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柳
在教學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讓學生變得聰明能干,是我們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基礎工具,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愛因斯坦說過:“知識是無窮的,而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事實上,現代科學知識正在不斷地成倍增長,新的知識層出不窮。一個人在學校中即使十分努力,所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任何人也不能把將來從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在學校里全部學到手。所以,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對待這種“知識爆炸”的形勢,適應祖國飛躍發展的要求,作為老師在教學中除了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獨立地學習人類最新的科學知識,而且在將來的工作中獨立地研究,探索未知的領城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啟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逐步培養能說會寫,善于觀察、想象、記憶、思維,能在學習中自己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學生的能力靠培養,是經過教育訓練,學習、實踐逐步形成的。下面就這方面談些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具體反映,它總是和思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一般都具有敏捷的思維品質。因此,從小嚴格訓練學生說話,養成說話的習慣,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的意義。事實證明,能說會道的學生,朗讀能力就比較強,閱讀能力也不會低,能出口成章,也容易下筆成文。所以,狠抓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以口頭語言帶動書面語言,是發展學生智力,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是通過以下幾方面來訓練學生說話的。
1.在識字教學中,提高說話能力
兒童入學前,已經掌握了大量口語,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深刻性還差,詞匯貧乏,往往不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利用各種機會教學生說話,訓練他們把話說得準確、清楚、完整。如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區別形近字,用自己的話解釋詞語、組詞造句、聯詞造句、看圖說話等,采用多種方法發展他們的語言。如教“文”字,學生掌握了形、音、義之后,我讓同學們用“文”字組詞并說一句話。學生造出了“我們說話要文明禮貌”、“我們對老師要文明禮貌”、“我們對同學要文明禮貌”、“我們對爸媽要文明禮貌”等句子。有個學生還一口氣講出了“我們的學校人人講文明禮貌,老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是一所文明禮貌的好學校。”這樣較長的句子。
2.看圖學詞學句學說話
低年級課本圖文并茂,我利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學詞的時候學說話。如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我引導學生仔細看課本插圖,讓學生齊讀課題,使學生認識“難忘”的意義,并用“難忘”一詞練習說話。一個學生說:今年的春節!多么令人難忘啊!另一個學生說:“今天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第三個同學說:“老師的教誨讓我終生難忘。我說:“同學們都說對了,孩子們得到表揚,更來勁了,又繼續說……
3.結合課文練說話
低年紀教材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是很好的范文。我在閱讀教學中,利用這些范文,通過朗讀、分析、熟讀、回答問題等進行說話訓練。我教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方法,培養回答問題的技能。如回答問題時要把老師的問話帶進去,要注意把話說得完整,在回答“為什么”時,應用上“因為”、“所以”等。對復雜的問題,啟發他們先分幾個小問題回答,然后再連起來回答,由說一句話過渡到說幾句,乃至一段話。
為了豐富學生的詞匯,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課本中比較難掌握的關聯詞語,我決不輕易放過,想方設法讓學生理解運用。在一次復習課中,為了使八、九歲的小孩能正確理解遞進復句各分句間的關系,能運用“不但……而且……”關聯詞造句,我在黑板上畫一棟兩層的樓房,讓學生觀察思考,老師加以啟發,孩子們很快明確“不但……而且……”這個句子有兩個分句,這兩個分句關系好像這棟房子的兩層樓的關系一樣,我們可以把前一分句理解為一樓,后一分句為二樓,第二層樓比第一層樓高,第二分句比第一分句有更進一層的意思。然后,我讓他們用“不但……而且……”造句,大部分學生都能造出意思簡單的句子。為了發展學生思維,我又啟發他們從各方面選材,引導他們運用這關聯詞語,從天說到地,從海洋說到森林,從過去說到現在,從中國說到外國,使學生的思路大開,又造出一批生動的句子。
二、培養學生大膽提問,善于思考,促進智力發展
學貴有疑,有疑就是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發現了問題,就能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就會主動地去分析問題,經過積極思考,最后解決問題。事實證明,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認真讀書的重要標志,也是思維發展的新起點。學生讀書時提不出問題,并不等于他們沒有問題,只不過表明他們讀書不動腦筋,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因此,近兩年來,我校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課時,我允許提問、允許爭論、允許保留意見。我告訴學生,凡是不懂的,想知道的,感興趣的都可以提問,課前可以提,課中可以提,課后還可以提,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只要學生敢大膽提問題,不管問題提得如何可笑,我也不輕易給學生予否定。由于重視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思考,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比過去增強了。
近年來,由于我堅持讀寫結合,在教學中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所以孩子們變得聰明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也顯著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