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雁云
家校合作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的形式和途徑很多,家長會是最常見、最有效的形式。筆者結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踐經驗,簡述如何有效地開好家長會。
一、目標要明確
會議的召開應該有一定的目的,尤其是家長會,要在非工作時間召開。會議召開前,學校要確定主題,明確本次家長會的目標任務、預期效果。學校集中開家長會的機會難得,學校和教師要把握好機會,達成預期的目標,所以會議前要做好規劃,切忌漫無目的,隨心所欲。
二、準備要充分
開好家長會,準備很重要。家長會的準備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根據學校的目標,制定好班級的主題和目標任務;二是充分了解班級和家長的基本情況,如學生特點、家長特點、家委會組成情況、班級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家長溝通的難點、問題點等,靈活選擇會議的內容和組織的形式;三是會議的內容要充分準備,做到了然于胸,展現教師能力和魅力,建立教師威信;四是會議的組織形式要提前構想,做好預演。組織形式涉及到的相關人員要提前做好安排。
三、形式要新穎
家長會的形式要結合會議的主題和班級實際靈活組織。從座位結構的組成看,會議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班級授課制形式,適合宣講、介紹為主的家長會;二是圓桌會議的形式,適合家校共同商討教育對策、分享教育經驗、傾聽家長心聲等主題的家長會。為了營造更加和諧、寬松的會議氛圍,還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茶水、水果、點心等,這種形式有利于拉近教師和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增進溝通、了解,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三是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會議的主題和內容,在涉及到方案的商討、制定,需要征集家長的意見、建議時可以考慮采用這種形式;四是視頻會議的形式,因為疫情的影響,視頻會議越來越常用,也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學校、班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用。
四、溝通要真誠
家長會是家校溝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師與家長溝通要真誠相待,民主、平等、和藹地與家長溝通。教師在發言和與家長個別溝通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家長的感受,不要給學生排名或在家長面前公布全班學生的成績,不當眾批評個別學生,要做到就事論事,不針對個人,做到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在與個別家長,尤其是與問題學生家長溝通的時候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本著真誠溝通的原則,幫助家長找到更好教育方法的目的與家長溝通,不能把家長會變成批判會、告狀會。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無論面對的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要懷有愛心,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五、共識要落實
家長會的目的是否達成、效果怎么樣,關鍵在于會后家校雙方的有效落實。實踐證明,家長會召開后的一段時間內,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力度會有明顯的提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也會有所進步。可見,家長會的召開是有效的。我們應該把家長會作為一種溝通的平臺或者是教育的契機,通過家長會建立家校之間的互信,達成的共識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維護好。教師要做教育的有心人,總結、梳理家長會的成果、收集家長的意見、建議。在家長會上達成的一致的意見或個別問題,可以通過家長微信群、電話等通訊渠道持續溝通、跟蹤、反饋,做到有始有終,建立長效機制。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開好家長會,能夠更好地發揮“搖動”“推動”和“喚醒”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
責任編輯 羅 峰
實習編輯 李惠霞5069695D-749F-4C6A-9BF9-E77B3E3B6FC5