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自2021年新學年伊始,連續從事11年語文??平虒W工作的我,轉到數學??平虒W。隨著教授學科的變化,教師審視學生們各方面表現的角度也因之發生了變化,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缺點和不足有了進一步的多角度認識。
以我目前正在教學的班級為例。這屆學生我是從2020年三年級新學年開始帶的,那時我還在教他們語文。2021年轉到數學教學后,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發現孩子們在數學學習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 畏難思想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知識難點時,普遍出現畏難情緒,致使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足,止步于困難面前。例如,在講到知識點較多、體現知識綜合運用的“探索樂園”時,由于不屬于必講、必會的練習題,學生們往往異口同聲地選擇“不學”,甚至其中還包括數學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此現象反映出這個班的學生普遍缺乏探索、進取的精神,抱有“喜易畏難”、“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
2.“破罐子破摔”思想
如果前面的已學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不牢固,那么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該知識點,就會出現“卡殼”,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反正前面的知識也沒學好,那么接下來的課程不好好聽、不好好學,似乎就“順理成章”了,學習上就放任自流了,直接導致數學課上聽講沒有興趣,不專注。
3. 毅力差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時,老師雖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談話,施加正確的心理影響,當時也能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但好轉現象維持的時間卻很短,不能長久堅持、貫徹,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自從語文??平虒W陣地轉移到數學??平虒W陣地后,如何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們克服學習障礙,培育良好的品德修養,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切實將學生的德育工作落地,成為擺在我面前的新課題。
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我深知傳統文化對于中華民族世代子孫的思想影響。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主科教學一線的小學教師,我于2019年就開始嘗試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語文整體課堂教學后的若干分鐘 “碎片時間”,推出“國學拓展”環節,其內容與當時所講的語文教學內容相應。由于長期的堅持,此項舉措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之所以這樣做,是基于以下三個初心:
第一個初心,就是讓孩子們在小學階段開始接觸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將德育工作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和語文教學同時落地,為孩子們培育良好的品德修養打下基礎,積極主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的理念和要求,將“學史明理”、“學史崇德”的理念落地。
第二個初心,就是讓“國學拓展”環節的內容對當時所講的語文教學內容給予有利地補充和佐證,讓課堂所傳授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更加具體,讓知識變得更加現實,不斷提升學生們對于個人品德修養培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們爭做正人君子的信念,將“學史增信”的理念落地。
第三個初心,就是讓孩子們在小學階段開始接觸文言文,借以提升小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語言感知,為日后中學階段文言文的學習打下語言基礎。
針對上述孩子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共性問題,在2022年3月新學期開始之時,我借鑒了以前語文教學中推出“國學拓展”環節的運行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在每節數學課的課前兩分鐘都教學生們一句經典的國學語句。這句話與學生們當前的學習狀態,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結合,讓學生們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語句中汲取上進、克服困難、不畏艱難的力量,建立并提升信念。這樣,既能很好地輔助教學工作,又能在日常教學中施加德育影響,讓“立德樹人”的理念繼續落地,讓學生們開始學習、體會“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內涵。
以本學期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是觀察實物,這對學生們的空間想象力提出了要求。不少學生遇到觀察立體圖形,在想象不出來、題目完成不好的時候,就出現沮喪、畏難情緒。所以,我就選取了《孟子·公孫丑上》中“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經典語句講給學生們聽,讓學生們自己體會其中“一往無前”、“積極進取”的大無畏精神。在學生們“學史明理”之后,繼而引導他們把這句話和在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聯系起來,教給他們“學史增信”,即無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難題,我們都要樹立戰勝它的信心,做到不畏困難,不放棄,想方設法解決它(既可以自己獨立思考解決,也可以與其他同學成立學習小組,共同解決。實在解決不了,通過老師的講解,學到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思路,夯實知識點,為日后解決其它難題打下基礎),進而做到“學史力行”。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潛移默化地逐步培育學生們良好的品德修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中,遇到困難時,不急不燥,有方法、有措施、有信心地克服。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起到適時、正確引導的作用,即幫助學生們樹立學好數學、解決難題的信心;另一方面,起到引導、幫助學生們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作用。當學生們遇到難題時,作為教師,不能直接拿過來就講,而是首先要和學生們互動。通過互動,知曉他們的“難點”在哪里?然后按照“循循然善誘人”的原則,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們逐個解決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難點”。最后,根據這些“難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練習題目加以訓練和強化。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慢慢形成了自己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良好學習習慣。隨著“難點”的攻克和日益取得的進步,學生們也就慢慢地克服了“畏難”心理,逐步建立起自信,對于包括數學在內各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就提升了。
鑒古而知今,彰往而察來。愿每位教師的點滴努力都能在學生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化為涓涓清流,滋潤著他們的心靈,守護著他們的正氣,激發著他們的智慧,使他們成為一名有貢獻的國家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