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一、心理健康與幼兒園兒童的健康發展
什么是心理健康,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美國學者A.W.Combs指出心理健康至少包含四層含義——積極的自我觀念;恰當地認同他人;面對和接受現實;主觀經驗豐富,可供隨時取用。學者凱茲和列維斯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情緒穩定、智慧敏銳,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國的學者陳家麟認為心理健康是指智力發展正常,情緒樂觀穩定,意志品質健全,行為協調適度,人際關系協調,人格獨立。林崇德、李虹、馮瑞琴認為心理健康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不僅表現為沒有心理疾病,更表現為一種積極向上發展的心理狀態。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包括幾層含義:一對自我有著一種積極的自我認知,能夠穩定情緒,擁有幸福感;二能夠處理好自我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適應力良好,智力、健康發展狀態良好;三沒有心理疾病,人格獨立、健全,道德品質良好。
幼兒時期是人的心理狀態的萌發期,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對個人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可以令幼兒獲得自我認同感。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可以令幼兒能夠合理地調控自身的情緒狀態。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可以令幼兒較好的適應周圍的環境。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可以令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言行習慣。幼兒心理健康地發展有利幼兒以平和、健康的姿態和周圍的人交往,包括家長、同學、玩伴、老師,從而抑制不良思想的產生。如果幼兒對周圍的人或者事產生不良的看法,幼兒又喜歡釋放自己的天性,所以可能出現辱罵、羞辱他人,和他人發脾氣、打架等情況,這就是不良心理容易導致幼兒產生不良行為的重要原因。心理的健康發展才能引導幼兒從小形成良好的言行習慣。
二、當前幼兒園兒童心理問題及其緊迫性
當前幼兒園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孤僻,暴躁,喜歡以強欺弱等幾種。
幼兒園兒童處在幼兒階段,這么小的年紀就養成了孤僻的性格,和幼兒自身所處的家庭,以及教師、同學對他的態度是有關系的。在偏遠的農村,很多幼兒都是留守兒童,如果爺爺或者奶奶在家,那么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看,如果爺爺奶奶不在了,那么這些留守兒童可能寄居在親戚、朋友家,得不到過多的關懷,更多的就是保持有口飯吃的狀態,甚至是看人臉色,所以留守兒童對他人的感受不會很好,對外界缺乏信任,以至于不主動與外界聯系,形成了孤僻的心理。還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離婚了或者父母有一方不在了,這導致幼兒缺乏正常家庭的父愛或者母愛,甚至是對人與人關系的不良理解,形成了自閉的習慣,也是孤僻的一種。孤僻的性格容易使幼兒不合群,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言行,是不利于幼兒成長,不利于幼兒融入周圍環境的。
性格暴躁的幼兒,通常表現為學習沒有耐性,做事急于求成,喜歡過于遠大的目標等。幼兒園的兒童在閱歷和認識上幾乎是一張白紙,并不明白一件事的做成或者一個目標的實現是要經過長久地努力才能達成的,所以一旦付出努力就希望立刻見到成效,如果這種心理的期望和實際的效果落差過大,那么幼兒就有受挫感,不想付出了或者有埋怨心理,自暴自棄,這導致了他們的沒耐性、性格暴躁。
還有些幼兒有著以大欺小以獲得成就感的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世界里,以大欺小在道德上是不光彩的,這是后天長期接受教育的結果,而幼兒園的孩童才剛剛接觸教育,道德觀尚未形成,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所以當幼兒在實施以大欺小這種行為時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相反他們或許會以此為樂。這種行為不利于孩子世界觀、道德觀的發展,更不利于孩子以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幼兒園的孩童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都是可塑的,如果孩子的心理問題都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或者從小就被心理問題困擾的成年人以后不論是進入社會,還是與他人相處都是容易存在隱患的,所以,從小就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對于幼兒園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緊迫的事情。
三、解決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的相關措施
解決幼兒園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對癥下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升教師素質
孩子心理問題的形成和教師平時的關注、引導不夠是有關系的。很多教師平時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很少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情緒的變化,如果教師能夠察覺到孩子的不良心理、不良情緒并加以積極的引導,那么孩子是不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另外,教師應該注意自己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多鼓勵、肯定,少挖苦、諷刺,這是減少孩子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這和教師的個人素質、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是密切相關的。
(二)轉變家長觀念
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照顧與重視,家長養育孩子的觀念是關乎孩子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因素。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教育、養育孩子的任務落在爺爺、奶奶或者親戚、朋友、教師的身上,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任何一種關愛都代替不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因此留守兒童的父母需要轉變觀念,不是給孩子寄錢就能解決孩子所有問題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像單親家庭的父母,有的父母感到愧對孩子,所以對孩子格外關心,有的則干脆對孩子抱著不管不顧的態度,后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其不利的,夫妻感情不和,和孩子是無關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與引導才能健康的成長。
(三)加大政府支持
幼兒園教育的基礎設施、人才儲備和政府的政策是直接掛鉤的。政府可以嚴格挑選幼兒園教師,提高幼兒園教師的錄用標準與薪酬待遇,這必然會從整體上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利于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另外,政府可以投資建設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研究與咨詢中心,為孩子的心理問題答疑解惑。
(四)加強社區宣傳
社區有很多的宣傳欄,心理健康宣傳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素材。在社區宣傳材料方面,加大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宣傳,肯定會加強人們對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度,有利于成年人自覺引導孩子疏通心理問題,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總之,幼兒園兒童的心理健康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學校、政府、社區、家長共同努力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