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賓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過程中,學校一線教師,應當在具體的教學領域中,不斷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先導性,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新型校園文化的體系建設,還應當在學校的管理層中,進行示范性建設。學校的管理工作者需要以身作則,有效發揮學校的管理職能,應當對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切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積極的文化教育體系,促使學校構建起正面、積極的文化發展導向,從而為構建新型校園文化體系做出更為關鍵的貢獻。
一、走進小學生的心靈世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小學生情感教育的責任人之一,教師責任重大,在日常的情感教育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積極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發揮教導作用。總的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是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保證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獲得情感體驗:教師要積極地與小學生交流溝通,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學生,獲得他們的信任,在溝通過程中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理結合,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向他們伸出溫情的雙手,逐步消除心理上的問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學會感恩父母。在生活上給予細心指導,多給他們溫暖。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幫助,對于犯錯不要大張旗鼓地批評教育,而要單獨進行交流溝通,明確事件的來龍去脈,循循善誘,幫助其認識錯誤,實現心靈教育的目的。另外,要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人際交往,組織課外活動,引導他們參與團體活動,善于發現自己和他人的美好品質,同時學會寬容待人,自我疏導和調節,從同學之中獲得情感體驗。
二是對小學生進行關愛和鼓勵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經常與小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開展談心活動,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并指導他們學會心理情緒調節的方法,如情感不順時可以想想開心的事情,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尋求老師的幫助,進行關愛和激勵教育,提升他們的安全感,找到心理平衡,促進健康心態的發展。
二、設立獨立的心理健康輔導部門
心理健康輔導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部門,不依附于其他學科,更不能和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混為一談。心理健康輔導部門應當獨立運作,但是不脫離學校的管理,和學校的其他教育部門之間相互聯系,將學校的文化理念和教育宗旨融入心理健康輔導部門當中,與其他教育課程一起,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開展家校、社區互動的心理輔導模式
從家庭方面來說,由于我國受到了嚴重的應試思想影響,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小學生的成績看得比較重要,無形中給小學生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家長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無從下手,所以學校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定期舉行相關的培訓,讓家長能夠切實地了解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以及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簡單的應對策略。
學校可以定期舉行家校合作交流會,在校園當中專門設置家長的專區,針對一些工作比較忙的家長還可以進行線上開會。以各種活動形式,傳授家長相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能夠讓小學生在家庭里面接受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親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和家長之間有一個良好的家庭關系,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從社會角度來說,社會應當要為學生們建立良好的環境。以化州市為例,化州市目前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非常重視,雖然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還有待提高,但是可以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讓小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里,更有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社區也可以多舉行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而不是局限于各種問題活動。
責任編輯 黃博彥941D014B-0813-4A4E-9E35-183C301005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