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付少瑋/文
從平原到丘陵,從戈壁灘到淺灣灘涂,從高山到雪山,凡是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這樣一群人迎風出發,步履不停,默默為建設祖國的綠水青山而努力攀登的身影。這群人,正是來自北京金風科創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的一群年輕且有夢想的風電匠人——吊裝調試青年突擊隊。他們用頑強拼搏的精神支撐著全國28個省市6358 臺風機的調試并網發電任務,并為我國的低碳清潔能源轉型積極貢獻著青春的力量。
由史浩鵬所帶領的吊裝調試青年突擊隊,成立于2019 年,由40 名業務能力突出的年輕人組成,通過提前組織專項人才下現場、跨區域聯動調試資源,將研發、制造、供應商資源組織起來,創紀錄完成新增裝機超12GW 的任務,約相當于每年幫助社會減少2561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再造森林1400 萬立方米。他們也成長為了企業現場技術解決突擊的業務能手,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始終為致力于構建“可持續更美好”未來的使命努力奮斗著。
34 臺機組全部調試并網發電,平均每天輸出綠電132.2 萬度,實現了2022 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綠色用電,讓張北的風點亮了北京的燈。為全力支持“綠色冬奧”,實現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一目標,吊裝調試青年突擊隊中的8 人僅用6 天,就完成了河北京能康保項目。河北京能康保項目采用混塔新工藝,為了嚴格按照標準完成任務,項目團隊根據工藝手冊,摸著石頭過河。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對于現場工作的細節把控近乎苛刻。
2021 年9 月,河北京能康保項目實施接近尾聲,為了全力保障10 月底并網發電,客戶要求項目團隊現場24 小時作業,可這與金風科技“嚴禁進行夜間吊裝作業”的要求背道而馳……一邊是客戶的需求,一邊是公司的規章制度,既要服務好、也要遵守好。面對兩難的抉擇,項目團隊沉下心來,在不激化矛盾的情況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項目團隊首先詳細地給客戶講解夜間作業的危害,告訴他們夜間視線不足,質量難以把控,對人員人身安全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其次,跟客戶商議進行一些吊裝準備工作,比如吊車轉場、塔筒準備等。最后,制定全面細致的吊裝倒排計劃,確保建設進度如期完成。項目團隊的專業和堅持為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也用實際行動說明了提出可執行、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是正確的解決之道,也是最佳的服務體現。
其實,在吊裝調試青年突擊隊,每一個人都是解決問題的一把好手。如果因為環境等外部因素實在沒辦法解決,他們就會從內部突破,從自身做出改變。內蒙古正鑲白旗錫盟蘇尼特左旗特變電工風電場位于內蒙古錫盟蘇尼特左旗,每到冬天,這里就變成了被積雪覆蓋的童話世界。然而,對于項目團隊來說,現實卻并不如童話般美好,低溫、積雪、冷風,驅車60公里再步行8 公里趕往機位點,惡劣的環境使每天的工作只能從中午開始。“因為雪太厚,路又崎嶇,我們通常要在距離機位點8 公里的地方下車,扛著設備工具走過去?!笔泛迄i說道,“每天還沒開始工作,體力已經消耗了一半還多。加之天氣寒冷,機器設備常?!T工’,使正常調試一臺風機的時間從4 小時延長到了8 小時。晚上回到項目部就得七八點鐘了,還要跟其他支持部門一起解決當天遇到的問題和第二天的調試計劃,工作節奏緊張、條件很艱苦,卻沒有一人想過退縮。”
100 臺風機的調試工作持續了3 個多月,項目團隊就這樣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滾打了三個多月。手腳凍傷、面部凍僵,在雪地里吃泡面、在寒風中爬塔桿,用身體給電池加溫、用不斷移動位置尋找信號……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2020 年12 月16 日,首臺機組并網投運,所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都在風機轉起來的那一刻變得更加激動的青春印記。
在安裝調試過程中,除了讓人難以忍受的低溫,還有讓人感到不適的海拔。四川美姑黃茅埂特變電工風電場位于四川省涼山彝簇自治州美姑縣,全年天氣環境惡劣,往往山下還是晴天、山上早已白雪皚皚,不但體感溫差大,海拔變化給人體帶來的不適也很直觀,工作中需要隨時準備氧氣罐,攀爬一次100 多米的風機等于一次3000 米長跑?!拔覀內毖醯蝗本?,在完成自身調試工作的同時,還會協助客戶完成機位施工方案,幫助客戶減少基礎開發的工作量和時間,減少施工成本、提高吊裝效率。”
在保質量重安全的前提下,他們建成了一座座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風電場,也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金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一臺臺白色風機迎風飛轉,寄托著吊裝調試青年突擊隊更大的夢想。未來,他們將懷揣奉獻綠色能源的初心,肩負科技報國的理想,建成更多優質工程,持續開拓創新,不斷提升新能源電力安全、科學、高效利用水平,做清潔能源低碳轉型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