式,引進藍云杉、歐洲云杉、塞爾維亞云杉等云杉屬新品種樹種,擴大栽培范圍和面積,建立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種質資源圃,營建示范推廣林,從而對云杉屬優良樹種當地生長習性進行研究與評價。
在保護區試驗苗圃、磨溝苗圃,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30cm)肥沃的苗圃地,從小隴山林科所苗圃培育基地引種栽植苗干粗壯、頂芽飽滿、色澤正常的2~3年生藍云杉、歐洲云杉、塞爾維亞云杉、歐洲云杉、沙地云杉4個云杉屬樹種新品種容器苗5972株,同時,對照試驗,分別從保護區磨溝苗圃、試驗苗圃移植中國特有樹種青海云杉、粗枝云杉優質苗1761株,建立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2.4畝。在苗木萌動前后,按照株行距40cm×40cm定植標準,將引種云杉屬容器苗進行假植。移栽前二天澆水一次,使基質保持濕潤。移栽時將原容器營養缽體剪開去除,并剪短過長的根系。移栽苗木深度與原土痕一致,每個容器內移苗一株,移栽時用手輕提苗干,使根系舒展,填滿土扶正苗干并壓實周圍基質,擺放到位后隨即澆透水。定植苗木后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排灌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在蓮花山保護區磨溝苗圃基地,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40cm)肥沃的苗圃地,根據云杉的生長特性和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的原則,從小隴山林科所苗圃培育基地引種栽植10年生麗江云杉、川西云杉、藍云杉、紅皮云杉、鱗皮云杉、林芝云杉、西藏云杉、黑云杉、黃果云杉、白杄、白云杉、塞爾維亞云杉等12種云杉大苗116株;對照從蓮花山保護區磨溝苗圃移栽中國特有樹種青海云杉、青杄等2種云杉大苗50株,建立蓮花山保護區云杉屬種質資源圃2.1畝。在樹體萌動前后,按照株行距200cm×200cm定植標準,挖直徑60cm、深60cm的定植坑,穴內施腐熟有機肥1公斤至2公斤,并加施50克磷酸二銨,與土混合后施于坑下半部。苗木放入定植坑內,填土至平,將苗木向上輕提一下,使根系舒展,然后邊踩邊培土略高于地面。苗木定植后,及時澆足第1水,待表土略干后,再澆水1次,后期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排灌、除蘗定干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在蓮花山保護區選擇土壤深厚、肥沃和水分充足的磨溝保護站宜林地馬圈溝,栽植藍云杉、沙地云杉、塞爾維亞云杉、青海云杉等樹種13067株,營造蓮花山云杉屬優良樹種示范推廣林80畝。造林前全面清理整地,打碎土塊、清除草皮,揀除石塊、雜草、殘根等。栽植時根據造林立地條件,按照密度為170~220株/畝,即株行距1.7~2.0m×1.8~2.2m、采用50cm×50cm×40cm的三角形穴狀坑,按照“三埋兩踩”的技術要點,適度深栽,苗木栽正扶直,根系舒展,肥土還原。造林后根據氣候狀況適時做好灌溉、除草、追肥、病蟲鼠害監測等工作。
3.1.1 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
經成活率調查,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苗木平均成活率為76.1%,其中試驗苗圃示范區苗木平均成活率為52.3%,磨溝示范區苗木平均成活率為93.9%。
從表1可以看出,藍云杉、歐洲云杉、塞爾維亞云杉比鄉土樹種成活率稍高,苗期未發生立枯、猝倒病,對霜凍等自然災害表現出較強的抗逆性,說明比較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

表1 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苗木成活率和生長情況調查表
3.1.2 云杉屬種質資源圃
經成活率調查,云杉屬種質資源圃苗木平均成活率為92.7%。對照樹種成活率高于引進樹種,引進樹種藍云杉成活率70%,西藏云杉成活率85.7%,黑云杉成活率57.1%,白云杉成活率77.8%,塞爾維亞云杉成活率80%。黑云杉成活率最低,其他品種成活率較好。

