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行業期刊如何找到自身的生存價值和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近年來業界普遍關注的大事。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招標采購管理》雜志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系列報道”“行業‘優秀招標策劃案例’征集”兩個案例策劃,詳細介紹了策劃的背景考慮、實施要點、克服的主要困難以及由此收獲的啟示,旨在為同行期刊更新理念、探索轉型升級提供參考。文章認為,通過兩個案例策劃的開展,該刊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在行業和讀者的正向反饋中,明確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方向,行業期刊從傳統的交流平臺的發展定位轉向行業智庫的發展定位的選擇是正確的。文章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深耕行業,做好三個引領:創新理念的引領、問題導向的引領以及學術方向的引領。二是要有專業、鮮活的內容表達,做好三個培養:培養編輯“學者化”,培養深入淺出的概括能力,培養化繁為簡的寫作能力。只有編輯人員自身的專業悟性提高了,專業判斷力提升了,專業寫作能力增強了,才有可能策劃出有力度、受歡迎的好作品。三是要改“等稿件”為“做稿件”。期刊編輯部在開展工作時要保證具有主動性、計劃性以及準確性,要堅持主動研判、策劃先行和開門辦刊。
關鍵詞:行業期刊;案例策劃;深耕行業;學者型編輯;行業智庫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9-0219-03
《招標采購管理》雜志(以下簡稱《采購》)是由中國招標投標協會主管,與中國計劃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行業期刊,2021年脫鉤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雜志創刊已逾9年,作為同業中的后起之輩,歷經了紙媒的興盛、新媒體的沖擊,有過短暫的迷茫。近年來,《采購》深耕行業,以行業智庫作為發展定位,在行業重大問題上主動發聲、有力引導,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文章,參與了許多行業重大活動的策劃,行業競爭力已躍居前列,對行業期刊的生存發展之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兩個案例的策劃
(一)策劃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系列報道
當前,國家鼓勵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簡稱“全咨”)服務。招標代理業務作為全咨服務的一部分,業界對于“招標代理業務會不會被全咨取代”“招標代理機構能不能參與全咨服務”一直存在困擾,很多招標代理機構對未來發展躊躇不前。《采購》編輯部敏感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2022年初,經過內部反復討論后,決定把“招標代理與全咨服務”作為2022年的重點選題。目的在于傳遞全咨服務是方向,勢在必行;同時,促進共識,探討解決方案,引導招標代理機構更好地融入全咨服務。在報道上圍繞三個重點組織專業文章[1]:一是明晰何為全咨服務;二是分析招標代理在全咨服務中的角色定位;三是尋找招標代理開展全咨服務的成功案例。
第一步提出話題,摸清實情。2021年6月,《采購》組織小型專家交流研討會。為了確保有限時間內的高效交流,首先確定了需討論的議題,根據議題方向邀請與會專家,并將議題提前發給專家,要求專家準備書面發言材料。會上,10多位來自不同省份、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專家現場交流研討。由于會前準備充分、議題明確,專家們圍繞議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思路,達成了很多共識,明確了招標代理應以制定、解釋、運用合同為核心競爭力全面融入全咨服務[2]。會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步分析形勢,明確方向。在小型專家交流會的基礎上,《采購》于7月刊發《新形勢下招標投標現狀與發展趨勢》和《對話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挑戰與對策》兩篇文章。前一篇文章是編輯部撰寫的形勢分析,指出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招標投標的服務模式將從單一、程序性服務向復合型、綜合性咨詢服務轉型,也即向全咨服務模式轉型。后一篇是編輯部撰寫的研討會的會議綜述,進一步闡述了全咨服務的概念,從專家角度分析探討了招標代理開展全咨服務的優勢、人才需求以及發展路徑模式。兩篇文章形成前后呼應,使招標代理機構充分認識到招標代理機構融入全咨服務模式不但可行而且路徑清晰。
