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以芬
摘要:在 "雙減"政策下,如何減負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轉換教學理念。正確認識“雙減”的內涵和意義。對課堂教學進行改變,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課堂質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研究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快樂。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
關鍵詞:“雙減”,教學理念,語文課堂,主動性,合作探究,轉變課堂質量,興趣。
教育部對“雙減”政策的出臺,從總體思路、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的落實政策作了詳細分析。在 "雙減"政策下,如何減負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應當高度重視,轉變教學理念。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注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針對當前雙減政策的逐步落實,從小學語文教學出發,落實雙減政策。宏觀上,教學內容更要豐富,教學形式更要多樣化,不斷提升師生互動頻率。微觀上,就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注重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講解和課后輔導中都要及時為學生做出及時的指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及運用,從課堂上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多方配合下,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掌握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應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措施出發。
一、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
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后的教學理念,只關注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對語文知識失去興趣。轉變新的教學理念,就是正確認識“雙減”的內涵和意義。對課堂教學進行轉型,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效率和質量。應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在教材中,教師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具體教學中,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存疑的內容上。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排疑解難,以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二、專研教材,精準備課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教材,做到精準備課,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于每門課程,而對于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為重要。老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充分考慮到學生對講課內容的接受程度,尤其要關注那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把他們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都考慮在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聽懂講課內容,跟上講課進度。當然,學校可以組織老師進行集中備課,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分享他們的教學設計,也可以經常組織老師進行教學設計比賽,提高備課的質量,為課堂做好準備。
三、培養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營造課堂氣氛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是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進行互補知識,重組知識。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能擴展學生學習的空間,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把不同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的學生均衡地分配到各小組,使組內學生能夠做到學習優勢互補,能夠保證每個小組資源均衡,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作用,讓后進生獲得更大的幫助。教師建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講課過程中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程導入環節,老師要設計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恰時地向學生提出與講課內容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并鼓勵學生自己設疑提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既要肯定學生的進步,又要適當提出建議,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不斷展現自我。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享受求知的快樂。
四、以教導學,以學促教
教師教書育人,造營學生文化素養,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必備知識和學科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負擔,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學,就是讓學生主動地學,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學有所得。首先,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還主體地位給學生;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方式,讓每一節課導入聲情并茂的情境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動態圖片或視頻的插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課前布置的預習作業,讓學生借助網絡自學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恰當地使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各個學習小組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學習成果分享和學習交流,精彩的鞏固、拓展和深化了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擴展思維,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提高了課堂質量。
六、教師對學生課后輔導
老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課后輔導,不僅要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還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老師要根據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寫作業達到鞏固基礎、提升度的目的;老師還要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密切觀察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的寫作業過程,主動給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又要認真分析不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的作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動找這些學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老師要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備課、上課和課后輔導這三環節上多下功夫,這樣做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習成績。
總之,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和語文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教師要充分總結雙減政策的可行性方案,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融入。在運用不同方式教學時,不斷的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升。雙減政策不僅關系到課上講解,還關系到學生的作業布置,需要家長配合監督和幫助,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目前雙減政策正處于逐步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邊創新邊總結教學經驗,教不斷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茜? 談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散文百家 2021年2月
【2】張惠談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中華活頁文選 2021年
【3】徐彤彤 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