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平
前蘇聯科學家卡皮查認為,數學是最適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科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實可行的。
一、營造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跀祵W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傳統課堂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從讓學生死記硬背轉變為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要讓創新真正走進數學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能夠積極思考,馳騁想象,任意表達,敢于標新立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有意識地創設具體、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學生探求解決矛盾的氛圍,激發學生創造興趣,使其處于躍躍欲試的積極求知狀態,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二、教給創新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教學要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質疑,另一方面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方法。數學學科是一門思維訓練性較強的科目,數學課上教師應多設計一些活動空間,從一道數學題出發,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束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地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為學生提供創造空間,提供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引導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
楊振寧博士說:“中國的兒童不如歐洲和美國的兒童動手興趣濃,主要原因是沒有動手的機會?!毙W生動手實踐操作是把知識物化的過程,對掌握知識有一定的效果和實際作用,我們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編排也充分的體現了動手操作的特點,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營造機會讓每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求知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分別用鈍角、銳角、直角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去拼擺平行四邊形,在操作的過程中激勵學生說出拼擺理由,對不同拼擺方法引起爭論、共鳴,同學們最后通過討論歸納出同樣的結論,這種憑借動手操作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拼擺、交流、爭論、歸納的過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們體會到了操作、探索、發現答案的樂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靈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積極引發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聯想是創造的翅膀,兒童時期是想象力最豐富、最活潑的時期,兒童愿意去探索,去發現各種事物,通過想象和聯想,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數學學科角度上講,也是從一個數學問題想到另一個數學問題的心理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方面。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性材料,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拓展學生思路,讓學生思維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充分的聯想、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教給學生創新方法的主陣地,教師要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在教學意識上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上要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只要持之以恒,我們就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