第三步提供專業人才培養建議。《采購》在8月刊發了《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模式下招標采購從業人員的格局和能力》,同時配發《招標代理機構在工程建設全過程工程咨詢中的角色優勢分析》《對招標代理企業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的再思考》兩篇專家文章。3篇文章共同圍繞“全咨服務人員的能力要求與培養體系”,從不同角度和方位指出,招標采購人員融入全咨服務的專業定位應該是優秀的合同管理咨詢師,并以此為目標提升專業技術核心競爭力,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
第四步參與策劃、組織中招協“招標代理與全過程工程咨詢”論壇,并在9月刊開辟專題。在編輯部策劃實施專題報道的過程中,恰逢中招協準備舉辦“招標代理與全過程工程咨詢”論壇,編輯部主動參與、配合完成全咨服務論壇的議題策劃和宣傳實施。全咨服務論壇于9月在北京召開,近400人現場參會,《采購》詳盡報道了中招協全咨服務論壇的盛況。對政府和行業層面,重點報道政府官員和行業協會領導對全咨服務的權威解讀和行業分析展望;在企業層面,重點報道各招標代理機構融入全咨服務的業務優勢、人才培養以及增值服務的成功經驗。在形式上,《采購》刊發《聚焦優勢加快融入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會議綜述,同時編發10多位政府官員、業界專家以及企業領導的重要發言內容。會議綜述從背景、共識、業務優勢、人才培養、增值服務、未來發展六個方面,突出強調在探索全咨服務過程中,招標代理機構應加強觀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合同管理為切入點拓展上下游業務,在轉型升級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連續的多層次推進、逐步深入的報道,在行業中引起強烈反響,系列專題文章被行業多家媒體、地方協會以及企業微信公眾號轉載。許多招標代理機構的領導表示,讀完《采購》的系列報道后茅塞頓開,更堅定了融入全咨服務的信心。行業輿論也發生了由“能不能全咨服務”到“如何更好地擁抱全咨服務”的轉變。
(二)策劃推出行業“優秀招標策劃案例”征集
“優秀招標策劃案例”征集是中國招標投標行業理論與實踐征文活動的一部分,由編輯部策劃組織實施。征文活動始于2016年,每年一次。六年來,征文活動不斷創新,參賽規模屢創新高,論文投稿量從最初的170多篇增長至400多篇,成為《采購》和中招協的重要品牌活動。2021年,在征集論文的基礎上,編輯部創新開展首次行業“優秀招標策劃案例”的征集。優秀案例的推出受到了行業的極大關注,業內專家認為彌補了行業知識能力體系的空白,對于引導行業重視招標方案策劃,提升專業人員的方案策劃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素材。
整個策劃過程,主要圍繞以下線索展開:
第一,為什么要開展“優秀招標策劃案例”征集。首先,征文活動已經開展六年,為行業貢獻了一批高質量的理論研究與思想精華,編輯部希望能夠從企業層面再挖掘一批高質量的實踐范例,從實操角度給予招標采購專業人員以啟發和指導。其次,案例類型要契合招標采購從業人員能力建設需要。當前,招標投標行業正經歷從紙質招標到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的轉變,未來采購交易將通過人機對話線上完成[3]。在大部分傳統的流程性工作被數字化取代后,全國9000多家招標代理機構近百萬專業隊伍將何去何從?編輯部認為,招標采購從業人員應聚焦重點提升招標方案的策劃能力和合同管理能力。而“優秀招標策劃案例”征集就是幫助招標代理機構提高策劃能力的措施之一。
第二,用什么標準來篩選案例。編輯部認為,既然要通過案例來為招標采購專業人員提供示范素材,則案例一定要符合行業發展規律,有推廣借鑒的意義,經得起實操檢驗。對于評選標準,編輯部經過細致的多方調研,邀請多位行業權威專家研究、修改、審核把關,反復多次后最終定稿。評審標準主要從項目概況、招標方案策劃要點及過程、案例水平及借鑒意義、文筆水平四個方面進行考察。其中,招標方案策劃要點及過程涉及采購模式選擇、標段劃分、合同條款擬定以及招標結果分析等7個小項,涵蓋了業務關鍵節點,在流程上形成閉環,權重占到50%,是主要的考察因素。依此標準,編輯部邀請了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的行業專家參與評審,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格評審,最終從近百篇案例中篩選出10個優秀招標策劃案例。
第三,優秀案例成果的宣傳和推廣。一是將成果以中招協行業發布會的形式推出。受疫情影響,發布會通過線上舉行,在線觀眾4萬多人。二是以每期1~2篇的節奏在刊發,而且每篇案例均配發編輯部推薦語。推薦語不是案例的簡單摘要,而是從專業角度告訴讀者為什么這篇會被評為優秀案例,為什么值得推薦閱讀,其價值何在。例如,《“1+1+1+N”的SDN框架采購模型》一文的亮點就在于中國移動信息技術公司采購部門通過引入科學的數據(近似正態分布的數據)處理方法,形成SDN系統所有軟硬件產品的“權重系數”采購報價模型。這個報價模型的設定是企業創新做法,通過開發應用此模型,招標的標包劃分更加合理,激發供應商的報價競爭,極大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其報價模型的設計思路對同行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首批案例刊發后,編輯部接到了許多讀者來電,表示對實踐工作非常有指導意義。下一步,編輯部擬將適時召開案例分享會,邀請案例的執筆人講述案例的過程和經驗。
二、兩個案例策劃的啟示
通過兩個案例策劃的開展,《采購》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在行業和讀者的正向反饋中,逐漸明確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方向。同時,也深感從傳統的交流平臺的發展定位轉向行業智庫的發展定位的路子走對了[4],更加堅定了繼續辦好《采購》的信心。
