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麗
摘要:目前,由于疫情的影響,各類大中小學校及幼兒園隨時做好線上線下學習的切換準備,停課不停學,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家園共育的腳步我從沒停歇過。疫情的不可抗力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但并不影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疫情期間的家園溝通,更加使教師和家長的心連在了一起,我們共同育兒,共同抗疫。
關鍵詞:疫情? 家園溝通? 抗疫
家園溝通是教師和家長彼此溝通幼兒生活和學習情況的橋梁,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并沒有阻止住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形式,開辟了新的方式方法。特殊時期的家園溝通更加重要,此活動的開展,讓幼兒與家長感受到了溫暖,從而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疫情期間家園溝通的意義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抗疫觀念,掌握抗疫小知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必須密切配合,遵循教育一致性的原則。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生命健康、出行安全,這讓我們和每個家庭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群,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抗疫觀念,通過宣傳防疫小知識,減少了家長的恐慌心理。在這期間,每個家庭都積極配合健康打卡,上報家庭成員行程,及時進行排查接龍,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更是為國家抗疫做出的最大貢獻。疫情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終有一天會戰勝它。我們要行動起來,出門正確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不扎堆、不聚集。
2.幫助家長與幼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疫情的到來,大家都宅在家里,這也正是拉近親子關系的大好時機,同時也可以消除幼兒因疫情無法外出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而產生的煩躁、焦慮心理。我們向家長分享育兒小知識,推薦親子游戲,這不僅拉近了爸爸媽媽與幼兒之間的關系,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參與其中,全家人的育兒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幫助家長進行科學育兒指導
疫情期間,教師通過班級群指導家長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作息,讓幼兒保持充足睡眠,建議家長要監督幼兒保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懂得用眼衛生。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一日三餐的營養要達標,少吃、盡量不吃零食,每天堅持戶外運動,學習和游戲相結合,讓寶貝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4.提高了教師的素養
疫情的到來,打破了以往的家園溝通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開辟出新的方式方法,因此互聯網的正確運用成了家園溝通的紐帶。為了家園更好的溝通,我們定期組織線上專題教研,經過多次有針對性的教研,解決了很多現實性的問題,這無形中也提高了幼兒園教師的教研水平;老師們也閱讀了很多相關書籍,并查閱了大量育兒資料,為的就是能夠分享給家長,這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家長的育兒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疫情期間進行家園溝通的方式與策略
1.利用電話、微信進行家園溝通
疫情雖然阻止我們和家長見面,但是阻止不了我們進行線上交流,我們對每一個家庭都要有計劃地進行不同程度的溝通。疫情期間,我對全班幼兒進行了多次線上溝通,大致總結以下幾點:(1)提醒家長防疫那些事;(2)了解幼兒在家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建議家長做好監督;(3)和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并傾聽家長帶娃的心聲,詢問家長,在帶娃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難解決的教育問題,隨時溝通。
案例呈現:我們班有個叫奇奇的小男孩,他平時對待輸贏問題很敏感,每次比賽輸了,都表現出低落的情緒,甚至掉眼淚,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在關注著孩子的變化,并加以正面的引導。去年的一次視頻溝通中,孩子的媽媽和我提到這個問題,說孩子不能正確對待輸贏,不管什么比賽,只要輸了就哭。于是我幫助家長梳理思路,首先讓家長接納孩子當時的情緒,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讓孩子懂得輸了沒關系,如果能找到輸的原因,并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比贏更重要;其次家長對待輸贏的態度要適當的表達,孩子贏了就獎勵,輸了家長先不高興,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應該在孩子輸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引導孩子享受其中的過程、其中的樂趣,而不是單純的注重結果。