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姣艷
內容摘要:中學語文美好課堂是如何生成的。綜觀當前語文課堂的現狀,完整的篇章被肢解,神奇的靈性被遏制,美好情感被丟棄,課堂的幽雅和詩意被喧囂和熱鬧所替代。美好語文課堂的生成于教師目中有人,學習權杖的回歸,生成于人性光輝的閃耀,生成于師生魚水相融的和諧,生成于教師個性魅力的植入。
關鍵詞:只要有一顆對語文、對學生真誠熱愛、潛心研究的心,靈動多樣的課堂形式。語文美好課堂的理想就離你不遠了。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世間最能震撼人心靈的有兩樣東西:一是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人性中崇高的道德法則。當人性的光輝閃耀在語文課堂上,那課堂無疑是美好的。
我們確立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美。然而在高考升學指揮棒下轉悠的語文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講解一篇課文往往崇尚固定的模式,即開篇介紹作者背景,主體部分再根據高考考點分層歸納總結考試類型和答題模式,最后概括寫作特點,歸納答題要點。這樣模式,把文本當作解剖桌上的青蛙,文章的美盡毀無遺,教學本身也變得枯燥乏味,更挫傷了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
呼喚語文課堂的美好,找回那一顆顆對語文靈動、赤誠之心,成了當前語文老師的責任和必需。那么美好語文課堂是如何生成的,筆者作為一個熱心于中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長期實踐于語文教學的第一線,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持與廣大同道者共研。
一、美好語文課堂生成于教師目中有人,學習權杖的回歸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筆者很佩服一些老師上完一節課后興奮地說:“今天這節課講得真痛快”。說完一副陶醉自得狀,對此我很是向往,以為語文課堂的美好就在于此,于是努力向他們求教,勤加苦練,很快也有了同樣的感覺,但不知為什么高興不起來,總覺得缺了什么,哪里出了什么問題,也感覺不到課堂的美好。終于有膽大的學生私下跟我說:“老師啊,你講得很精彩、有激情,可是我們參與不進來,沒我們什么事,我們希望像你那樣有激情。”那一刻,我驚呆了,原以為老師如此酣暢淋漓地講解,學生必定能事半功倍地吸收。于是我立即在班上展開問卷調查:1、你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形式是什么?2、你認為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對打的問題是什么?第一道是選擇題,第二道是簡答題。結果:第一問:8.1%選擇老師講解、分析課文,88.3%選擇師生共同研討。第二問:答案主要集中于老師講太多、滿堂灌、課堂沉悶乏味。調查結果使我意識到:以往所佩服的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多么想參與到文本的分析中來,而我們教師往往為了教學目標任務,為了自己痛快,忽略了學生的感受。美好的語文課堂教師必須要目中有人,把學習的權杖歸還學生,讓他們真正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當筆者意識到這點作出不斷的調整:每次的備課圍繞教學目標重點,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發,設計問題,學生指導的地方盡量不講或少講,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思維、視角去解讀文本,我只是在旁邊適當點撥。終于讓他們能參與進來,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二、美好語文課堂生成于人性光輝的閃耀
一直以來,人們熱愛語文是因為語文學科,不僅僅作為傳承知識文化的工具而存在著,更重要的是,通過她能讓人看到人類人性中光輝的一面。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人性的光輝閃耀在課堂之上,這樣的課堂才是美好的。遺憾的是這點原本在中學生較為容易實現的,因為教材教參的限制,現實的需求和標準答案的澆灌,而變得機械化和冷漠了。一提到封建時代的事中心就是社會黑暗,一提到資本主義社會就是金錢關系,這樣走極端的理解使我們看到的是本應普照世界的人性之光被認為地遮擋,并按一廂情愿的理解和需要來切割、分化、扭曲,而學生為了分數只能在標準答案的澆灌之下,遭受傷害,這是人格的分裂。讓人性的光輝閃耀于課堂,是語文的美好,也是語文的責任。為此語文教師應當盡量避免因成人世界的部分陰暗和社會一些不良的因素而造成的錯誤扭曲,盡力讓詩意回歸,讓美好落位。
三、美好語文課堂生成于師生魚水相融的和諧
現實美的創造基本原則:合規律性協調律和合目的性平衡律。協調、和諧是創造美好基本條件。語文課堂的美好同樣需要師生魚水相融的和諧。根據調查學生總是希望能成為老師的好朋友,希望和老師一起探討課文,這是對和諧的呼喚,基于此著名特級語文教師李鎮西提出:語文,請給學生心靈的自由。無獨有偶另一位著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也提到他的課堂教育思想是民主和科學,這都是為創造課堂和諧,以求互促共進的目的。
四、美好語文課堂生成于教師個性魅力的植入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人格是一個會思考的聰明的存在物。教師在學生人格形成過程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樣一個個性張揚、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巨大,我們的語文課堂必須是充滿教師個性魅力,然后在學生身上留下個性的烙印。筆者很喜歡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學生談笑風生地在老師們身邊走過,接著老師們開始在后面談論著:這些一定是某某老師的學生。后者評卷時看到學生的作文和字,就下結論:這一定是某某老師教的。此時我知道,這是語文教師魅力的成功植入。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長期個人魅力的澆灌、培植。
作為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與新時代的學生相適應。能成功讓語文課堂有了自己個性的魅力,這樣的課堂無疑是美好的。
五、美好語文課堂生成于靈動多樣的形式
學生的天性是天真活潑,積極自由,向往自然的,加上那個語文學科的浪漫主義特點。這就注定了語文課堂,不能拘泥于單一的形式,不能局促于一室之內。注定要靈動多樣,才能生成豐富多彩的課堂。當然課堂的多樣性,是要結合學校的實際特點來進行的,城鄉學校各有優勢,只要用心研究定可以讓課堂生出別樣的趣味來的。一個語文教師好不好,不是自己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的美好,讓學生上完之后,有那份被子彈打中的感動和激動。語文美好課堂不是生拉硬拽地插入,不是刻意嬌柔的造作,是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有一顆真誠熱愛、潛心研究的紅心;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付諸行動的決絕。這樣語文教育的春天離我們不遠了,那么美好語文課堂就不再是夢想了。
讓中學語文課堂美好起來,這是我們的責任。046704F1-DA6B-49E1-91FE-B3AED6292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