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九月是小班幼兒入園的季節,也是孩子和家長最焦慮的季節,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同時作為一名母親,我深深明白家長把剛入園的孩子交到老師的手中,其實他們心中是忐忑不安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3—4歲的幼兒應能在新環境下保持較穩定的情緒。那么,怎樣落實這一目標,緩解幼兒因分離而產生的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緒呢?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使其融入一日生活,減少其日后發展過程中產生焦慮情緒的可能性。
一、分離焦慮的概念
焦慮是在人類成長和生活中最常面對的一種心理狀態。伴隨著年齡的成長、環境的變化,我們常常會感到不安、恐慌、不知所措,而這些負面情緒,就是焦慮。
(一)分離焦慮的概念
分離焦慮應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最早也是最頻繁的一種焦慮情況。它通常出現在與父母分離或與所愛和依賴的人分離或面臨分離的威脅的情況下表現為恐懼、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反應。
嬰幼兒、青少年分離焦慮指的是當孩子與依戀對象(經常是父母)分離時,孩子因過度擔憂依戀對象和自己的安全、過度害怕分離及與依戀對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現出的焦慮行為。
(二)幼兒分離焦慮的的表現形式
1.糾纏黏糊型
糾纏型幼兒在入園時不是抱著爸爸媽媽的脖子不放就是拽著爺爺奶奶的衣服、袖子不松手,嘴里還會不停的念叨“媽媽別走”“媽媽不要我了嗎”。甚至在家長離開后,也會黏上一位老師或一名周邊小朋友,反復詢問一句話“媽媽啥時來接我?”。
2.悶悶不樂型
悶悶不樂型幼兒雖不愿離開家長,但知道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他們心里還是不開心,甚至有的幼兒在園內看起來很“乖”,很適應,而在家里往往會在睡夢中驚醒,喊著“我不上幼兒園”。
3.大哭大鬧型
大哭大鬧型幼兒常常一到幼兒園門口就開始情緒波動,一見到老師或一進入教室門口就大哭大鬧起來,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說,當老師來安慰時還會又推又攘,更有甚者拳打腳踢,嘴里還會憤憤的說著“我討厭你!”
二、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當幼兒沒有進入幼兒園之前,他們在家的時候,家人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把他們當做“掌上明珠”。在家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作息會很隨意,家人會滿足他們想要的東西。當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幼兒園會有固定的作息時間,他們就得遵守幼兒園生活紀律與活動秩序。老師可能不會每時每刻都能照顧到每個孩子,他們的每項要求也不可能都能會給予滿足,這時就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幼兒園作息時間和他們在家時生活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區別,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也是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重要誘因。
(二)環境氛圍的改變導致幼兒缺乏安全感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前,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之中,他們大部分時間與家人和固定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動也會較隨心所欲,熟悉的環境給幼兒帶來安全感,因此幼兒的生活過的很自由、他們感覺無拘無束。但是面對幼兒園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和對陌生人的交流,讓新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感到很神秘但又很緊張。這對于一些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幼兒是件值得考驗的事情。這會使他們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和恐懼感。
(三)家長自身的焦慮
孩子上幼兒園,感到不適應的不僅僅是孩子,還包括家長。家長對孩子入園的焦慮情緒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當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長在幼兒園獨立生活,家長憂心了:孩子哭了嗎?能吃飽嗎?中午睡覺沒?受小朋友欺負了嗎?二是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帶來的焦慮:孩子能和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嗎?會回答老師的問題嗎?動作發展不如其他孩子怎么辦?基于擔心,家長往往在送孩子來園后遲遲不肯離開,或在中途再來園探望,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孰不知也已給孩子造成了產生分離焦慮的負面影響。
(四)幼兒的個體差異
幼兒的性格不同。一些性格內向的幼兒大多不愿意主動與人交流、不愿意同老師交流、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內向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會更加強烈、他們會更加沉默、有時情緒會不穩定,出現哭鬧的情況、甚至有攻擊性的行為出現。但性格外向的孩子,會很容易的融入新的環境,適應新的環境結交更多的新朋友,分離焦慮會稍微減弱。
三、緩解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策略
(一)物質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場所,盡管父母愛子心切,但千萬不要溺愛,要以理智的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在入園前,家長要盡快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上洗手間、穿脫衣褲鞋子,當孩子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能在集體生活中增強自信心,從而減輕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二)心理準備
在將幼兒送到幼兒園之前,家長要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小朋友明白他們已經長大,需要進入幼兒園學習與鍛煉。在那里,有許多小朋友與他們作伴,一起玩耍嬉戲。家長還要告訴小朋友,幼兒園里有許多玩具,比家里的玩具更好玩。有多種好吃的東西,老師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友好地對待他們。
1.做好幼兒入園時的心理準備
2.營造溫馨舒適的心理環境
(三)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激發小班幼兒喜歡幼兒園的積極情感
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特別是可以讓幼兒“動’,起來的活動,為幼兒準備新穎可愛的玩具吸引他們的興趣,轉移他們的焦慮,增加他們對幼兒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善用夸獎的語言。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尤其是對剛剛離開家人身邊,來到陌生環境的新幼兒來說,也許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成為孩子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集體生活的契機。來園時,對悶悶不樂卻沒掉眼淚的孩子說一聲“你真棒”,并鼓勵他為小朋友發吃飯的小勺、發玩具;離園時,“明天早點來,老師會想你的!”并為他送上一個小貼畫,都成為激勵孩子堅持來園好方法。
(四)家園配合
1.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2.加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3.正確送幼兒入園的態度
4.提前帶幼兒熟悉環境
5.多與教師交流
減緩小班幼兒的分離焦慮,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合作,有效過渡分離焦慮期會對幼兒整個學前期甚至未來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幼兒園與家庭要進行有效配合,共同關心、幫助、引導幼兒,使他們能夠克服分離焦慮所帶來的困擾,愉快地享受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進一步擁有幸福、快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