(一)啟示一:要深耕行業
兩個案例策劃給予編輯部最大的啟發和價值在于:作為行業媒體,一定要有高的站位和長遠的發展目標,在涉及行業重大問題上要有聲音,要提供權威、前瞻的引領。一是堅持創新理念的引領。要樹立精品意識,推出的研究成果能夠要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從而引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的引領。要堅持問題意識和結果導向,回應行業現實關切,圍繞行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開展調查研究,提供有效的解決思路或方案。三是堅持學術方向的引領[5]。要立足行業實際開展學術研究,以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行業大局為戰略任務,時刻洞察行業的政策、技術、市場、服務的發展趨勢。
(二)啟示二:要有專業、鮮活的內容表達
專業文章不同于文學作品,作為行業期刊,要力求讓專業文章不再艱澀難懂,為讀者提供有深度和有溫度、有吸引力的作品。以編輯部組織的小型專家研討會為例,專家們的觀點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判斷的依據何在?10多位專家給出了4萬字左右的發言材料,會后要立即整理出3000字的會議綜述,如何對材料進行提煉?我們的啟示是:一要堅持編輯“學者化”[6]。編輯專業化是刊物專業化的底層邏輯,要鼓勵編輯人員精通專業知識、熟悉行業實際情況、了解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不斷加強對行業領域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造詣。二要培養深入淺出的概括能力。文字要準確、清晰、易懂,可以用樸實的語言把復雜問題講深講透,要寫讓市場一線人員能讀懂、明白的文章。三要培養化繁為簡的寫作能力。文章要觀點鮮明、重點突出,既有血有肉,又不拖沓冗長。只有編輯人員自身的專業悟性提高了,專業判斷力提升了,專業寫作能力增強了,才有可能策劃出有力度、受歡迎的好作品。
(三)啟示三:要改“等稿件”為“做稿件”
在策劃“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系列報道”前期,編輯部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對報道的重點、方式以及工作節奏都做了細致周密的計劃安排,最后才實現了預期的效果。同樣,在策劃“優秀招標策劃案例”之初,編輯部除了思考如何制定詳細嚴謹的評審標準外,一直在分析優秀案例最關鍵的評審因素是什么,如何向擬提交案例的申請人完整、準確地表述評審標準,這樣做的目的也在于建立編輯部與企業和讀者間的交流互動。兩個案例的策劃都反映出,編輯部在開展工作時的主動性、計劃性以及準確性至關重要。一是堅持主動研判。要始終以行業智庫為發展定位;要主動了解行業發展建設情況;要對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與發展方向進行分析研判。二是堅持策劃先行。要從實際需要出發,主動運用新聞傳播規律開展組稿策劃,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堅持開門辦刊。要主動深入基層企業,聽取一線聲音,積極反映基層企業的生動實踐;要舉辦豐富的學術交流活動,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對刊發的理論熱點進行闡釋,吸引優質的稿件資源,培養更龐大的作者隊伍和讀者隊伍。在紙媒發行量斷崖式下降的背景下,期刊的發行量始終保持平穩增長,活動培養出的作者和讀者隊伍功不可沒。
三、結語
新時期,每個行業期刊都會依據自身資源進行探索,工作的側重點可能大相徑庭。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應對互聯網的挑戰,傳統期刊的轉型絕不是只靠開辦新媒體就可以實現的。歸根結底,要回歸到行業本身來尋求答案,要把根系深深地扎在行業的沃土里,反映行業的訴求,服務行業的讀者,為讀者提供喜聞樂見的文章;堅持編輯專業化,堅持開門辦刊,走一條行業智庫的生存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李凱,蘇長虹,李康樂.突出核心 緊跟議程 融合創新:人民日報2021年全國兩會報道亮點評析[J].傳媒,2021(5):11-13.
[2] 芮麗梅.遵循國家標準 開展招標采購人員能力培養與評價[J].中國招標,2020(6):104-106.
[3] 芮麗梅,石國虎.推動招標投標高質量發展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N].中國經濟導報,2022-05-10(10).
[4] 騰延妮.新形勢下行業期刊突圍之路:以《審計觀察》雜志為例[J].傳媒,2021(6):42-43.
[5] 張之曄.一流學術期刊建設視閥下學術期刊編輯的使命與責任擔當[J].出版廣角,2021(19):31-32.
[6] 芮麗梅.新時代行業期刊編輯能力提升的實踐與探索:以《招標采購管理》期刊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6):187-188.
作者簡介?芮麗梅,碩士,高級經濟師,編輯,招標師,研究方向:編輯出版、招標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