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目的在于希望能夠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健康成長。雙減政策是教育的一個重大創新和進步,雙減政策下,學生可以擺脫持續性的,長時間的填鴨式教育,更加自由地成長。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
“雙減”政策的落地,對于孩子們的發展,對于校內的學習、校外的培訓,都有了更加明確、更加規范化的要求,這對于我們的教育工作來說,無疑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作為教師,我們應扛起減負增效的重任,不忘教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自2021年國家教育部施行雙減政策,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感覺很累,因為他們大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備課、上課及做輔導,幾乎要從早忙到晚,但是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因為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能從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去改善過去那種幾十年重復不變的習慣性勞動。要改變現狀,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不應以講授問答的授受式出現在學生面前了,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應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究。這就需要我們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認真研究,并且通過努力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進一步優化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地走進課堂,親近教學,在探索中求發展,教師才能在課堂上實現“增效減負”,實現優質輕負,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命力,變得生機盎然。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轉變思想,提高認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認識到位,才能為“減負提質”提供思想保證。要讓小語教師清楚認識到“減負提質”的內涵、意義以及“減負”與“提質”的辯證關系。只有教師徹底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觀念,才能切實“減負”,真正意義上達到“提質”的目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與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全德、智、體、美和心理等方面素質培養的基礎,更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終身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小語教學仍然是基礎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緊密的教學。
(二)樹立發展觀念,變守舊為創新
實施“雙減”政策,徹底打破了無限擠占孩子時間,靠重復機械作業和課外輔導提高孩子成績的做法,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做到“減時減量還增效”,促使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作為新時代教師,關鍵一點就是要樹立新型的內涵發展的觀念。新時代,新挑戰,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走出因循守舊,走向創新發展。教師觀念的改變,會促使教學行為的一系列變化,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改變課堂,用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設計作業,用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興趣,用多樣化的活動破除唯分數評價學生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充滿光亮,向著光明生長。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
課堂是“減負、增效”的主陣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流,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會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不上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少;二是隨意提問多,激發思維少;三是關注形式多,實質落實少;四是重復作業多,有針對性的作業少。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聚焦課堂,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要結合實際,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著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四)是優化作業設計,變知識為能力
一是作業設計在“控量”上下功夫。將作業布置納入教研體系,控制作業總量,控制作業完成時間。經常性開展提升作業質量的研究。學校提倡好的作業設計要體現基礎作業要少而精,分層作業要有精準性,彈性作業要有合理性,個性作業要有必要性。二是設計作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不同學生的完成能力,從而達到學困生“吃飽”,學優生“吃好”。三是設計作業要形式多樣,注重探究性、口頭性、書面性、活動性、開放性作業的相輔相成,設計作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指導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學
笛卡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們教師不是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體,學生的學法直接得益于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愛學習,自覺地去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六)轉變評價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
現在已不是唯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了。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的評價方式也相應的轉變。教師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揮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成為有一專多長的人才。
總之,落實“雙減”要求,其本質就是要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素質,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讓學生徹底拋開學業的負擔。希望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能切實履行職責,成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執行者和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