再次,引導孩子與自己做對比,每次做事,讓孩子想想是不是比原來有進步。最后,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榜樣,比如自己比賽輸了或者做事失敗了,在孩子面前不能表現出沮喪的情緒,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如果家長都能心平氣和地給孩子做示范,孩子對待輸贏的態度肯定會更客觀、理性。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進行追蹤,詢問家長孩子有沒有變化,家長在微信上是這樣說的:有很大進步,玩五子棋鍛煉他,有時候他五次全輸,也沒有情緒低落,還有就是下樓和小朋友比賽玩滑板車,輸了還接著玩,不再像以前那樣愛哭了。聽到家長的話,我感到很欣慰,孩子有了很大的轉變。后來我又詢問家長,有沒有遇到別的教育問題,家長說孩子愛哭,十件事有八件事先哭再說話,我問:“孩子哭了,平時您是怎么做的,是哄他還是訓斥,或者不理他。”家長說:“讓他閉上嘴,不哭再說事情。”我說:“他哭就是想讓您關注他,咱們慢慢來,如果下次再哭,您先靜靜的看著他,等他自己冷靜下來咱們再說事兒,您一定要保持態度和藹,就是他急您不急。”就這樣,我們達成了共識,后期我還會追蹤。經過一段時間,我又和家長溝通孩子愛哭的問題,家長說孩子比以前強了許多。我舉剛才的案例是覺得和家長溝通時與其說那些勸慰的空話,例如:您別著急,孩子再大點就好了,慢慢來等等,不如幫助其找到解決方案,切實協助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咱們要聽聽家長的心聲,讓家長說出自己帶娃的困惑,而不是教師單向的去和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而且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追蹤,只有這樣,雙向合一,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2.利用線上家長會進行家園溝通
疫情期間,面對面家長會是不能實現的,我們可以利用微信直播、釘釘、騰訊會議等方式召開家長會,或者定期組織一次師幼之間的線上見面會,目的就是讓家長和幼兒感受到教師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幼兒的成長,前提是家長和幼兒自愿參加。近期,我召開了一次騰訊會議,主題是家園共育和幼小銜接相關事宜,在會議的中間部分,我改變了以往家長會一言堂的模式,并本著平等、尊重的原則,邀請部分家長進行育兒經驗分享,這大大拉近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在幼小銜接方面,我們可以將小學的環境和學生的動態用照片和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家長云參觀,消除家長因擔憂孩子入學不適應的焦慮心理。在會議即將結束時,我又邀請小朋友們閃亮登場,由于長時間沒見面,而且又是用騰訊會議形式,可謂是教師、家長、小朋友匯聚一堂,當時大家都很興奮,這更加拉進了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后期的家園共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利用多種形式的板塊分享進行家園溝通
疫情期間,我們可以有效利用班級微信群定期宣傳一些育兒知識,如可以推出本周推薦、今日育兒分享、本周話題等板塊。教師要提前了解家長的需求,利用問卷星進行總結、歸納。雖然有些資料家長也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下載,但是考慮到大多數家長雖然是疫情期間也是要出去工作的,缺少時間和精力,而且在教育幼兒方面缺乏專業性,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的引領,我們可以為家長整理所需資料,但要注意,我們在報刊雜志上或百度上搜集到的資料,不能原封不動的發到微信群,我們要進行加工整理,要有選擇性,不能盲目分享。比如小班可以為家長準備一些關于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注意力、自制力等方面內容;中班可以提供一些觀察力、早期閱讀能力、禮儀教育、合作交往能力等方面內容;由于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所以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提供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可以提供一些前書寫能力、專注力、家庭識字法、閱讀習慣、任務意識、勞動意識等方面內容,供家長參考。分享的時間段也要征求大多數家長的意見,否則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
4.利用靜態、動態的分享進行家園溝通
疫情期間,家長無法進入校園,但是幼兒在園的每時每刻、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每位家長的心弦,所以我們要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考慮家長的感受。在班級群里我們可以用照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現幼兒在園生活和學習的動態,針對某個活動環節還可以進行直播。在組織慶祝傳統節日如元旦、六一、國慶等活動時,預先征求家長的意愿,將家長和幼兒互動的照片、小視頻發到班級群里,共同分享快樂時光。
結語:
總之,無論何種情況下,家園有效的溝通是及其重要的,特殊時期,更應重視,家園之間應積極互動、合力共育。總有一天,疫情終將過去,為了家園更好的溝通,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抗疫,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努力前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