表2 云杉屬種質資源圃苗木成活率和生長情況調查表
通過觀測對比,川西云杉、紅皮云杉、鱗皮云杉、林芝云杉等云杉屬樹種在蓮花山林區氣候條件和立地條件下,未發生云杉落針病、葉銹病,在秋冬季未發生凍害能夠正常生長,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
3.1.3 示范推廣林
通過對示范推廣林的調查觀測,青海云杉成活率為95.0%,藍云杉成活率為93.0% ,沙地云杉成活率為68.0%,塞爾維亞云杉成活率為85.2%。林木長勢良好,未發生云杉落針病、葉銹病,在秋冬季未發生凍害,表現較強的抗旱、抗寒、抗風、抗雪壓及抗有害生物能力,林木生長健壯、旺盛。證明這幾種樹種在蓮花山林區氣候條件下和立地條件下能夠正常生長,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
3.2.1 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
從苗期表現(表1)可以看出,磨溝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藍云杉、青海云杉、粗枝云杉比沙地云杉生長好,苗期未發生立枯、猝倒和霜凍等自然災害,表現出較強的抗逆性。藍云杉苗木平均高達6.1cm,相比較,鄉土樹種青海云杉、粗枝云杉高生長較引進樹種表現稍好。試驗苗圃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引進樹種除沙地云杉高生長3.1cm外,歐洲云杉高生長達10.4cm,塞爾維亞云杉高生長達10.2cm,藍云杉高生長7.6cm,表現良好。從兩個栽培地點對比來看,引進樹種試驗苗圃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苗木高生長好于磨溝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鄉土對照樹種磨溝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好于試驗苗圃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
3.2.2 云杉屬種質資源圃
從苗期表現可以看出,云杉屬種質資源圃白云杉苗木高生長較低,為13.3cm,麗江云杉苗木高生長16cm,其他品種高生長均在18cm以上,最高為黃果云杉、白杄,高生長達到22cm。高生長表現良好。整體來看引進樹種黃果云杉、白杄高生長好于鄉土對照樹種。
3.3.1 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

表3 云杉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物候期觀測表
通過對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云杉樹種物候期的觀測調查,物候期反應良好,頂芽萌動期、頂芽封頂期、展葉期、抽梢期、封頂期等生長發育過程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并在自然狀態下能安全越冬。從表中對比來看,引進樹種高生長期較鄉土樹種生長期稍長,高生長期長10天左右,說明引進樹種還比較適應當地生長環境。
3.3.2 云杉屬種質資源圃
采用苗期的管理撫育措施,通過對麗江云杉、川西云杉、藍云杉等云杉樹種物候的觀察調查,進行對照試驗如下:
塞爾維亞云杉生長期最長為147天,其次為黑云杉,145天,最短為川西云杉,為97天。除川西云杉外,其余品種生長期均在100天以上。說明川西云杉的適應性較強。
通過開展云杉屬優良樹種引種造林,建立引種栽培試驗示范區和云杉屬種質資源圃、營造示范推廣林,不僅豐富了保護區云杉屬樹種,拓展了云杉屬主要樹種的栽培范圍,對云杉示范林的營建起到樣板作用,為進一步開展云杉屬樹種當地生長習性評價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同時藍云杉等樹種具有成本低、育苗期短、造林成活率高的特點,對優化保護區造林樹種、有效提高造林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此外,通過引種栽培,輻射帶動了周邊發展,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和增加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推廣云杉優良樹種引種造林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對云杉屬優良樹種的引種試驗結果表明,蓮花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云杉良種的培育和營造云杉林,引進的云杉屬大部分植物基本適宜在蓮花山保護區的環境條件下迅速生長,抗性好、適應性強,能很好地完成生長發育周期,并能安全越冬,其中,藍云杉、歐洲云杉、塞爾維亞云杉在各方面均表現突出,可作為今后大力推廣和園林綠化、良種選育方面的樹種。云杉屬植物不僅觀賞效果好,抗病蟲能力較強,在建筑、造紙及園林綠化方面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同時還是優良的種質資源。因此,加強云杉屬樹種的推廣應用及優良新種的選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廣闊的前景,為了增強云杉屬樹種在蓮花山保護區的推廣應用,后期需要在引入種種源和提高苗木生長繁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期在成功引入種源的基礎上,培育出更多適應當地氣候并能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品種,從而進一步豐富保護區和當地的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