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菊
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其核心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們從掌握簡單的理解、分析、邏輯思維能力開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間想象、抽象、歸納、演繹等綜合思維能力,通過多層次訓練,拓寬孩子思維能力的延展性和彈性,讓孩子有獨立的思考、判斷分析和解決能力。數學閱讀可以通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加工、篩選、整理,經過內化建構成數學方法,是一種進行數學思維建構的有效形式。然而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將閱讀與數學相結合。因此,學會閱讀必須從小學開始培養。
一、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意義。
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數學教育應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顯得非常的重要。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的需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我發現有很多孩子在平時的預習中常常忽視了對數學資料的閱讀。很多時候孩子在讀題時只讀一半,就動筆,一動筆就錯。這也與他們平時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有關系,所以加強數學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能,學生才能更主動去閱讀,從而可以讓學生克服掉讀不懂題,審題不仔細,看到文字多的,拐彎多的或者陷阱多的題目就畏難的思想。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
(1)、數學閱讀的過程往往是手腦并用,讀畫結合的過程。如:行程問題,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在解答時引導學生養成邊讀題邊畫線段圖,形象直觀地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便于理清思路,突破難點,化難為易。再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可通過畫圖更清晰的看到它們的長、寬、高,從而能準確的求它們的表面積。在解決幾何圖形問題時都可以用讀畫結合的方法,形象直觀的解決問題,發展思維。還有的題目需要邊讀題邊畫表格把信息羅列出來,尋找突破點,使問題迎刃而解。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有本質的不同,就是閱讀材料中會有很多的數學專用語言、符合、圖表。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時提倡學生邊讀邊思,邊勾邊畫,做好批注,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抓住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把文字、符號、圖形等多種語言相互轉化,運用批注、計算、畫圖、推理、分析等方法,處理有效的數學信息。
(2)要善于推敲數學語言中關鍵詞句。
有的數學語言中每一個關鍵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須仔細推敲,明確關鍵詞句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系。例如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中的關鍵詞句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教學時要著重說明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從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總之,重視小學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眾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這決定了未來人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更需要他們有較強的自學功底從事終身學習,以便隨時調整自己來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因此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